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员提到最近工作进入一个集中冲刺的阶段,所以白天已经关闭了朋友圈,但是晚上不刷感觉好像还是会错过什么。毕竟,大多数人已经把朋友圈当做是一个宣布某种重要的事情的地方,毕竟还要维持一些比较普通的关系,所以不得不晚上再集中时间补一补白天的事情。
笑来老师的点评:
刷微博,刷朋友圈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担心一件事:
错过重要信息。
更准确的说,是害怕错过朋友们的动态,而感觉自己被疏远了。
昨天我们也说过,人们总是希望能够和他人产生一定程度的联系,因为这样才会不孤单,才会觉得自己有存在的价值。
其实,生活中除了一起谈论热门话题,聊聊明星八卦之外,还有一些更为有效的连接,只是被大家普遍忽略了。
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身边一定有一些人是不怎么参与热门话题的讨论的,他们貌似也不关心任何八卦新闻。
但是,一旦你碰到真实的问题,需要有人提供建议或帮助时,一定会第一个想到他们。
他们正式通过自己的价值和大家产生的联系,这才是更为有效的保持连接的方式。
能够一起聊的热火朝天固然好,但是如果你能为别人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建议和帮助,就不会陷入到“错过热点、插不上话”的恐慌当中。
结合我的个人思考:
本期课程预期会收获很多精彩的答案,比如上面这条,给我提供了底气,持续下去的底气。一直以来,我在女同事中的反馈就是智商高,但情商低,咳咳,遗传了老爹的基因,这个还在做努力的疗愈,有了新的认知理解,起文另说。
我性格总体偏内向,有展现的欲望,只是在熟悉的人当中,只有在自信的阶段可以淋漓的展现。其他时候和其他人群,则锢裹的很严实。工作中,我的话不算太多,但是无一例外,在哪家公司,同事遇到写邮件啊,语言措辞啊,与上级沟通啊,制度解读啊,机器操作啊之类的问题,都会问我,还有离职好多年的同事找我帮她写女儿小升初的自荐信,想想也是醉了。
我一直深深自卑于这种内向场,总想去挤入热闹的聚会,刷个存在感,而十有八九,默默无声的配角收场,还被他人的爆棚存在感所深深刺激,受伤,而后向内向亲人发脾气。慢慢在纠正这个恶性循环,老公一直看的比我透,心态比我好。现在当我接受了修炼内功的认知,我变得有底气不去参加八卦讨论,不去刻意讨好,不去无谓的朋友聚会,把宝贵的注意力给到自己,给到身边最亲近的老公、儿子、父母、兄弟姐妹。
2、不知道面子算不算是巨大的枷锁,甚至比安全感还可怕。明知道一些方法可行,却因为面子低不下头来,结果没有做成这件事。
笑来老师的点评:
完全不在乎面子恐怕很难,能够控制在不阻碍自己进步的范围内就好。
其实过分在意别人眼光,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想清楚这两件事的重要等级:
1.别人眼中的“好形象”带来的满足感。
2.自身进步带来的满足感。
别人眼中的好形象塑造起来并不困难,说白了这部分是可以通过“装”来达到的。所以消耗的时间短,实现起来也相对轻松。
相比之下,真正的进步则没那么容易。不光所需时间长,而且困难重重。最重要的是这部分没办法装,人最终是没办法骗自己的。
就像我们用了两周时间来说明“注意力”的重要性,并且把它和其它资源做了横向比较。但是依然很多时候,不由自主的选择舍弃这个最重要的资源,而去凑热闹随大流。
所以想要改变过度在乎别人眼光的方法,并不是一味的回避这件事,而是要让自己切身体会到进步带来的快感。
等到这种快感慢慢追上了好形象的快感时,面子对于你来说可能就不是那么值得纠结的事情了。
结合我的个人思考:
我现在的阶段处于进步带来的快感慢慢追上好形象的快感的路上,齐头并进,慢慢一点点的放弃了通过别人认同带来的快感需求,也就是越来越不要面子了。发现不要面子之后,说话都自信了许多。
爱面子确实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大特层,像写进基因里一样。听武志红老师讲起过一个说法,大意是90后其实是最正常的一代中国人。因为他们敢爱敢恨,干的不爽就辞职走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气场。让传统的职场精英们嘲讽多时。然而他们伸展真实的自我,本身就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行为。只是此前的一代又一代压抑了太久,压抑了太深,大有刻到基因里的奴性。
明明不爱扎堆,还非得克服困难去参加聚会,是爱面子,害怕受疏远。
明明可以选择坐地铁回家,非得在同学面前表现的阔绰无所谓,也跟着大家一起打车,是爱面子,害怕被看不起。
别人买的名牌包包,名牌首饰,想方设法也想自己搞一件,以此彰显我跟大家是同类的,是爱面子,同样是害怕被疏远被嘲讽。
此前的我还可以举出无数个例子,现在很开心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比如背一个高仿的香奈儿,别人问起没见过这个款,我会很坦诚的说不是真的,内心丝毫不会有任何不适了已经。再比如,穿衣着装,有段时间我会以巴菲特老爷子作为精神标杆,看人家亿万身家,照样住着小房子,开着几十年的老车,丝毫不影响他的个人魅力和他的朋友圈范围,相反,他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自己的理财成长上,如今无人能及,只有别人仰仗求助的份,想要攀朋友的人形容趋之若鹜都不为过。往往这个自我暗示很管用,我减少了对小房子的纠结,够用就好;减少了名牌的追求,性价比就好;减少了对外在衣物的依恋,身材好才是万能王道。健身一个月,腿部体型有了很明显的改善,腿也变细变值了,穿衣服好有感觉,有时甚至会有露腰的冲动,哈哈,写到这里自己都笑了,好吧,轻松调侃一下。
赞同笑来老师的比较观点,别人眼中好形象带来的快感、自身进步带来的快感,内心有了评判标准,孰轻孰重,自然选择行动都会迭代升级。
越来越无脑粉笑来老师,喜欢和认同他的每一个观点。就像他认同《原则性》作者的每一条观点如出一辙,我还没到那么高的境界,抓紧打怪升级。
3、学员提到刷朋友圈这件事真的会让他焦虑!看到同学过的那么好,工资高,到处吃喝玩乐,真的会产生比较,一对比心情就会非常差。
笑来老师的点评:
有个对朋友圈的总结,还是挺到位的:
在朋友圈里,每个人都过的比我好!
实际上,发过朋友圈的人都知道,朋友圈里的生活是经过筛选的。大部分人展现的,也只是希望别人看到的东西。
电影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它将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故事浓缩到两个小时给你看,想不精彩都困难。
朋友圈之所以精彩,也是因为一个人把自己一天或者几天里最光鲜的一个瞬间展现给你,才让你觉得只有自己是无趣平凡的。
用正确的心态面对这些信息,才能够不为自己的生活平添烦恼。
更重要的是,尽量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放在应该做的事情上,与其羡慕别人的生活,不如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
结合我的个人思考:
忘记在哪里看到过关于朋友圈的吐槽,曝光的是一些火遍朋友圈的美图,唯美的取景,看幕后的制作过程,让人难以接受。有些想起来了,是关于模特拍摄,比如朦胧的乡间小路背景,放大镜头一看,是一个冒着浓烟的三轮车驶过,模特安静的坐在泥泞的路变,吸着尾气,成就了摄影师镜头下的唯美。还有一些类似的模特拍摄很容易想象。
对于朋友圈的晒图,有句话总结的好,叫人们往往缺什么晒什么。我经历过一个客户,当时的岗位角色要陪着她去医院看病,吃饭时,我就做她对面,一句话也没有交流过,全程自拍和晒朋友圈,与我在一起怎么样怎么样,朋友圈里的话甜言蜜语,我们像是最亲密的闺蜜一般,现实很讽刺,我俩全程基本无交流。还有对于晒娃狂,有了孩子的女性最长挂在嘴边的就是孩子如何如何,没有孩子的同伴通常很厌烦和崩溃。这点我也要检讨,虽然没有很过,但是还是更喜欢和有娃的同事一起交流育儿经。
我有意的试过,摆拍找角度,修照片,写文字,一系列动作下来,花时不短,有的人几乎24小时晒恩爱晒娃晒名牌晒励志等等,那么真实关注去做的时间其实非常有限。比如晒娃,发条朋友圈10分钟,与娃互动估计5分钟不到就又要进入下一条编辑和构思中,朋友圈里的孩子很优秀,现实中却未必。
与其羡慕别人的生活,把宝贵的注意力浪费在别人身上,不如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
4、学员提到曾经在国外的时候,手机掉水里了,有一个星期没有用手机,自然也就没用微信,短信,电话。本来很担心会错过很多重要的信息。但是也还好,生活工作照常进行,真的有急事别人会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你。
笑来老师的点评:
我们在生活中很少能够正确预估一些事情。
通常情况下,都会高估一些不重要的事,低估一些重要的事。比如高估金钱的价值,而低估了注意力的重要性。
手机的重要性其实也是被长期高估的。没有手机,就感觉自己被隔离在世界之外;手机电量不足,就会产生莫名的紧张感。
就像留言的这位朋友一样,当你被迫丧失掉一些安全感之后,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那些你原本以为必不可少的东西,可能真的没有你想的那么重要。
这也是我为什么鼓励大家找几个小领域试一试“放弃全视角”。很多时候,如果不去主动体验一下这种感觉,可能永远也无法打破对于安全感的迷信。
结合我的个人思考:
生活中确实高估了很多事情。比如,上个厕所的功夫,习惯性的点开留在桌上的手机,看到没有消息提醒还会小失落一下。我的潜意识里有这样一个预期,就是我是极其重要的,我的离开将会有很多人急着找我,一分钟离开手机就应该有数条信息提醒。所以我是高估了自己的存在感。
这点还有一个例证,就是公司每逢618或双11都会有一线支援活动,每每我和小伙伴们抢约时间时都会有意识到避开我们部门开例会的那天,因为我要做会议纪要,上午组织和纪要,下午当天完成,这是我给自己设定的节奏,也是引以为傲的使命一样。看,我就是有能力,我还能担当重要的例会纪要工作,剖析我的内心就是类似的心里活动。每当小伙伴提议就开会那天外出支援的时候,她总有一堆理由等着我,无非是缺了我照样开会云云,于是我就尝试了几次,让其它同事代为纪要,除了跟进下一次待办有些费劲之外,其它都是正常运转,我又一次高估了自己的存在感。
关于高估存在感这点,我是正反两面辩证的看,一方面当我放弃了一些掌控感之后,我会变得很轻松,这估计就属于放弃了全视角的尝试;另一方面,这种掌控感也是自我设定目标,谋得现有江湖地位的内核推力,我也很感谢这种掌控感。
对于手机的高估,说是现代人的通病,也毫不夸张。自从手机有了便捷的支付功能,人们更加离不开手机了。人手一部,加上wifi或4g、5g,手机就成了生活学习工作的必备工具,也可以说手机已经内化为人类的器官之一。但是也要考虑笑来老师点评中提到的,有时候需要主动体验一下被迫丧失掉安全感后的真实世界,没有想象中的可怕。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只有亲身体验了那种自觉,才能真正放下高估的心魔。
5、学员提到自己留言的时间一直很晚,知道肯定选不上,但是还是要写,因为这是对自己的交代。
笑来老师的点评:
后面这段话说的很好,留言被选上固然好,但是更重要的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我一直说,在后台看到大家的留言,觉得其实每个人都不孤独。你犯过的错,掉进去过的坑,都有人曾经或正在经历。
当你看到有人和你一起挣扎着成长时,你坚持下来的几率会大很多。
为了让大家能够看到更多朋友订阅后的感想和改变,我们做了一个《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评论集。
在这里大家能够看到自己曾经的挣扎和懊恼,更应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每个人的留言都是对自己的承诺,忘记自己的初衷时,不妨来看看这个评论集,再看看周围人的态度,或许对你会有帮助。
按照我的一贯作风,每一条留言都不会被删除,不论正面还是负面。因为本质上来看,他们都在提醒我们这个世界的多样性,不能接受这一点,人容易变得很狭隘。
结合我的个人思考:
看到这条留言,我感觉自己并不孤独,就像坚持写简书,看到有人和我并肩挣扎着成长,尤其是收到了两则鼓励的评论,内心感觉尤其的饱满。
写简书,初衷是记录自己的成长,虽然不确切知道这样下去会怎样,但坚信这个方向是朝着光的对的方向。回看已经写下了10万+的字数,瞬间想给自己加戏泪流满面的欣喜。
还有喜马拉雅专栏《儿童绘本阅读》的坚持,订阅人数默默的增长到了113人,当看到有同伴一起成长时,我知道自己并不孤独。
我从每期课程学员的留言中找寻共鸣,以这种方式坚持下来的几率就变大了。简书这个一亩三分地,还有喜马拉雅的专栏自留地,是我低谷时的提神器,告诉我放下眼前,看看远方,无数同伴默默同行,收起自影自怜,摇旗挥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