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明明德

作者: 大笨笨熊熊 | 来源:发表于2018-01-26 21:04 被阅读48次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

修身·明明德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被后世称为“三纲”,是《大学》的纲领旨趣。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后世称为“八目”,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立的条目功夫,也是儒学为我们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纵观四书五经,可以发现,实际上儒家的全部学说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掌握了这三纲八目就等于拿到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沿着这条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让我们登堂入室,去领略儒学经典的奥义。

今天,我们来学习修身篇中关于“明明德”的内容。

这里的两个“明”,第一个是动词,是彰明、弘扬的意思;第二个是形容词,意谓"光明的"。连起来就是说,人要弘扬内心的善良光明的德性。其与八目中的前面五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相互呼应,共为“内修”的内容。

《论语·卫灵公》:“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是孔子针对卫灵公对南子的宠爱,有感而发。这句话并不是说好色不好,而是说人们没有像好色那样专心追求“德”。地位如此崇高的孔子,也在坦然地对人性发出这样的感慨。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孟子也曾说“食色性也”,更有“英雄难过美人关”、“不爱江山爱美人”之类的话,但是,好色是低层次的,好德是高层次的,正是因为好德之不易,所以才能成为君子毕生之追求。

实际上孔子是非常现实的,他知道“好色”是与生俱来的,而“好德”则是需要后天修炼的,他也并非反对不近女色,而是认为“性相近,习相远”,人的需要不可只停留在生理层面上。他倡导通过修炼,“好德”与“好色”都可以做到。

《论语·卫灵公》:“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里的“道”可以认为是道德,孔子说,人通过努力学习,擦亮眼睛,抹去蒙在“明明德”表面上的污垢、灰尘,才可以看到“德”之光辉。人对道德信仰的最高境界,是不相信道德会有预期的好结果,但即便如此,仍然谨守道德,仍然做好人、做好事,这跟他人无关、跟成功无关、跟名利目的无关。施行道德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成全自己。正在热映的电影《芳华》,也在传递着这样一个理念:热爱真理与正义的人并不能从真理和正义那里得到庇护。恰恰相反,是热爱真理与正义的人用自己的生命与鲜血去保卫真理、捍卫正义!

《孟子·告子上》:“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对其所处的现实不是很乐观,他也在感叹:人啊!鸡狗丢失了还晓得去找回来,本心失去了却不知道去寻求!每每读到此处,都不由得想到浮士德,一个为金钱、地位、爱情而将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的可怜男人。生活在这光怪陆离的水泥森林,迷失于灯红酒绿,在追名逐利中丧失了本心,突破了道德底线,我们如同卢梭口中麻木、机械的行尸走肉,初生婴儿的纯净之心一天天被欲望、邪恶所遮蔽、污染,如同天空的乌云将明亮的阳光遮住一样,人生而具有的性善之光也逐日被不仁之流俗所遮盖,从而使本心之光晦暗,光明的道德之光再也无法显现。因而,大学之道就教我们用“明明德”改善自己的人格,在道德实践中去净化心灵,使真性得以流露,心光得以明亮,从而找回了自己人格的光明之德。

《论语·季氏》:“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待我们达到“弘道”、“明明德”的境界之后,见到好的品行就会思考差距,并努力追赶;见到恶人恶行便不会参与其中,而是像手碰触开水一样立刻抽走。“邪生于无禁,欲生于无度”,面对物质世界的疯狂诱惑,欲望如同潘多拉的魔盒,引诱得贪念蠢蠢欲动。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如任凭贪嗔痴之念藤蔓般缠绕、束缚你纯净的内心,“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孟子告诉后人,明德之心则会明珠蒙尘。

我们在追求提高自身道德境界的修行路上,更应当守住道德底线,经受住红尘炼心的考验。“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茫茫红尘中载沉载浮,何不回首,蓦见精神的纯净正在灯火阑珊处?

修身·明明德

相关文章

  • 院训简明版

    明德修身 化药济世 院训释义 “明德”语出《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见《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

  • 经院院训

    【明德修身,经邦济民。】 首句“明德修身”出自《大学》一书。 明德一词原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旨在言明“大人之...

  • 修身·明明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被后世称为“三纲”,是《大学》...

  • 修身以明德

    《大学》本是《礼记》中的一篇,为孔子弟子曾子所作。朱熹将其从《礼记》中独立出来,成为“四书”之一。《大学》全文凡十...

  • 关于《大学》中的“明明德”与《老子》中的“自知者明”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每个人都有明德,明明德就是自明其明德,人如能自明其明德便是大人,便是君子,便是圣人。所以学做大...

  • 五大圣人之一的曾参——论语贯通178

    曾子著作《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

  • 古圣先贤说修身

    “修身”最早是出自《礼记•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中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 练字《大学.中庸》

    第二章 释“明明德”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

  • 自我管理三件事(第二批第二期)

    小贴士:《大学》第3章 明明德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①...

  • 《大学》10:字字皆有出处——“明明德”之明

    《大学》10:字字皆有出处——“明明德”之明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修身·明明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oaw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