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长说教的惯性

家长说教的惯性

作者: 辛航 | 来源:发表于2023-02-16 09:02 被阅读0次

昨天看到含英的文章,关注惹的祸,到底是谁的错?我深有感触。内容大概是说儿子阳了三四天之后不再发烧,开始上网课了,但是身体还比较虚、嗓子嘶哑,老师提问他的时候只能打字回答,老师觉得打字太慢让他开麦说话,儿子有一些犹豫,反应有一点迟钝,没有及时开麦,老师有点不耐烦地让他马上开麦。

这时,父母在旁边就都有一些着急了,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儿子,让他赶紧开麦,儿子还是没有开麦,爸爸很生气,他觉得儿子不要上课了,学习不是最重要的,应该先学会做人,学会尊重老师,尊重家长,如果长期这样与老师相处,就没有人还愿意关注你,教导你。

儿子也很生气地说:“老师在叫我,这边你在批评我,我开麦之后老师不就听到我们家发生了争吵吗?可能你觉得无所谓,但是我很在乎,你每次都是这样,让我觉得很烦,我在上课,我到底听谁的,听你的吗?”

怎么样?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眼熟?如果你的孩子在老师通知开麦的时候没有及时开,你是不是也会冲过去教育他?不会吗?肯定会的,因为这源于家长从小到大对孩子说教的惯性。

孩子被家长手把手带大,小时候孩子都被看得比较紧,为了躲避危险这不能碰那不能摸,为了学习一些技能教这教那的,家长对孩子的说教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因为当时孩子什么都不懂,也会事事都听父母的,但是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他们懂得事情越来越多,已经不再需要家长再继续这样时刻不停地说教了,家长这种说教的惯性却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长大后家长的这种说教的惯性主要源自于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放心。还是上面网课的例子,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也可能是觉得孩子故意不听老师的话,还可能觉得孩子胆小怕事或者没有礼貌,但是无论什么想法,绝不会认为孩子自己能够处理好这个事情,不会认为孩子知道该怎样应对老师的问题,也知道该如何解决之前的问题,而是家长必须要马上干涉,必须要冲出来帮助孩子,他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孩子不是明白人,只有自己才是明白人。

有一次一个同事问我,她女儿乖巧懂事、成绩又好,在别人眼里甚至是在她自己眼里都是个超级无敌好孩子,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疫情期间每天和女儿一起居家上网课,亲子关系却反而变得不好了,她觉得自己总是在不停的数落女儿,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事儿,无非是女儿上课的时候有些小动作、老师让做什么她有点磨蹭、作业留得多了埋怨几句、写作业的时候会用手机查等等,但是她就是忍不住要对女儿的各种行为指手画脚,即使知道不应该可就是忍不住,她也想表扬女儿,可是又觉得她做对的所有事情都是应该的,没什么可夸的。

这种说教的惯性跟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注有关,就像文章开头的妈妈自己写的,关注惹的祸,到底是谁的错?其实不用追究谁错,家长的关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是正常的也是没错的。例如,假设老师邀请家长到自己孩子的班级里去听课,老师的课讲得怎么样,可能家长并不会那么关注,但是自己家孩子有什么小动作,那肯定是知道得一清二楚的,因为家长的心思一定是在自己孩子身上的,这时候如果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而自己的小孩却没有积极举手回答,就会变成一个导火索,家长的心理活动一定会如惊涛骇浪般澎湃,为什么我女儿(儿子)没有举手,他不会这道题吗?刚才老师讲得课程没听明白吗?不但着急上火还捏了一把汗,更别说回到家以后一定会把今天没举手这件事拿出来讨论,还得好的坏的大肆评论一番,说教是肯定憋不住的。其实孩子可能什么都会,只是家长坐在后面不愿意回答,或者觉得自己会了就可以了,只是不想站起来回答而已。

但是教育是克制而不是肆意,大家都按照自己的第一反应去教育孩子,那我就不用每天在这里苦口婆心地写家教文了,家长要知道遇到孩子的事情时该如何反应才是重要的。孩子在学校上课,虽然偶尔也会走神儿开小差,但是家长看不见,就一切相安无事,一旦看见了就了不得了,其实家长也都上过学,孩子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可能整堂课都是100%的,那不符合常理,只要把课上内容都听明白了就可以了,在家上网课也一样,家长不要总盯着孩子,这样两个人都紧张,孩子上课的时候家长到其他房间去安排自己的事情,跟上学时一样,就不会有这些冲突了。

很多时候家长要善于给孩子找借口,这样才能减少对孩子的说教,控制一下说教频率,大事再说,小事儿就替他们找个借口就行了。有一次女儿在等电话,正好在上厕所的时候手机响了,她急着出来接电话忘了冲厕所,这件事可是被爸爸给抓到了,他马上就开始追究责任,女儿这才想起来原来是自己忘了,于是就解释了一下,爸爸把女儿数落了一顿,这也无可厚非,不管什么原因毕竟是女儿犯错了。但是爸爸不依不饶、上纲上线,把这件事上升到不讲卫生、品德不好上来了,这又把我给气坏了,女儿长到十几岁了,每天上厕所的次数也数不过来,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如果是我看见,肯定会给她找好借口,定是着急了,帮她冲了就得了,也不会有下一次,如果是屡教不改那另当别论,爸爸这样抓住一个偶然不放,为了说教而说教,没有什么意义。当然我当时也没有冲出来反驳,因为女儿就在默默地听着,我也没必要跟爸爸的教育作对,但是事后我肯定对爸爸进行说教的。

家长的这种说教惯性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慢慢减少,不要等到孩子的反抗才不得已收敛,当然惯性是必然存在的,老人还忍不住说教自己已经中年的孩子呢,何况是孩子还未成年的家长了,事情发生的时候要尽量控制情绪,先看看孩子能不能自己解决。

相关文章

  • 2018-12-31

    家长你那么爱说教,不妨用儿童绘本来说教吧!! 亲子沟通的议题是现在每位家长最重视,但也最头痛的事,每个家长都想做好...

  • 平庸的家长在说教

    平庸的家长在说教。 平庸的释义:寻常而不突出;平凡 平庸家长的表现:一、永远是理论家,理论是一套一套的,二、永远对...

  • 说教型家长上架

    早上我在厨房,看到人家发给我一个名校视频,决战中考100天,拍摄的非常棒。我忍不住想分享给儿子看看,(这个世界上所...

  • 青春期的孩子最反感家长什么行为?

    1、家长的唠叨。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反感家长总是唠叨,说教这一点。家长要他们这样,他偏要那样,总是和家长过不去。家长说...

  • 家长的有效坚持

    我也是家长之(101) 有效的坚持 家长的坚持,对于处在瓶颈期的孩子来说,要考虑有效性。说教,...

  • 体验式家长会1(谢惠君老师带领

    本次家长会主题: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体验式家长会与传统的家长会不同,少了说教与灌输,而是让家长参与进来。具体步骤...

  • 20220811

    心动才能行动,不能整天说教 及时闭嘴,以身作则,家长背单词。

  • 跟宝宝的战术策略 三 #30天专注橙长计划#+写作+Day19

    3.家长以身作则,避免说教 如果孩子沉迷手机,家长一定是手机奴;如果孩子喜欢打人骂人,家长应该反省夫妻是否经常恶言...

  • 家庭教育分享

    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对理性说教的耐心是十分有限的。当家长想要改变孩子说教时,无论出发点是多么好,道理多么正确,其实...

  • 家庭教育分享

    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对理性说教的耐心是十分有限的。当家长想要改变孩子说教时,无论出发点是多么好,道理多么正确,其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长说教的惯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ry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