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又是什么
想结婚的就结吧,不想结婚就不结吧,想生的生吧,不想生的就不生吧,想单身就单身吧,不想单身就找吧,反正找了可以分,分了可以再找,结了可以不离,也可以离,总之都会后悔的,也许不后悔,得到与失去都是相对的,选择也是一种被选择,选择也许是自由,也许是奴役,也许什么也不是。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有同源性,现在埃及人不是古代的埃及人了,唐朝的安息国人也不是今天的伊朗人了,很多MINZU主义都在融合消失,双手互博,孙中山驱除鞑虏,也是为了中国能摆脱帝制,身份认同短期内是难以避免的。也许很多北方的中国人都是外国人,而福建人和广东人才是中国人,一切都模糊了。
好处和坏处,我能说什么呢?每个人都是他自己,她自己的选择,也许对错就在一瞬间,也许理论和概念总是模糊不清,也许一个简单的现实就是那样不可逾越。
生活,总是别人吃的比我的好,我总是一半羡慕他的美食,一半羡慕我穷困的自由,原地不动,潦倒的,一点痛苦一点不怎么致命的悲伤。
CHENG管和地铁安检,也许只是证明有一个所谓的ZHENGFU存在。他在,但他的用处只在于一些无关痛痒的装饰品中。
以赛亚伯林《反潮流》《伯林谈话录》
本雅明《单向街》《莫斯科日记》
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重点所在》
以赛亚伯林,一个对西方哲学社会学有理性了解和思考的人,最近半个月都在读他的语言,对西方思想和俄国思想历程有了进一步认识。他不怎么谈艺术。
本雅明,有独立思考的文学文化评论家,他的语言和眼光,照射着一百年来人类的问题。他犹太人的被压抑性,有点佩索阿的悲伤。
苏珊桑塔格,她的语言没有宗教化禅宗的味道,她对艺术文学的很多观点我都有同感。
三个人都谈到卡夫卡,是的,卡夫卡是暗夜的灵,苏珊桑塔格对加缪的定位是独特的。伯林是全面的。本雅明是悲伤的。
读独立思想的书,电影,音乐,思想……保持灵魂自由,不被整个时代同化,不被环境同化,不被庸俗同化,不走向各种极端主义……
追求自由和寻找躲避都是各自的自由,也会伴随产生相对的不自由,和不确定性。放弃自由会把权利让给极端主义者,极端主义者会用绝对理性支配世界,有可能造成相对混乱,绝对自由不存在,绝对理性也是困难的……但对于理性的思考,和对自由的努力是需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