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周航:易到的七年之痛,最终输给了现实

周航:易到的七年之痛,最终输给了现实

作者: 一度天使合伙人 | 来源:发表于2017-04-18 15:22 被阅读24次
                                                              **易到用车创始人 周航**

4月9日,周航加盟雷军创办的顺为资本出任投资合伙人,虽然易到官方发布声明周航尚未离职,仍是CEO。但周航的离开却是不争的事实,早在2015年乐视拿到易到70%股权之后,周航的角色已经不再前台了。

易到走了7年,周航也跟着折腾7年。

没有一个网约车公司比易到曲线式奔溃令人吃惊:曾是第一,却被滴滴赶超;躺成第二,因为滴滴收购了UBER;它找到了自以为的救星乐视,但生态化反试剂的威力让大把金钱消弭于无形,资金开始吃紧。

                                              从左至右:周航、贾跃亭、丁磊

易到作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约车平台,曾经在行业里独树一帜,在经历行业洗牌之后,如今易到的市场份额非常小了。周航原本想做风口上的鹰,享受翱翔的感觉,但无奈对市场的判断出现了失误,面对过往,他复盘了自己的失败与伟大。

“易到的今天,总结来说谁也怨不得,今天的果都是昨天种下的因。”


从一开始,我就很享受创业的过程

19岁,我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读了一年大学就退学了。那会觉得舅舅特别厉害,在80年代就开上车了,家里还有28英寸的大彩电,就来北京到舅舅公司打工,销售音响器材。

印象最深的一次,舅舅和搭档出差去了,我在站柜台,接到一个电话,问有没有货,那时候我做学徒也就两个月,非常有责任心地回答:有,都有。挂了电话,我就想尽办法调货,连《北京晚报》的中缝广告也不放过,打了好几天电话,总算把5万块钱的货凑齐,赚了好几千块,这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很会做生意。干了一年多之后,我又回学校读书了。毕业之后,我拉上我哥一起创业。启动资金来自我姨夫,1994年姨夫给了我们5万块钱,我从银行取出钱的时候装满了一桶的五元钞票,那真是第一桶金。

第一次创业,只要找到一点小机会就可以赚钱,第一年就赚了60万。觉得赚钱太容易了,就不知天高地厚,大肆扩张。

后来自己就hold不住了,公司陷入了亏损的泥潭,连续亏了三年,年纪轻轻就背负几百万的债务,觉得暗无天日,看不到希望。最艰难的时候欠着房租水电费,还被债主拉着训话。

很沉重,每天都在赔钱,不知道未来怎么办。有一次我和我哥聊天,我说这事看不到希望,他也没什么主意,但他说了一句,「只要坚持总是有办法的」,这句话给我很大的鼓舞。一直影响到现在。

后来公司起死回生,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音响公司,到2000年左右,公司一年就可以赚两三千万了, 2003年的时候我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

我有一句人生座右铭,在创业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我始终觉得创业就应该享受过程,哪怕是有颠簸,哪怕是有挫折,哪怕是走不动了,都应该享受它。

我从来没觉得工作是手段,生活是目的。对我来说工作就是生活,我很清楚的知道我最想要什么,我现在做的就是我该干的,也是我想干的。

我很奇怪,为什么很多人把创业说得那么苦情,好像创业跟西游记似的,经历了千辛万险,才可能登上胜利的彼岸。真正的创业者应该是没什么牺牲感,并且享受这个过程的。

我接触过很多的创业者,他们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创业者眼里冒出的多是欲望之火,不管干什么他只要成功;另外一类创业者,他们在做一件有趣、美好、伟大的事情。

创业是追求理想,希望改变什么事情,而不是用金钱衡量一切。创业者应该具备两样东西,「天」和「地」。「天」,是你对社会、行业或者产品的主张;「地」,是用户需求,能不能创造价值,能不能获得回报。一个好的创业者应该有「天」有「地」,既有格局又接地气。

创业也是人生修炼,每一个创业者都该扪心自问一下,到底你对这个世界有没有自己的主张?

互联网行业,创投领域本身热点多,变化快,我们身处其中,几乎每天都有新鲜事情吸引我们关注。我们在微博上、群里天天看到大家转发新事物,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说实话,我觉得这是平白消耗时间,大多数人都人云亦云、泛泛而谈,缺乏独立思考。

今天别人说这么是对的,你就这么干,明天别人说那是错的,你又轻易放弃了。只做潮流的追逐者和模仿者,没有多大的意义。你把你的主张做成现实,把你的主张做成潮流,在创造过程中,也许成功就随之而来了。


为什么要做易到用车

和许多人一样,我的人生梦想就是40岁退休,赚到足够多的钱,可以什么都不用干,就养老。

当我真的快接近这种状态的时候, 我陷入一个很大的恐慌,早晨醒来的时候,我不知道今天该干嘛。从2003年到2010年,前后差不多7年时间,我一直在寻找。最难受的时候,我妈还陪着我去看心理医生。

有一次我坐在我们家的院子里,就盯着一片树叶,从脱落到飘下来好几十秒,我就一直盯着它看,直到它落在地上。那刻我心里有一个强烈的声音,这样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还是要过一种富有创造力的生活,那一刻我下决心回国。

回国做点什么,我也没什么方向,就是瞎想。我这个人从来不从资源角度想问题,我从来都是从用户的角度思考,他们需要什么。

我以前最怕去上海了,在老的虹桥机场,排队等出租,一等就是一个小时。有一回,我排了一个半小时的队,结果被告知排错队了。当时我气坏了,我就琢磨要是有一种商业服务可以解决我的问题就好了,走哪都有自己的专车,提供好的服务,应该有人会买单。

从这个朴素的愿望出发,经过四五年的打磨,易到用车建立,成为中国第一个由汽车租赁公司、劳务公司、软件平台和乘客四方协议的约租车服务模式。


我犯的错误

现在回想起二十多岁第一次创业,犯了很多的错误。当时我聊以自慰,觉得这太好了,我在这么年轻的时候,付出这么小的代价,学到了这么多的东西,以后我就可以避免犯这些错误了。

后来,在不断创业的过程中,我还是不断在犯错,新的错误,老的错误。我才发现,错误和失败几乎是无可避免的。

2010年易到成立,那个时候移动互联网还没兴起,投资者怀疑这到底有没有市场,同时政策风险如影随形,那个时候我们也迟疑,这个模式真的对吗?

到了2014年,Uber进入中国,滴滴、快的先后推出专车服务,整个行业进入了超级白热化的状态。互联网用车服务大战,大家疯狂烧钱来抢占市场。年初行业报告,易到还是第一的,后面情况就变了。

一个开创者为什么不是领先者,到底为什么会这样,我无数次问自己。

第一,各家都打价格战的时候,我们的做法是绝不参战,结果很惨痛。2014年,红杉资本的周逵找到我,跟我谈了3个小时,但我拒绝了红杉的投资。后来这个行业融的钱越来越多,不断加码,我们没跟上,也就错失了机会

第二,今年我才想明白一点,共享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得便宜。你光靠品质的提升,聚焦在一个相对小的市场,指望着市场慢慢长大这是不行的。

第三,我觉得易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团队没有形成真正的合伙人文化。过去股权的比例比较少,沟通起来可能还是偏上下级的关系,没有真正的平等。

公司真正需要的是背靠背的合伙人。一个人的公司是很危险的,如果你很英明、决策效率很高,别人都听你的,你可以快速带着公司一起往前走;但如果你做错了,可能半天都爬不出泥沼。一个团队需要相互激发、相互挑战,哪怕争执不下,也比一个人说了算好。


我的江湖

竞争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一开始我们很固执,总觉得我们对市场的把握最准,我们就应该提供一个高品质、差异化的服务。凡是对手做的我们就不做,哪怕对手做得对。对手补贴我们不跟进,对手做任何行为我们几乎从没跟进过。我融钱其实一直都不困难,在C轮的时候有机会拿很多钱,但是我们没要。一方面考虑股权会稀释,另一方面我是奔着盈利去做的,眼光全在客户身上。

对未来竞争的血腥程度没有足够的预见,有一种鸵鸟心态,觉得对手不敢低价。回望过去,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你可以看到,自己见识上的局限性,看到自己人性上的弱点,看到很多走得不够好或者走错的地方。这都是人生的经历。

创业本身就是一场腥风血雨,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速度很快,也很残酷,最后的结果不一定就事遂人愿。你不能指望大家按部就班,世界不是按照你的意志来发展,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

创业者也不要懊恼竞争激烈,你放在二十年、三十年的周期里看,三年就出现一个大机遇,只要坚持下去,你就有十次成为巨头的机会。

有人认为自打BAT介入,一个行业竞争的开始和结束就都由它说了算。我不完全赞同,BAT的投资更多的还是战略防御性的投资,市场上出来一种模式,BAT的逻辑是你不能成为我的敌人,咱们先结成同盟军。在这个过程中,有战略的需要,我就把你全买了,不需要我就出去了。

对创业者来说这也不全是坏事。以打车为例,我跟阿里的人聊过,他们发现战略目的已经达到,再往后也没有看得清的战略目标,继续烧钱,还得给钱,索性放手,合并就是放手之后的结果。


失败教会我的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从总量上计算,已经快速接近美国了,在不远的将来甚至会超越美国。但中美创业文化上的差异还是很大的,最核心的表现就是对失败的态度。

在中国我们都特别崇尚和追捧成功,我们会追随一切当下最红的公司、模式、人物。我们非常耻于谈论失败,我们会讥讽一切失败的现象、失败的人物。我们经常冷眼看着一家面临崩盘的公司,说,我早就知道如此,你看,应验了吧。在美国则完全不同,没有人会乐于失败,但是人们会很平常地谈论和面对失败。

创业真的有点像登山,你可以成功地攀上一座高峰,所有人为你欢呼;你也可以就此谢幕离场。如果你想不断挑战更高的山峰和人生的极限,从终极意义上讲,你的宿命就是失败。

如果一个社会还在耻于谈论失败、害怕失败、排斥失败,而只是崇尚成功的话,那我们不可能有探索意义上的创新, 这是失败对我们全社会的价值。对个人而言, 学习失败的真正意义在于,我们可以坦然地面对失败、接受失败、解决失败、放下失败,从中获得成长。

周航对竞争的理解不是为了把对手打倒,更像一场赛跑,彼此激励,虽有胜负,但大家最终一起抵达终点,而不是追逐过程中把对手PK掉。周航自评自己的个性导致他忽略竞争,在中国现在的商务环境下是非常不利的。

2016年“道别”发布会上,周航的笑言成真

回首往昔,庄辰超离开去哪儿、不管是行业内的滴滴和快的合并,其他互联网平台如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合并、携程和去哪儿的合并……从结果上来看,都不难发现,大部分被合并一方的管理层随后都选择逐渐淡出。

“美感”“高级”等关键词贯穿了周航的创业路径。他的手机有上百个App,他最喜欢一款类似于星座漫步的应用。“夜晚你把手机举起来,就好像看到了浩渺的夜空,看人马座,看狮子座,很美妙,特别梦幻。”

周航相比于务实嗜血的企业家,更像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大多数成功者对把一件事从1做到100感兴趣,而周航对从0到1比较感兴趣。

对于周航们来说,将自己的坚持和精力投入擅长的领域,远比抱着自己已有的成果垂死挣扎来的更有意义。

相关文章

  • 周航:易到的七年之痛,最终输给了现实

    4月9日,周航加盟雷军创办的顺为资本出任投资合伙人,虽然易到官方发布声明周航尚未离职,仍是CEO。但周航的离开却是...

  • 复仇记 | 易到共享汽车生态战略全面开启

    “《荒野猎人》中的小李历经磨难与苦痛,最终完成复仇。这与易到的境况很像。” 易到创始人、CEO周航在北京举办主题为...

  • 我们最终输给了现实

    和K认识是在高一报名那天,后来他说那时候他已经开始喜欢我了,我也不知道我是那种特殊气质能让他对我一见钟情。 正值...

  • 最终,还是输给了现实

    “四线城市,公务员,两个月的工资勉强够一个月的开销。” “两万左右,在北京,不买房子的话,活的还行,就是要出卖自己...

  • 19/365<重新理解创业>笔记

    周航是易到的创始人,《重新理解创业》是少数的研究失败的书籍,周航复盘了易到创业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重新理解战略...

  • 爱情最终还是输给了现实

    有些话,有些事,为什么不能从一而终。一幕幕的画面不停在脑海里浮现,爱恨情仇,所有的有关我们的一切经历要从四年前说...

  • 最终我们都输给了现实

    申明: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静静凝视着远方 看天边的云霞慢慢淡去 黑夜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来临 繁星满天 而那团火却缓缓...

  • 说出来都是对的,做起来不一定

    最近在得到看了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的视频直播,然后买了他的新书《重新理解创业》。 书里周航提到了易到用车是如何从行业...

  • 脱了裤子的周航

    今晚鸟哥笔记知识网红孵化群抛出了周航和乐视事件,没忍住说了几句 说起易到用车, 我最大的感受是早期易到司机对周航的...

  • 易到之殇:亲爹和后妈的互怼

    易到和乐视之间的风波正在愈演愈烈,昨晚易到创始团队周航、杨芸和汤鹏,宣布了联合辞职的声明,三人正式辞去易到所有相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航:易到的七年之痛,最终输给了现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af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