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听话,不要一直看手机》绿色的书本,终于在连着几次公司和家之间往返后,得到了一个ENDING.书本翻阅是一个日记读取的过程,看着妈妈和两娃娃的相处和陪伴,慢慢的爱和慢慢的幸福。
封页上有这么一个问句“当你上网逛的时候,大脑有在思考吗?发呆,都好过看手机。不信问问贾伯斯,他会一直看手机吗?”虽然不知道贾伯斯是谁,但是我追问自己,上网闲逛刷圈的时候,我可有在思考? 当然,此刻在手机端做备忘和写笔记除外哦!
贰
全书描绘的是妈妈陪伴两个娃儿的日常,一些小小的故事,一些小小的冲突,一些小小的妥协,还有更多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反省。爱孩子何尝不是爱自己?看孩子何尝不是在看自己曾经的年少?在书中,我读到了父母与孩子终究是一场分离的路,能够陪伴的日子真的应该珍惜,浓浓的不舍;在书中,我看到了娃儿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承接这父母的做人和生活方式;在书中,也真的明白了真理:孩子的前途,是上帝都无法预测的事情,很多孩子前途或者人生,都毁在了父母的干预上。
家里有一个六岁的娃,在看到作者提供的使用“父母权威”原则的时候,忍不住摘抄了下来。因为面对乖乖的娃儿好幸福,面对调皮捣蛋的娃儿是有多纠结就有多纠结。参考原则:
01,它是规范孩子的生活作息,比如早睡早起。
02,他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比如少吃垃圾食物,少喝糖饮料。
03,它是锻炼孩子的体魄。比如运动爱好。
04,它是不浪费孩子的人生黄金期。比如看电视打电动上网。
05看,它是增加孩子快乐指数。比如一起户外,对比宅在家里,不可能增加快乐指数。
在宝宝降生的时候,也就下着决定,要陪宝宝一起成长。毕竟他是第一次做宝宝,而我也是第一次做妈妈。记得每次告诉自己要耐心,要陪伴……很多一起的陪伴计划都没有做好,当下看来也是有些“失落”。书中作者提出,当娃娃到12岁时,基本上也就不会再“真诚”的需要“满满”的陪伴了。
现在是暑假,中班。暑假也是过一个少一个,以后他就会有自己的安排,不需要妈妈相伴。平时,在下班和周末才有点时间可以很好的陪伴,尽管是暑假,他相对比较“孤单”的呆在家里。8月的三分之一马上要过。也该回家后放下手,和宝宝唠唠嗑,聊聊他喜欢的,聊聊他发现的,聊聊他希望的。记得宝说,我长大后的计划变了,不再当“公交司机”了。那么变成了什么呢?我还没得到答案呢!
叁
学习下以后生活中尽可能不要出现的句型。这两句,看着就能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
01【听话,……】叫孩子听话,就表示你认为孩子不精华。如果孩子在父母心里形象已经是负面的,那么孩子不听话也是理所当然的。他只是符合了你的想想而已。孩子不会因为你叫他听话而听话,大人要说的是“为什么要听话的道理”,而不是说了一堆“废话”。
02【不要再乱……】这个句型,基本上是一种批评。如果父母习惯用负面语气管教孩子,他们就更容易变成你想的样子。在内心保持对孩子的正面和乐观的态度。这个恰如我们生活中日常描述,“不要伤心”和“开心点”,脑海中留下的印象,一个是伤心,一个是开心,还是有区别的。
放下手机,做些好玩有有益的事情,会让你的生活越来越有活力。你能想象的事情有多少?看电影,看书,爬山,健行,找朋友喝茶,煮饭,做饼干,骑车,散步,听音乐,看话剧,陪孩子玩耍,陪老人聊天,画画,打鼓,唱歌,做衣服,织毛衣,谈恋爱,做义工,走路上下班,做瑜伽,冥想,闭目养神,买礼物送谁,写卡片感谢谁,帮亲爱的捏捏 背,说笑话给朋友听……
肆
书看完了。作者家的宝宝是13岁后才拥有自己的手机,我家娃娃6岁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要手机。不过如今在PAD和手机上他自己学会了游戏,而且还能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打游戏……这又该如何?问题没有人可以解答,只有在以后多陪伴的日子里,我放下手机,他也放下游戏才好。
初始遇见从度娘那里了解了下作者,汪培珽,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MBA,在投入银行职场工作九年之后,决定成为全职妈妈。她一边全心全意教养孩子,一边写作,先后写了《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十年》、《管教啊,管教》、《汪培珽手记:金汤匙里的毒药》等各书畅销,累积销售冲破一百万。
插播下感悟,看到介绍,原来作者走在财务“快车道”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