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过2001年和2002年的高考,是的,我复读了一年。说起来为什么要复读,我也不太理解当时的自己。是因为成绩上不得台面吗?也不是,虽然在班级里排名靠后,还是上了二本线的。那恐怕只能理解为,对自己要求有点高了。要么就是第二个原因,天注定我要和复读班同学遇见,结识一帮好朋友,甚至找到一生的伴侣。
正统高中的三年,和复读的一年,是完全不同的际遇。三年的高中,我是在县城最好的学校上的,从村里来的我不适应城市的生活,更不适应周围高手如云,成绩一直在中后徘徊,自暴自弃,很多时间都在看小说、看窗外的建筑工人忙忙碌碌。只有语文和生物成绩是好的,其他课程都学得很辛苦且很烂,压力很大。复读是在一所废弃的高中上的,是当时专门办的一所复读学校,我们是第一届。大家一聚到一起就有种难兄难弟的感觉,格外亲近。又由于学校是在乡村,附近有秀美的村庄、广袤的原野,一到周末,同学们就像放飞的风筝,结伴出去游山玩水,自然感情更深一层。这一年,虽然学习也是紧张的,但留下了很多欢乐的记忆,在人生路上算得上是浓墨重彩的一年。我也终于跨过高考的独木桥,上了一所重点院校,成为一名浑浑噩噩的大学生。
中国的教育,一直在争议中前行。高考,确实是人生的一个关口,也是考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较公平的方式。即使这些知识可能在往后的人生中都会逐渐淡忘,也确实能反映出当时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心理素质。这些能力,都会体现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当然,有些人这些能力都很好,学习成绩却不怎么样,那他一定是个厌学的孩子,完全不想把这些能力用在学习这些知识上。
如今,孩子们比以往都要经受更多的竞争,不仅要比学习成绩,还要比特长,还要拼爹拼妈。一位同学说,他们高中班上一半的同学都会弹钢琴,而且大多都是十级水平,另外一半则会其他乐器、舞蹈、绘画、书法等才艺,这已经成为常态。一位家长说,现在的学校都强调减负,所以很多知识,老师在课堂上都不教了,但是考试又会考,不去报课外班就会跟不上其他同学,家长们只好纷纷花银子去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家长和孩子都好累。
我家有幼儿园中班小朋友一个,我暂时还是个佛系妈妈,没有刻意让他学英语、学数学、学认字,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佛系多久。也许过一两年,我也会加入焦虑老母的大军。但这绝对不是我想要的。
教育是一门大学问,相比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靠家庭培养,眼界要靠父母引导孩子从丰富的阅读和户外体验中获得,为人处世的品质要从家长的言传身教中传承,内心的安定愉悦更来自于良好的家庭氛围。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有人说,我们受教育是为了找到轻松的工作。有人说,受教育是为了获得更高的职业报酬。有人说,受教育是为了取得高文凭,以在残酷的社会中保持独特的竞争力。
我想说,教育的最终目的,难道不是让他成为一个独立(知道自己要什么,能自主学习)、有创造力(能不断思考并贡献智慧)、自信乐观(有幸福的能力)、三观正(不至走偏)的人吗?
今年的高考,明天就结束了,孩子们都将踏入另一段征程,下一段征程,不管是什么,都值得认真对待。挤过独木桥的,千万不要像我,浑浑噩噩度过七年大学生涯,大学阶段正是有活力、有创造力、有时间的人生阶段,好好珍惜,必大有可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