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原文】
渊开仓以赈贫民,应募者日益多。渊命为三军,分左右,通谓之义士。
裴寂等上渊号为大将军,癸巳,建大将军府;
以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唐俭及前长安尉温大雅为记室,大雅仍与弟大有共掌机密,武士彟为铠曹,刘政会及武城崔善为、太原张道源为户曹,晋阳长上邽姜谟为司功参军,太谷长殷开山为府掾,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及鹰扬郎将高平王长谐、天水姜宝谊、阳屯为左、右统军;自余文武,随才授任。
又以世子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左三统军隶焉;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右三统军隶焉;各置官属。以柴绍为右领军府长史;谘议谯人刘赡领西河通守。道源名河,开山名峤,皆以字行。开山,不害之孙也。
李密复帅众向东都,丙申,大战于平乐园。密左骑、右步、中列强弩,鸣千鼓以冲之,东都兵大败,密复取回洛仓。
突厥遣其柱国康鞘利等送马千匹诣李渊为互市,许发兵送渊入关,多少随所欲。
丁酉,渊引见康鞘利等,受可汗书,礼容尽恭,赠遣康鞘利等甚厚。择其马之善者,止市其半;义士请以私钱市其余,
渊曰:“虏饶马而贪利,其来将不已,恐汝不能市也。吾所以少取者,示贫,且不以为急故也,当为汝贳之,不足为汝费。”
乙巳,灵寿贼帅郗士陵帅众数千降于渊,渊以为镇东将军、燕郡公,仍置镇东府,补僚属,以招抚山东郡县。
己巳,康鞘利北还。渊命刘文静使于突厥以请兵,私谓文静曰:“胡骑入中国,生民之大蠹也。吾所以欲得之者,恐刘武周引之共为边患;又,胡马行牧,不费刍粟,聊欲藉之以为声势耳。数百人之外,无所用之。”
秋七月,炀帝遣江都通守王世充将江、淮劲卒,将军王隆帅邛黄蛮,河北大使太常少卿韦霁、河南大使虎牙郎将王辩等各帅所领同赴东都,相知讨李密。霁,世康之子也。
壬子,李渊以子元吉为太原太守,留守晋阳宫,后事悉以委之。
癸丑,渊帅甲士三万发晋阳,立军门誓众,并移檄郡县,谕以尊立代王之意;西突厥阿史那大奈亦帅其众以从。
甲寅,遣通议大夫张纶将兵徇稽胡。
丙辰,渊至西河,慰劳吏民,赈赡穷乏;民年七十以上,皆除散官,其余豪俊,随才授任,口询功能,手注官秩,一日除千余人;受官皆不取告身,各分渊所书官名而去。
渊入雀鼠谷;壬戌,军贾胡堡,去霍邑五十余里。代王侑遣虎牙郎将宋老生帅精兵二万屯霍邑,左武候大将军屈突通屯河东以拒渊。会积雨,渊不得进,遣府佐沈叔安等将羸兵还太原,更运一月粮。
乙丑,张纶克离石,杀太守杨子崇。
刘文静至突厥,见始毕可汗,请兵,且与之约曰:“若入长安,民众土地入唐公,金玉缯帛归突厥。”
始毕大喜,丙寅,遣其大臣级失特勒先至渊军,告以兵已上道。
渊以书招李密。密自恃兵强,欲为盟主,使祖君彦复书曰:“与兄派流虽异,根系本同。自唯虚薄,为四海英雄共推盟主。所望左提右挈,戮力同心,执子婴于咸阳,殪商辛于牧野,岂不盛哉?”且欲使渊以步骑数千自至河内,面结盟约。
渊得书,笑曰:“密妄自矜大,非折简可致。吾方有事关中,若遽绝之,乃是更生一敌;不如卑辞推奖以骄其志,使为我塞成皋之道,缀东都之兵,我得专意西征。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徐观鹬蚌之势以收渔人之功,未为晚也。”
乃使温大雅复书曰:
“吾虽庸劣,幸承余绪,出为八使,入典六屯,颠而不扶,通贤所责。所以大会义兵,和亲北狄,共匡天下,志在尊隋。天生烝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欣戴大弟,攀鳞附翼,唯弟早膺图箓,以宁兆民!宗盟之长,属籍见容,复封于唐,斯荣足矣。殪商辛于牧野,所不忍言;执子婴于咸阳,未敢闻命。汾晋左右,尚须安辑;盟津之会,未暇卜期。”
密得书甚喜。以示将佐曰:“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矣!”自是信使往来不绝。
【原文华译】
1 李渊开仓以赈济贫民,应募参军的人越来越多。李渊命分为三军,再分为左右两翼,通称为“义士”。
裴寂等上李渊位号为大将军,六月十四日,建大将军府;以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唐俭及前长安尉温大雅为记室,温大雅仍与他的弟弟温大有共掌机密,武士彟为铠曹,刘政会及武城人崔善为、太原人张道源为户曹,晋阳县长、上邽人姜謩为司功参军,太谷县长殷开山为府掾,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及鹰扬郎将、高平人王长谐、天水人姜宝谊、阳屯为左、右统军;自余文武,随才授任。
又封世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领左三军;李世民为敦煌公,统领右三军,各自设置官属。任命柴绍为右领军府长史;咨议、谯人刘赡兼领西河通守。张道源名叫张河,殷开山名叫殷峤,都以字行世。殷开山,是殷不害的孙子。
2 李密再次率众向东都,六月十七日,大战于平乐园。李密左边骑兵、右边步兵、中间布列强弩,鸣千鼓以冲锋,东都兵大败,李密夺回回洛仓。
3 突厥派柱国康鞘利等送马一千匹到李渊处互市,许诺发兵送李渊入关,多少随他定。六月十八日,李渊引见康鞘利等,接受可汗国书,礼容极尽恭敬,赠给康鞘利等的礼物也非常丰厚。在送来的马中挑选好的,只买下其中一半;将士们愿意自己出钱买下另一半,
李渊说:“突厥马多而贪利,这次都买了,他们会送来更多,最终你们会花光了钱,不能再买。我之所以少买一点,是向他们显示我们贫穷,而且也并不急切,我会为你们想办法赊欠,不用你们破费。”
六月二十六日,灵寿贼帅郗士陵率众数千人投降李渊,李渊任命他为镇东将军、燕郡公,仍设置镇东府,补任僚属,以招抚山东郡县。
己巳,康鞘利北还。
李渊命刘文静出使突厥以请兵,私底下对刘文静说:“胡骑入中国,是人民之大害。我之所以需要突厥军队,是怕刘武周联合他们,共为边患;而且,胡人骑兵的马靠放牧,不费粮食,我只是借他们以壮声势而已。超过数百人,就没什么用处。”
4 秋,七月,隋炀帝派江都通守王世充率领江、淮劲卒,将军王隆率领邛黄蛮,河北大使、太常少卿韦霁,河南大使、虎牙郎将王辩等各率所领同赴东都,联合讨伐李密。
韦霁,是韦世康之子。
5 七月四日,李渊任命儿子李元吉为太原太守,留守晋阳宫,后方事务全部委任给他。
七月五日,李渊率甲士三万从晋阳出军,立军门誓众,并移檄郡县,晓谕以尊立代王之意;西突厥阿史那大奈也率其部众跟从。
七月六日,李渊派通议大夫张纶率军镇压稽胡部落。
七月八日,李渊抵达西河,慰劳吏民,赈赡穷乏;人民年七十以上,都授予散官(有官职无实权),其余豪俊,随才授任,李渊亲自面试,一边询问其才能,一边提笔写下所授官职,一日之间,任命了一千余人。被任命的官员都来不及取委任状,就拿着李渊所书的官名而去。
李渊入雀鼠谷;七月十四日,驻军于贾胡堡,离霍邑五十余里。代王杨侑派虎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驻霍邑,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率骁果数万人屯驻河东,以抗拒李渊。正巧大雨连绵,李渊不得前进,派府佐沈叔安等率羸兵回太原,再运一月粮食。
七月十七日,张纶攻克离石,杀太守杨子崇。
刘文静抵达突厥,见始毕可汗,请兵,并且与他约定说:“如果攻入长安,民众土地入唐公,金玉缯帛归突厥。”
始毕可汗大喜,七月十八日,派其大臣级失特勒先到李渊军中,告诉他兵已上道。
李渊以书信招李密。李密自恃兵强,想要做盟主,派祖君彦回信说:“与兄支派虽然不同,根系本同。我知道自己德行虚薄,但是为四海英雄共推为盟主。希望与您左提右挈,勠力同心,生擒子婴于咸阳,杀死商辛于牧野,岂不盛哉!”并且想要让李渊带步骑兵数千人,亲自到河内,与他当面定盟约。
李渊得书,笑道:“李密妄自矜大,不是一封信所能招来的。我正有事于关中,如果断然拒绝他,那是又制造了一个敌人;不如卑辞推奖以骄其志,让他为我封锁成皋道路,阻挡东都之兵,让我得以专意西征。等关中平定,据险养威,再慢慢观鹬蚌之势以收渔人之利,也不算晚。”
于是让温大雅回信说:
“我虽然庸劣,有幸继承祖先余荫,出京担任使节,入京掌典禁军,如果朝廷危亡,我不能扶持,通达贤德之士,都会责备我。所以大会义兵,和亲北狄,共匡天下,志在尊奉隋朝。天生万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不是您又能是谁?
老夫年纪已老,知道自己的天命,没有那么大的野心。欣然拥戴大弟,攀鳞附翼,唯愿弟早应图箓,以宁兆民!您是李氏宗亲的盟主,如果能为您所包容,还能封在唐国,这样的殊荣已经够了。杀商辛于牧野,这样的话我不忍心说;生擒子婴于咸阳,我也不敢闻命。汾晋一带,还需要安辑;盟津之会,还无法确定时间。”
李密收到信,非常喜悦。出示给将佐们看,说:“唐公都推举我,天下不足定矣!”从此信使往来不绝。
【学以致用】
这一段从李渊的行为中思考几点
01,守中的原则
胡骑入中国,生民之大蠹也。....数百人之外,无所用之。”
任何事物都有好坏两面性,或者多面性,怎么使用,就得用到中庸的原则
李渊用与突厥合作的方式来化解后方的不稳定,这是明确告知刘文静的,但还有一个没有明确告知的,就是为了震慑李密。
所以,只是为了震慑的作用,就不能借用太多兵马。兵马太多,请神容易送神难,危害就大了。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于国防来讲,这是首要的危机意识。
可惜这点危机意识,在后来的一些人脑海里被遗忘,导致中华大地大部分疆土落入夷狄之手。
比如石敬瑭,借用契丹的力量,导致燕云十六州落入夷狄之手400多年
比如北宋借女真人灭辽,借蒙古族灭金,导致中原沦丧。
所以,对于一件事情,好坏的边界要想清楚,要找到那个“中”,有些坏的开头,要慎用。
02,老大要善于开“空头支票”
渊至西河,慰劳吏民...,各分渊所书官名而去。
如果你是一名创业者,同时也学习过股权激励的思维,那么,你或许对李渊这一段就比较熟悉
一个字“分”
分钱、分名、分利...
尤其是分名(官职)
创业之初,还在打天下,什么都不是你的,但是,你在一张纸上画组织架构图,画各种职位名称,那么“虚构”出来的职位,都需要有人坐上去。
那是“假”的吗?当然不是,你打胜了,赢了天下,那些都是真的, 有意思的是,你的天下,是这些人一起参与进来共同完成的。
“一日除千余人”
这些干部都是一个草创组织稀释扩大后的“稳定器”
所以,打仗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博弈,更是政治思维的博弈,军事只是政治的延伸。
03,李渊与李密的对比:姜还是老的辣
看李渊与李密的信件对话,联想到了华为的任老
此时,是公元617年
李密(582年生),35岁
李渊(566年生),51岁。
华为任老当年创业时,40多岁,人生阅历经历非常丰富,尤其是对人性,对自我之性的洞察非常高
所以,他选择的员工,基本上都是学校出来的,一片白纸,思想没有被“污染”, 更重要的是,任老把所有的钱、名,荣耀等毫不吝啬的分给他们,并鼓励他们努力追求。
几年前我离开一家单位后, 有个同事跟我说,公司老总今天说他赚了的钱(工资)比他(老总)还多。
这个老总有可能讲的是真的,但重点不在这,当时我听了后,第一感受就是,这个老总还是年轻了(没有突破自我之性)
一个老板,还要去跟员工计较虚名,利益,说明这个老板还不够成熟,哲学高度不够,没有突破自我之性。
现在看李密与李渊这段
密得书甚喜。以示将佐曰:“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矣!”
来感受下李密讲这段话时的情绪,是真高兴。
这一点我是能理解的,必经才35岁,虚荣心还在,压不住啊。
又能有多少人拥有任老创业前那几段经历呢,尤其他在部队里面已经完成对毛选的深度学习,哲学思维相当高啊。
如果你是领导者,还是要对哲学重视,以此来突破自身的人性特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