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
1.6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1.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高足,以文学著称。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二是轻视的意思,即尊重贤者而看轻女色。
3.致其身:致,意为“奉献”、“尽力”。这里是要尽忠的意思。
【释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尊重贤者而看轻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即使他自己说没有学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解读】
作为孔子喜欢的弟子之一,子夏这几句话旨在强调孔子的观点:修德必须重视实践。或者说,德行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摸索出真正的学问,才能真正成为德行之人。
“贤贤易色”,指的是夫妻间相处时,做丈夫的应当对妻子的品德多加重视,不要将自己的注意力过多地放在美色上。“事父母,能竭其力”讲的是孝道,而且,子夏还重点提到了“竭其力”。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只有孝顺父母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事君,能致其身”。讲的是“忠”君之道。在古时,作为臣子的,就应当尽人臣之力,哪怕是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是个诚信问题。其实,这与上边的“事君,能致其身”是相互关联的,与朋友或同事交往,若是答应了对方的请求,就要尽力去做。
古代中国的五种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 。儒家坚持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本章中所讲的四种关系,占了五伦中的四伦,可见子夏对道德实践的重视。而子夏的观点,无非是对孔子观点的引申。所以在孔子看来,如果想做个真正有道德的人,就应从身边事做起,只有躬身践行,方能悟透真正的学问,才算有着真正的仁德。
因此,忠、孝、悌、忍、善,不是说说而已,更重要的是要付诸实践。只有在实践中践行忠、孝、悌、忍、善,离真正的君子也就不远了。
可惜,现在的年轻人往往不喜欢听上一辈的说教,尤其是道德方面,觉得啰嗦,觉得是传统说教,甚至认为是腐朽的思想、缺乏新意。但是社会再怎么发展,关于道德规范,关于君子之道,还是离不开传统的那一套。
这恰恰可以说明,为什么2500年过去了,孔子的思想依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於1988年巴黎会议宣言中提到:“当人类进入21世纪,如要活下去,就必须回头2500年请教孔子的智慧。”
会不会如此,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