美文网首页
关于母亲节,怨恨原生家庭父母有用吗?

关于母亲节,怨恨原生家庭父母有用吗?

作者: 呱呱呱爱啊 | 来源:发表于2022-05-07 11:07 被阅读0次

    ——不归咎、敢担责、去进化

    明天,5月8日是今年的母亲节,五一节放假期间有幸观看了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节目中介绍了各种妈妈抚养、教育孩子的故事,不禁让我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提起母亲我内心感情很纠结,可能是从青春期开始就深受强迫焦虑症的心理疾病困扰,这么多年我都在使劲怨恨原生家庭,确切地说是在怨恨母亲在我小时候对我的虐待、打骂,从而造成了我内心很大的心理创伤,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彻底走出来。但即使再怨恨父母,我的命运也并没有因此就出现曙光。

    如今年逾不惑,内心虽然依然有很多迷惑,但总算可以做到不再一味怨恨原生家庭、怨恨父母了。现在我好歹也算是自食其力的成年人了,在社会上摸爬滚打20多年,我也深深体悟到生活的不易。我深知自己内心脆弱敏感、自我个性方面有很大的缺陷,没有心理能量去抚育后代,所以选择丁克。而父母当年生活在农村,在彼时那种困难条件下,他们把我们兄妹仨抚养大,真是付出了很大心血。比起父母,我感觉自己做不到为孩子付出哪怕一点点心血,我觉得自己大部分心血和精力,都花在了抚慰自己和过好自己的生活上面。

    《了不起的妈妈》纪录片中提到,一个妈妈曾对上小学的孩子说,“其实你不爱我,你只是需要我。”那个孩子成年后依然为当年妈妈这么直白的话语而感到震惊。正如伟大哲学家、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所言,“不成熟的爱说,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则说,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小孩子对父母的爱,多半只是一种源自生存本能、对父母的心理依附和情感、物质需要而已;而父母对孩子的爱,有些可能也是不成熟的爱,比如无意识地把孩子当成荣耀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工具。

    我相信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爱,则是相对成熟的爱,也就是说,因为爱所以爱,不要求小孩子做这做那,只是因为它是自己的孩子,就本能天然、全身心投入地爱孩子。

    而我父母当年,尤其是母亲对我的爱,我也说不上来是成熟的爱,还是不成熟的爱;不过现在、当下我能够清醒意识到,我自己对父母内心的感情,更多的不是发自内心的爱,而是一种作为儿子的责任。我感觉感情这东西是勉强不来的,就像我对妻子,就有很深的牵挂感情,而对父母、包括对岳父母,无论再怎么命令自己、逼迫自己,其实内心就是亲近不起来,这真的很奇怪。

    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曾经提到,一代代家庭传承、发育、成长、分裂出新家庭等等,其共同组成了家族命运河流,所有这一切都必须遵从自然秩序。即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大、我们小,父母先来、我们后到,小时候父母就是护佑我们的天地,就像刮风下雨、阳光雨露一样滋润我们成长。

    等我们成年后却发现深受心理创伤,这时候再怨恨父母有用吗?当然没用。就像你不会怨恨刮风下雨天淋湿了衣服、害你感冒发烧一样,原生家庭父母就是你童年时心灵成长的天空,他们对你的抚育、乃至对你有意或无意造成的心理创伤,你除了接受与自我化解,没有别的办法。就像你除了接受刮风下雨,还能拿“老天”怎样呢?

    有些人可能受一些心理学理论的洗脑,成年后对所谓童年心理创伤耿耿于怀,非要逼着父母向自己认错、给自己赔礼道歉。其实这完全没必要,就像你不会逼着老天爷给你道歉一样,你也不应该逼迫父母给成年的你道歉。

    退一万步说,就算父母愿意真心向你赔礼道歉,为小时候对你的抚养教育不周而悔过,又能怎样呢?除了短暂发泄了你心中的委屈怨恨,对你当下的心灵成长与精神发育,几乎没有一丝一毫帮助。你当下内心脆弱胆怯、自卑自馁、焦虑不安,不会因为父母给你道歉认错了,就会有一丝一毫的改善。

    真正重要的是,你要清醒意识到,过去无法改变,父母不能选择,童年时光早已是命中注定的历史事实,当下才是你改变乃至扭转自我命运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就算你因为原生家庭导致严重心理创伤,这么多年过去依然痛苦不堪,那么很好,现在你要做的就是尽快站起来,把过去的伤痛当成你人生的起跑线,继续往前走。

    带着内心痛苦和不适,努力过好当下的生活、承担好当下的工作责任、家庭责任等,不懈追求人生成长与发展。几乎人生一切问题,唯有在不断前行中才能得到真正解决;几乎人生一切心理困扰,唯有在不懈生活磨砺中才能得到逐步看开与消解。你努力奋斗若干年之后,再回头看当年耿耿于怀的某些痛苦与芥蒂,可能就会付之一笑,内心不知何时早已解脱豁达了起来。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曾经指出,我们很多人看待问题通常有两种方式,即原因论和目的论。因为我小时候遭受父母虐待、打骂,所以我现在内心痛苦、生活过得不幸福,这就是所谓“原因论”。但阿德勒告诉我们,这种看问题的方式是自欺欺人、错误偏颇的。你真正的用意其实是无意识或下意识地不想、或不敢承担自我人生成长、发展的庄严责任,出于这个卑劣而不可告人的“目的”,进而堂而皇之把罪责归咎于所谓原生家庭、归咎于小时候父母身上,这就是“目的论”。也就是说,你成人后这么多年,还之所以耿耿于怀原生家庭父母对你造成的所谓心理创伤,其根本目的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失败人生、懒惰人生、逃避人生责任找借口、找理由而已。

    而原生家庭父母这个背锅侠,无疑最合适。试想一下,按照你的这个逻辑,那么你的父母完全有理由怨恨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当年同样没照顾好他们,造成了他们的精神创伤,最终代际传承才作用于你身上。那么你的祖父母则可以继续上溯怨恨他们的父母,这样一代代追溯上去,怨恨的源头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数百万年前生活在东非大裂谷稀树大草原的原始人祖先,正因为那个原始人虐待了自己的孩子,才导致这个虐待的心理创伤才一代代延续下去啊。

    著名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在《会好的 悲观者常常正确 乐观者往往成功》一书中,深刻揭示了负面效应的力量;也就是说,相对于生活中的“好”,我们往往更关注生活中的“坏”。“坏”比“好”,拥有更加强悍惊人的影响乃至掌控我们的巨大能量,这是由人的大脑进化天性所决定的。

    比如你的原始人祖先,几百万年前生活在东非稀树大草原时,如果他把风吹草丛的沙沙声,误以为是剑齿虎靠近的声音,迅速逃跑,那么最终结果最多是虚惊一场;而如果他把剑齿虎的靠近声,误以为是风声,还大大咧咧躺在草丛中晒日光浴,那么现在极有可能就没有你这个后代了。

    同样的道理,现如今我们的大脑也跟原始人祖先的大脑进化模式是一样的,相比“好”,总是过度关注“坏”。即使小时候父母对你的“好”、对你的浓浓关怀与爱意,足足能装一火车皮,而你长大后,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父母对你的那唯一乃至唯N次的“暴揍”。即使现如今你工作顺利、婚姻幸福、生活安稳,你依然会为内心偶尔的痛苦不安、自卑自馁而焦灼、而在意、而上心。怎么办?觉察内心、体悟生活、承担责任、放过父母,也放过你自己。

    正如“悲观者常常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这句话所言,悲观者常常正确地把生活过得悲惨绝望,从而自我验证了自己的悲观心态;而乐观者则成功地把生活过得积极快乐、幸福美好,进而也自我验证了自身的乐观心态。两者最大最根本的区别,并非是什么智商、财富、地位乃至原生家庭背景之类,而是说乐观者深深明白,只要承担责任、努力奋斗、坚韧乐观、满怀希望,一切都会好的;而悲观者往往认为,再努力也没用,都怪父母把自己毁了,童年创伤怎么也摆脱不了,一辈子都完了;果然,如其所愿,他就真的“玩完了”。

    最终,乐观者还好好地活在这世上,他用行动孝敬父母,加倍对父母好,正因为小时候亲身体验到了亲情的缺憾与伤害,他更要从自身做起,来弥补和纠正这种缺憾和不足。同时他用心温暖抚育孩子,给下一代充分美好的父母之爱,不把所谓的代际创伤,无意识地继续传承给孩子;而是从我做起,斩断负面心理创伤传播链条,用乐观希望、坚韧顽强、感恩奉献塑造一代新人。从而做到“不归咎、敢担责、去进化”,不归咎父母、勇于承担自我人生成长发展责任,用实际行动、用持续前进,去进化成为更好的儿女、更好的父母、更好的社会人,更好的自己。

    一切都会好的,加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母亲节,怨恨原生家庭父母有用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ot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