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平安夜看完了这部《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刚好最后一集很应节地设定了时间背景为Christmas Holiday,也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机缘巧合。
细数下来这是今年看的第四部女性向剧了,前三部是《宿敌》、《使女的故事》和《大小谎言》,如果《美国恐怖故事》第八季不算的话。很难掩饰内心对每一部剧中女性角色的情感,很想大喊一句:Girls run the world.
与前三部剧情片不一样的是,《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是喜剧,以至于情节再怎么波澜,都能一笑置之,大笑而过。男主出轨抛弃女主、女主得知男主的财政问题、男女双方家长的冲突等等,这些糟糕的事在剧中变得有看头,因为一次又一次的不如意逼着这位upper west的主妇越来越远离舒适区,“站”得越来越稳。
背景设定为五十年代的美国纽约,父母,特别是母亲,难免被世俗左右,但对女儿的爱使得这些都变得不那么令人厌恶,反倒是有些可爱。
至于男主,刚开始觉得是渣,后来发现他是弱,或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他是遇到了女主,显得特别弱。男主出轨离开了女主,到头来,楚楚可怜的居然是男主,这男的也是弱到没谁了……整部剧都没什么哭点,最后男主被Suise怼得彻底崩溃,冲出去挺着小身板打了言语侮辱女主的男人,在风雪交加的空旷街道衣衫不整、形单只影地说“she’s good”时,我居然有点想哭……
也许是因为女主表现得太坚强,又或是剧的调子本来就是幽默,以至于观影过程中并没有觉得哪里很愤愤不平,就连男主莫名其妙地边收拾行李边摊牌说自己出轨了,要离开了,我也觉得很平淡。(虽然我骂了句fuck……)
朋友推荐这部剧给我时查了剧情,理所当然地贴了“女权”的标签,也因此在看过后些许失望,因为并没有想象中热血,也没有预料中的逆袭。
Midge本来就优秀,谈不上什么逆袭。从小在upper west家庭里长大,母亲是法国人,父亲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数学系教授,Bryn Mawr College俄语文学学士,生活精致,上流社会的她虽说没有循规蹈矩,虽说有着美国姑娘的热情奔放,但也在举手投足间诠释了教养。她有的是潜能,不过是缺了爆发点而已。
Midge坚强、独立、自主、智慧,但她不完美,如果要用女权的标准评判,她的槽点就更多了:比如为了男方能更便利,每次“为爱鼓掌前”都解开胸罩;又比如每次等男主睡了才卸妆,在他醒来前化好了妆……
50年代的女性大概就像Midge季终集里讲的:“如果我们不说老公,也没什么好讲的。”Midge并非典型的女权,她从头到尾她都没有参加什么集会(指的是争取女性权益之类的集会,阻止拆公园修路的不算……),也没有兴趣盎然地去看女权相关的书,她只是喜欢脱口秀,附带对政治有点感觉,读报时和其他家庭主妇关注点不大一样罢了。
一开始Midge不过是在吐槽一团糟的生活,用了她或许是天赋异禀又或许是后天养成的喜剧能力,将日常吐槽变得funny,渐渐地,大概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她有了个人特色,有了超乎家庭主妇的观点与想法,把stand-up这件事看得很认真,野心越来越大,还向着“女权”靠近。
全剧最爱Midge第七集末尾的表演:
“Why do women have to pretend to be something that they're not? Why do we have to pretend to be stupid when we're not stupid? Why do we have to pretend to be helpless when we're not helpless? Why do we have to pretend to be sorry when we have nothing to be sorry about? Why do we have to pretend we're not hungry when we're hungry?”
即使那是即兴的,即使那是Midge不笃定的想法,被Suise认为是自杀式的表演,但一点也不影响其精彩,正如这部剧里给我带来的失落感一点也不影响它好看……
50年代的画风实在太讨喜,上一次看这个年代的剧大概是《广告狂人》,现在有点想去重温。女主的穿着打扮一点都不过时,确定是那个年代的时尚吗?还是说应验了那句“时尚就是一场轮回”?好吧,看完后又想去纽约了,想去百老汇看演出……
btw MERRY XMAS,又到了看《真爱至上》和听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的日子了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