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之间总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沉下心,好好思考了一下最近效率低下的问题。其实老师讲授的知识就像密室逃脱里面的一个个线索,这个比喻不算特别合适,毕竟知识点就像无限伸张的藤曼,当你握住它的时候,会清晰感受到它在往森林深处延伸,而当我们登上一个小山丘之后,才会看到原来它延伸到远处后,由连结了极目不可及地方的某些藤曼。而当下所做,就应该在原地触摸着身边可以简单触摸到的线索,用线索的组合推理,打开走向下一个房间的门,去看看里面藏着另外的线索。
那为什么慢呢?因为我觉得身边的藤曼,眼前的线索过于容易获得,于是先一步思考接下来怎么办。殊不知,再唾手可得,也敌不过过眼云烟。当我不去抓住,那么转个方向我就忘记身边有什么线索了,更不要说怎么推进线索之间的联系。毕竟,伸手也需要时间。那走出密室,就得脚踏实地,眼前有线索,应该马上获得它们,熟悉线索之后再对线索进行整合推理,并且开始细细寻找是否有遗漏的线索,或者仔细寻找房间中是否有暗格,里面存在一般情况下可能忽略的线索。
细细研读手边的线索,细细观摩身边的藤曼并不是浪费时间,相反,在这些小的知识点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比在房间中乱窜要省时间,要效率高——至此,效率低的原因之一找到了。大纲很简单,沉下心,耐住性子。具体如何实施,那就得分情况讨论了,灵活使用才是真正明白。
研究生,就像自愿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密室中。密室的出口有无限多个,线索也有无数多个,房间与房间之间的通行方式也有无限多种。学习、研究等等,我们就相当于在这个复杂的密室中,寻找一条走向出口的路。有的人处处碰壁,始终走不出来,那只能面临退学;也有人走不出的时候,找到了场控询问,明白线索间的联系而开门,那就是导师的重要性;也有人靠自己走出了大部分,而某些线索之间关联很弱的时候,找找场控询问,那就是自学加导师辅助了。
最轻松,莫过于开上帝视角,走一条曾经有人走过的类似的出路。而最有成就感,莫过于走一条杂草丛生,从没人尝试过的排列组合。扯远了,当下好好学习,好好反思,好好进步就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