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阅读时间:2016/10/10-2016/10/18
摘要和感悟:
01书摘:我知道伤心的小仙女,晚风把她吹走了
一定要有所得,有所失,才谈得上勇气。可我来这儿不会失去任何东西
他将在某个早晨,在黎明前起身,迈出家门。他将选准一个方向上路。双脚能带他走多远,他就有多远,远远地离开沙德巴格。如果有一天,他在荒野中跋涉太久,被绝望俘获,那么他将止于半途,就此瞑目(这是阿卜杜拉准备离开沙德巴格的描述,他对失去妹妹的痛心,他唯有逃避离开这个地方,才能阻止内心的伤,他预见不了未来是什么样子,他预见不了自己将在加州开一家烤肉店,生儿育女,更想象不到记忆逐渐丧失的时候终于妹妹团聚)
02书摘:微弱的灯光,而月亮缺失了一角,铺洒下纸一样的白光(好美的描写,让我想到陈奕迅的不要说话,蓝色的海面铺满白色的月光)
02书摘:她走入黑暗,如破浪前行,一缕冰冷的夜风吹在脸上,如刀割。她一直低垂着脑袋。后来也只回过一次头。泪眼朦胧,篝火已化作一颗遥远、暗淡、细小的黄斑。她仿佛看见姐姐躺在火边,一个人置身于黑暗。用不了多久,火就会熄灭,马苏玛也将冷去。一种本能叫她往回走,去用毯子盖上姐姐,再钻进去,躺到她身边
因为我要说的是,当时我感觉村子里的生活扼杀了我。我无意为自己脱罪,可我当时是个大小伙子,渴望着闯荡世界,满脑子的梦想,很简单,也很模糊,我的梦想历来如此,可是,眼看着青春慢慢消逝,未来的路越来越窄,我就离开了。是的,这是实话,可那也是我的逃亡(每个人都是这样,不是去追寻什么,而是害怕失去什么。纳比害怕自己将像村里的人一样,生儿育女,一辈子围困在这座小村庄。虽然前路漫漫,或希望或绝望,但终究比现在,比可预见的平庸的未来要更有吸引力)
有一段时间,我真真确确的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拿自己怎么办才好。半个多世纪了,我一直在照顾苏莱曼。我每天的生活都囤于他的需要,始终都有他的陪伴。现在我自由了,可以做我想做的事,但我发现自由不过是个错觉,因为我想做的事已不复存在。人家说,去发现,发现你生活的目标,然后去过那样的生活。可是有的时候,你只有生活过,才能认识到早已有了生活的目标,也许这目标你从来不曾想到。现在我的目标已经实现了,我觉得自己失去了方向,只剩下随波逐流(当老纳比送走了苏莱曼,他已经在这所房子里住了50多年,他已习惯这样的生活。当苏莱曼最终离去,他对这种突如其来的转变无所适从,他有了自由却再没有时间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况且现在他想要的已经过过,他像一位终于攀登完高山的勇士,坦然的迎接黑夜,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力气去攀爬另一座山峰,不如就这样,恬淡的享受山顶的风景)
从记事的时候起,她一直都有这种感觉,这种在她的生活中,某种东西或某个人缺失的感觉,对她自身的存在来说,缺失的东西或人又是不可或缺的。有时候,这种感觉朦朦胧胧,像一个信号,穿越晦暗的小径和浩瀚的荒野,化作收音机里一声细弱的呼叫,遥远而飘忽不定。还有些时候,这种缺失的感觉却是那样清晰,那样亲密,仿佛触手可及,让她的心猛然沉落下去。比如两年前在普罗旺斯,帕丽看到农屋前有颗大橡树的时候。还有一次是在杜伊勒里公园,她看到有个母亲拉着红色的玩具车,车里坐着她的儿子。帕丽想不明白。(帕丽4岁时被带离家乡,进入一个全新陌生的家庭,4岁之前的记忆逐渐消失,化作某种虚幻却挥之不去的幻想,哥哥坚实的肩膀,村口的大橡树,铁盒内的羽毛,一切的一切都不存在,却又似某种存在)
她说,数学公理的不变性,不随意也不模糊,可以让人从中找到安慰。虽然知道答案难以接触,但它们总能被发现。它们就在那儿,等待着,终究会有人拿起粉笔,把它们潦草地写出来。“你想说的是,它与生活完全不同,生活中的问题不是没有答案,就是答案太多,怎么也理不清”
如果雪崩把你埋住,你倒在好多好多雪的下面,就会分不清上在哪边,下在哪边。你想把自己挖出去,却选了错误的方向于是把自己挖向了死亡。这就是我当时的感觉,迷失了方向,置身于混乱的状态,却没了罗盘。还有无形的沮丧(当妮拉死里逃生,她变得迷茫和沮丧,在雪堆下的自己,以为结婚是一颗救命的稻草,殊不知却把她拉向更不幸的境地)
关于婚姻,我有个理论,也就是说,用不了两个星期,您肯定知道婚姻合不合适。让人吃惊的是,有太多的人好几年,甚至好几十年都戴着枷锁,拖延着,双双陷在一种自欺欺人的状态里,摆脱不了虚幻的希望,可实际上,他们在最初的两个星期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那种熟悉的,始终挥之不去的感觉——生命中缺失了某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某个至关重要的人——也变得暗淡下去。偶尔它还会出现,有时来势汹汹,出其不意的击中她,但已不像过去那样频繁。帕丽从未像现在这样满足,从未像现在这样幸福地心有所属(时间不会抚平一切,抚平一切永远是忙碌,让你不再去想,那些你错过的,悔恨的过往)
这个世界看不见你的内在,它一点儿也不关心你的希望、梦想,以及忧伤。它们都被皮肤和骨骼遮蔽着。就是如此简单,如此荒谬,又如此残忍(美丽的外貌确实能给人带来不少优势,这类人更容易获得别人的青睐和机会,但先天的外貌又是无法改变的,就又造就了显而易见人人接受的不公平。既然外貌无法改变,不如增强自己的幽默感,善良和强大的内心)
06书摘:然而这一切的边缘,几乎出离于她的幻想之外,还有什么东西,最让她目光流连。一个难以捉摸的影子。一个人影。软,硬,两种感觉相伴而来。软的是一只手, 牵着她的手。硬的是膝盖,她曾把脸枕在上面。她搜寻着他的脸,可每一次朝它那边一望,它就躲开了,滑出她的视线。帕丽感到心里撕开了一个窟窿。她的人生,她全部的人生,始终存在着一种巨大的缺失。冥冥之中,她总有这样的感觉。“哥哥。”她说。她没有意识到自己叫出了声,也没意识到自己在哭。
07书摘:阿德尔几乎可以感到,他正在一跳一跳地越过童年。很快,他就会长大成人。而当他长大的时候,一切都将无法回头,因为成年,就像他父亲说起身为战争英雄时所讲的那样:一日为雄,至死为雄
08摘:可是,等我放下行李箱,却感到每样东西中间都有个空空的洞。我母亲和萨丽娅在这儿相依为命,一过就是几十年,对我而言,这段岁月却是黑暗辽阔的空白。我一直缺席。缺席于萨丽娅与妈妈在这张饭桌上一起吃的没一顿饭,缺席于那些欢笑,争吵,持久的烦闷,疾病,正是这简单的仪式构成了人的一生。进入我童年的家有点迷惑,就像一部小说,很久以前我读了开头,后来又把它丢开,现在却读它的结尾。(当马斯科回家家乡,发现最重要的人一直在等自己,而自己却缺席她们的生活,他想象着自己不在的这些日子里,她们相依为命,期盼着他能回家。不管自己在外面有多少风风雨雨,但有一个地方,永远在默默等待着他)
08书摘:人们通常回避这个问题:他们认为自己活着,全凭自己想要的东西,可实际上呢,支配他们的是他们害怕的东西,是他们不想要的东西。“哦,就拿你来说吧,举个例子。你离开这儿了。你过上了自己的生活。你害怕被困在这儿。和我一起。你害怕我拖你后腿。再拿萨丽娅来说,她留下来,因为她不想再让人盯着看”
感悟:勇敢的活,朝着自己的希望而活,多么振奋人心的话,但真正能做到的能有几个,多数人还是在逃避,我自己也是,我离开家乡,我告诉自己还年轻,需要出来闯荡两年。其实我骗不了自己,我只是害怕一辈子被禁锢在那个小城市,过着自己可以预见的生活,结婚生子,生老病死。我不知道自己出来闯荡会不会更好,也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只是我已经拥有了A选择,这选择我可以随意的放弃和拥有,所以我试着抓寻未知的B选择
08书摘:我预见到自己的人生慢慢展开,不过是一片虚无,没玩没了的向外延展,所以我干脆把自己在蒂诺斯度过的大部分童年岁月付诸蹉跎,我感到我是自己的一个替身,一个代理,仿佛那个真正的自我在别处栖息,等待着有朝一日,能与这个晦暗、空洞的自我复合。我觉得我是孤岛上的逃奴,自己家里的流浪者
巴巴置赚钱养家的需要于不顾,竟抽出时间,开车送我去坎贝尔城,上波斯语课。我求巴巴停掉我的波斯语课,他拒绝了。他说我日后一定感激他给我的这份礼物。他说,如果文化是一座房子,那么语言就是要是,不仅开得了大门,里面所有的房间也都能开。没这个,他说,你就到处票吧,找不到体面的家,连个正经身份都没有(阿卜杜拉是睿智的,他强迫女儿学波斯语,因为他可以预见到,有一天,在他无法遇帕丽重逢的时候,帕丽可以。他让女儿学得一技之长,为自己的人生打开一扇门)
思维导图:
书评:
9.8分(满分10分),这是一本我读过的可以和《霍乱时期的爱情》媲美的书,它比《追风筝的人》更动人,更辽阔。在群山环绕的世界中,一个不存于现实的故事成了万事的开端,一点微妙的联系便是将每个人拉到同一个世界的纽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个人生都是一组画面,这些画面交织在一起,成为一副巨大的画卷。
阿卜杜拉和帕丽喜欢听父亲萨布尔讲故事,本书以父亲讲述的童话故事开始,故事里有精灵和魔鬼,有贪婪的国王,也有聪明的农人。爸爸为了不让孩子再在冬天里冻死,而把帕丽卖给了喀布尔一个富裕的家庭做养女。临走的那天晚上,爸爸给阿卜杜拉讲了一个魔王进村的故事,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末了他说:“这是最好的选择。像所有已经过去的事情一样,随后它会过去的。它过去了。”
纵使阿卜杜拉和帕丽百般不愿,他们还是被分开了,像微尘一般被吹落到天涯海角。直到五十多年后,命运让他们重逢。卡勒德•胡塞尼将和兄妹俩有关联的几人的故事串连起来讲给我们听,一粒粒微不足道的尘埃聚合在一起,散发出珍珠般的光彩。
没有哪本书像《群山回唱》一样让我如此清晰地看到人的本质——我们只是一块零碎的拼图,在我们身上,总有一个缺失的部分。如果没有其他的部分,我们永远感到自己是不完整的,就像在空荡荡的山谷中呐喊却没有回响。是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其他的部分,让我们确定了自己与他人、家庭和社会的联系,是他们教会了我们爱、责任与牺牲,是他们让我们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是谁。
就像故事中的帕丽终于找到了离散多年的哥哥阿卜杜拉,弥补了双方人生的缺口;帕丽兄妹的继母帕尔瓦娜和自己的孪生姐妹马苏玛,尽管有过嫉妒和伤害,双方还是为彼此互相牺牲和成全;兄妹俩的舅舅纳比,夹在对主人妻子的单相思和主人对他默默的同性之爱中,明白了爱和责任的真谛……牺牲,横亘在这些不尽相同的故事里的主题都是牺牲。如果你想要幸福,你必须首先要做好牺牲的觉悟。这就是关于幸福的残酷真理,它需要你用爱与责任来交换。然而,如果生命中有那么一个值得为之牺牲的人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故事中帕丽的养母妮拉是一个特例,一个美丽多情、才华横溢的女诗人,身心却承受着最严重的缺失。她不停地用爱情、香烟和酒精来填补自己的空缺,她甚至用帕丽来填补自己不能生育的空缺。然而她都失败了,因为她一直在索取爱,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先付出一些爱。她追逐幸福,却不断地从责任中逃离,直到逃无可逃。她始终是一块孤零零的拼图。
我们也许都曾经孤身一人迷失在连绵的群山之中,但只要我们呐喊出声,群山间的回音会回应我们,连绵不绝。它们会填平我们的不安与忧惧,指引我们找到回家的路。我们不会孤单,我们不再孤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