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事任何活动都是使用的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集中思维,一种是发散思维。
我们解一道数学题,学骑自行车,在马路上开车,用到的都是集中思维,目的就是集中注意力,寻找解决方法,把一件事做好做精。
而发散思维则是从一个点跳到另一个点,之间好像并没有关联,但是最后却离答案最近。
1.
国外有一场著名的棋王争霸赛。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对战上届棋王。
比赛到了白日化阶段。但是突然这个孩子站起身来四处活动,丝毫没有紧张之态。
对手慌了神,思虑心重,苦苦盯着棋盘。左思右想,举棋不定。
最后意外的,这个孩子胜出了,成了新一届的棋王。
这可以看作是两种思维方式的对决。当我们越想集中注意力死磕一件事的时候,成功却与我们失之交臂。
而跳出当局,关注的不再是这个点,而是多个立体的面,发散地看待问题,反而迎刃而解。
2.
作者举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弹球游戏,设想弹球界面是我们的大脑,上面的弹力桩就是我们的神经节点。
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减少弹力桩,同时把它们排列得稀疏一些,右下角的出口是解决方法。
拉一下弹簧杆,小球冲出去,因为拐点少,阻力少,小球很容易就被弹出了右下角的出口。
另一种情况是增加弹力桩,并且把它们排列的更加紧密,结果是,弹了几次,小球仍然找不到出口。
这就好比在思考过程中,你加重了思考的权重,设置了过多的节点,思维反而出现盲区,离解决之法更远。
3.
我的工作性质是一个需要绝对细心的工种,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错误,否则就容易给病人造成生命危险。
有一次,去科外给病人带胰岛素泵。
因为是新泵,各种功能技术还不熟练。我特别紧张,又想好好的完成任务。
因此我集中注意力,认真对待每一步的操作。正值伏天,我汗如雨下,不排除有我紧张的因素在。
最后还是出错了,因为针头的帽没有摘掉,胰岛素并没有正常泵入病人体内。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这也算一个差错事故。
当你越集中注意力,神经越紧张,越没办法把事情做好。
这时,轻松应对,放松心情,反而对解决问题有效。
4.
小鸟吃食时,忽而低头啄米,忽而抬头看看四周,防止危险降临;
在解题时,累了乏了,适时起来活动一下,看看蓝天,听听音乐;
我有时候写作没有感觉,烦躁时,也会跳脱出来,看看电影,逛逛街,再回去看,也会瞬间投入灵感。
这就是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的妙用。
霍金的宇宙观来源于一颗果壳;达芬奇从美丽女人一笑中获得创作灵感,画出传世巨作《蒙娜丽莎》;牛顿万有引力的灵感来源于掉落的苹果。
看似无关的事物,都起源于发散的思维,却收获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但是集中思维也是必要的,是我们专注完成任务的保障。
两种思考方式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