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邈岁月,缱绻平生”
——谢灵运
“缅邈岁月,缱绻平生”第一次看到谢灵运这句诗的时候就被他诗中的言语惊艳到了,在遥远而悠长的生命里,对你的感情依旧如往昔。
同时,看到这句诗的时候,我也联想到了大钊先生和她夫人的感情。“遥远而悠长的生命”这样说或许也不是很合适,毕竟大钊先生为了革命年纪轻轻就以身殉国了,他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令人十分倾佩。
大钊先生相信每一个中国中国人都不陌生,这样一位伟人确实令人十分倾佩,大钊先生曾说: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威武不能挫其气,利禄不能动其心。
他真的是为革命奉献他的终身,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我们今天的富强的中国就是由无数个像大钊先生这样的伟人用自己的身躯垒起来的。
大钊先生的革命精神值得人们倾佩,但是,他和他的夫人伉俪情深也让人艳羡。
大钊先生和他的夫人几乎和所有的封建大家庭一样,婚姻由父母包办。但是他和其夫人赵纫兰却没有像鲁迅先生的包办婚姻一样是个悲剧。
在这份包办的婚姻中,大钊先生和夫人相敬如宾,伉俪情深,让人艳羡。
大钊先生和他的夫人是娃娃亲,也可以说是童养媳。大钊先生十岁那一年家里缺少女眷,就招了其夫人赵纫兰为妻,操办家里的大小事务。赵纫兰不是大家闺秀,亦不是新时代女性,她大字不识几个,是个地地道道的“村姑”。
虽然他们的学识、见闻是天差地别。但是大钊先生从不嫌弃这位农村妇女,相反他和他的夫人的感情还很好,大钊先生会称呼他的妻子为“姐”,可以看得出来他对妻子的尊重,而纫兰也会亲切的叫大钊先生的小名“憨坨”。他们二人的感情虽然平淡,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惊艳了岁月。
纫兰总是无条件的支持大钊先生的革命事业,后期更是变卖了家里的资产支持大钊先生赴本留学留学,并为大钊先生生儿育女,照料家庭,让他能够安心的学习。大钊先生的成就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夫人的支持吧。
大钊先生曾说,他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师长,对得起朋友,对得起他的学生,唯独对不起他的夫人。他欠夫人的实在是太多了。
大钊先生日本留学回来之后,又将自己的学识一点点的传授给自己的夫人赵纫兰,使他们的在一定的程度上缩小了思想上的差距。他们的感情也越发深厚。
还记得在《觉醒年代》中有一个让我十分难忘的场景。
赵纫兰女士撑着一把油纸伞,大着肚子,还提着一篮食物给大钊送去。在那个亭子下,他们二人说着心里话。
纫兰说:“我要是认字就好了,我要是认字,我就能给我的憨坨写封信,我就能跟我的憨坨说说心里话,”
大钊先生回她:“我跟你保证,等到有朝一日,学校可以摆上一张安静的课桌的时候,可以传出朗朗书声的时候,我带着你,就咱们两人,在教室里头,阳光透着窗户照进来,我一笔一划,一笔一划地教你写字然后我在底下等着你,等着你什么呢?等着你亲手给我写封信......”
字里行间中我们就能感受到他们二人深厚的情感。都说民国的爱情十有九悲,我们也期待大钊先生教妻子在教室识字的那一天,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是不可能的。
那一次的见面却成了永别,纫兰的憨坨永远的离开了她,大钊先生也永远不会受到夫人给他写的信了。
有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有情人为什么不能终成眷属呢?他们为什么要经历这样多的磨难。
要是大钊先生还活着该有多好,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样一副场景 ,大钊先生在教室里头一笔一划的教着夫人写字,窗外的阳光透着窗户洒在他们二人的身上,岁月静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