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是在算不得是一个好东西,我很认真的说。这种认真像是我一脸正经的说碳酸饮料不利于健康,然后在逛超市的时候手忍不住往冰箱里伸拿出一听雪碧的那种认真。
2016年的时候,我在手机上读完了这本我很喜欢的书,今天翻出来曾经的读后感,有些思绪在心间起伏。回顾当初,如果手头有一本纸质版我一定会四处推荐,但是电子阅览的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读书的感受,也限制了我向他人安利的程度。
个人更偏向把电子书称呼为“电子文档”。因为这种阅览方式很大程度是迎合电子文档写作方式应运而生的。
我到现在还记得初高中世纪把word文档转换成TXT文本文档格式好用来在课余时间看电子书的那个自己。
之前手机自带的阅读器,自己打开之后再新手免费的模块里下载了这本书。《我与地坛》,作者是史铁生。这本书和这个人,对于很多人而言,并不陌生。
《我与地坛》的节选部分,曾经写进我们的高中课本,在高中之前。依稀记得是初中,课本里还有《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的第一部分,譬如……之后的那一大段排比,曾被我珍而重之的誊抄在摘抄本上。读来特别荒凉,而又豁达。
《我与地坛》这本书出现的主角,就是作者自己,和地坛。
地坛已经不是地坛,是作者的另一个自己。他在地坛,和自己对话。一点点的娓娓道来自己的青春、成长;自己的病情、挫折;自己的母亲、故友;以及自己对于生死和时间的沉思。
整本书都很静,静的像下午三四点的穿过繁茂树叶之后的阳光,它们温柔细碎的洒满整个地坛,只是在听不到深处缓缓驶来的轮椅声。
日本文学中有一个词,叫物哀。当年初读心境大致如此,多年以后完整的看整本书,才觉得自己当年真是管中窥豹。
豁达的遗憾。向死而生。此生终将一步一步走近长眠的洞窟。在永恒的沉睡之前,不妨好好地活着。这种好好地活着,是意味着灵魂的清醒和自省。能够在阖眼的瞬间,觉得自己“活过”,真是一种褒奖。
史铁生,看到这个名字,会回想起那天看到新闻讣告之后的自己。2010年的最后一天,身边大家匆忙的复习,笔尖落在卷子上发出沙沙的声音,我埋着头,用一个看起来像是沉沉睡去的姿势,无声无息的哭泣了整个晚自习。
最近一段时间看了很多让人心情不怎么好的新闻,看到一些如花般盛开的鲜活生命,终结于各种意外,心中泛起无奈和悲凉。纵使生命最终的走向,都是消亡,但寿终正寝四个字,实属难得。因为不知道会如何离开,所以,要努力活的,每一天都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