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追寻他人,不如专注成长。大家好我是橙星,一个秉承终身学习的追星人,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期待你的点赞和关注。
《大学》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在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并学习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完善的境界。
几乎所有人从小都在为上大学而努力~
努力的实现小升初、初升高,最后踏过千军万马的高考~
来到梦寐以求的大学。
大学确实也应该承载起这么多人如此深刻的期待和念想。
在看清华大学拍摄的纪录片《大学》时,常常让人恍惚,原来好得大学真得是全方位的好。
它不单纯告诉你课本上的知识,更会鼓励你去探索更多未知
它会打你的视野,让你把自己置入更大的空间中,感受知识辽阔的同时,意识到自身不足~
它更告诉你,不用成为别人口中的谁谁谁,你就成为你自己。
在纪录片中记录了一位工学博士宋云天。
他在清华是本硕博连读,不仅成绩优异而且还是学生会主席,获得过多次奖学金~
如此优秀的他,按理来说应该完全不愁就业~
但他却陷入了无限的纠结和困苦中~
一边是符合家人、老师、朋友的期待,留校任职,这不仅能解决北京户口而且日后结婚,孩子的教育都会有很大的保障~
而另一边则是去基层去帮扶乡村振兴~
得知他想去基层,当了半辈子村干部的姥姥苦口婆心地说:“这会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我做过我知道它有多苦,我不希望我的孙子再受这个苦。”
父母也觉得,好不容易走出了大山,可如今却又要回到大山。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宋云天的纠结与无奈~
一边是满足众人期待一边内心深处的信念,两个都对,可必须要舍弃一个~
而他最后选择了后者,义无反顾的去到了边远的县区。
这样的选择印证了宋云天老师的一句话:“清华同学的心中,都有家国情怀。”
是啊,这才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有的样子,这也才是大学应该教授于学生的知识。
现在很多大学,都在强调要拉多少个项目?
要争取多少资金?要有多高的考研率~要有多少的就业率~
大学似乎变成了一个非常功利的地方,大学的成败似乎掌握在那几个跌宕起伏的数字上~
可这是大学之道吗?
教育是按照人类对社会的美好期待来教育你。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让人们变得更美好。
显然现在很多大学都做不到~
所以如果有时光机,我好想回到高中时代,我要告诉那个时候的自己:
你一定要认真学习,一定要努力!一定要考上一所好大学!
因为好大学,会帮你探索自己的可能性,会让你成为你自己。
写在最后:
大学,是讲“学之道”而不是“学之校”。
【ps:好大学里有差生,一般的大学里也有好学生,本文重点是在说大学应该承载的职能,并非吹嘘名牌大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