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会选择看这本书呢?源于去年我上中科院心理学课程时,在微信同学大群里大家对其中一位老师的欣赏就像追捧大明星一样,让我印象深刻。她叫王明姬博士。这是她此生的第一本书。我是出于对王明姬博士本人的好奇,也是对心理学有不断探究意识,所以认真地看了这本书。
王博士用了很多自己经手的案例和许多国外心理学研究者的理论,从心理学整体认知到原生家庭、婚姻关系、亲子关系来让我们理解专业的心理学是什么样的,如何去面对各种心理困惑,给出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方法。
一、心理学相关概念的认知:
对心理学误解的澄清:
1、心理学家不具有“读心术”,也不可能一眼就看穿你的内心。
2、心理学是跟数学、物理、天文科学等一样,同属于理科。
3、心理咨询面向正常人,如果有严重心理偏差,甚至精神疾病,需要临床心理学家或精神病学家来处理。成功的心理咨询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4、心理学不等同于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100多个分支中的一个,还有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
5、心理学大多研究的对象是针对正常人。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不同,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
心理学源于西方哲学,源于2500多年前的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人,都把对“心”和人性的探讨,视为哲学的主要问题之一。19世纪70年代心理学从哲学体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是科学大家庭中的“新生代”。心理学是一门可以帮助我们转变看待世界方式的科学。
脑是心理活动的基础,近年科学研究发现:大脑拥有重新组织通路、产生新联系的能力,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甚至能够产生新的神经元。大脑具有可塑性!弹钢琴、画画、打羽毛球、游泳,每获得一项新技能,大脑中的对应功能区都会随之发生改变。
锻炼大脑的三条建议:
1、多体验不同的环境,让大脑适应新的变化。
2、每天坚持运动,为大脑供氧,刺激神经元生长。
3、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让大脑每天学习新知识。
我们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在人际互动中,不是你影响我,就是我影响你。既然如此,何不让正能量从“我”开始呢?
“周哈里窗”模型中有:开放我、盲目我、隐藏我、未知我四个领域。那么,关于“我”如何全面认识自己呢?
1、把“隐藏我”中的优秀部分放入“开放我”。
2、尽可能发现“盲目我”中不好的部分。更多地倾听朋友对自己的评价。
3、想方设法挖掘“未知我”。通过心理测试或不断尝试新事物发展自己的潜能。
自我成长与发展的实质是扩大“开放我”,与他人分享“隐私我”,通过他人的评价减少“盲目我”,在和别人的交往中不断发掘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开发“未知我”。
"心理资本"是2002年美国心理淡定会主席马丁提出的概念。2004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路桑斯等一批行为学者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主要框架,提出了心理资本的具体概念。路桑斯把心理资本定义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包括希望、自我效能、韧性、乐观四种引导正向的力量。被称为继财力、人力、社会三大资本外的第四大资本。
心理资本关注的是“你是什么样的人”或“你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实现人生发展的原动力,能够为个体乃至组织带来决定性的竞争优势。所以,对个体而言,心理资本的价值可以超越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价值。
希望:坚定与变通;自我效能:分解目标和学习;韧性:接纳不能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乐观:现实和灵活的解释与归因方式。可以用事实为依据来反驳自己的消极思维。
抑郁症的认知。情绪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是短暂感觉体验。心境是情绪的背景、底色或基调。抑郁的时候,真正了问题的是心境,而不只是情绪。抑郁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完全可以是内源性的,与外部环境无关。
抑郁的表现:心情像被冷冻。睡眠出现问题。感觉一切都不好了。
焦虑症的认知。考试前的焦虑、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引起的焦虑,被父母逼婚引起的焦虑等。当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明显不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就变成病理性焦虑,为“焦虑症”。焦虑症的5个特点:感到害怕,感到不愉快和痛苦,预料未来有威胁或危险,预料的危险与实际情况不符,伴有身体不适感,如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等。
德国精神病学家葛布萨特尔说过:“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焦虑是有价值的。
二、心理学在原生家庭中的应用:
作为咨询师,我们并不能替他们去解决问题。心理咨询师最重要的工作,是帮助他们看清自己的认知与行为模式,看清楚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这个家庭的氛围、习惯、家人互动方式和关系等,都会影响未来的成年生活。
家庭中的8种隐患:
1、过度严厉的父亲,会影响孩子的自我价值感。2、过分唠叨的妈妈,说明这个妈妈在家中没有人肯定她的辛苦与付出。3、谈性色变,让孩子缺乏安全感。4、把孩子的爱好过度世俗化,分高低贵贱。5、把父母身份过度背景化,让孩子觉得工作比自己重要。6、父弱母强。7、隔代卷入关系混乱。8、有条件的爱造就孩子爱无能。
没有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父母和出身,爱你自己,是生命中能拥有的最重要的东西。爱自己的五种方法:
1、停止自责,学会欣赏自己。思考没做的事教会了我什么,收获是什么。
2、每天留几分钟冥想,让身心放松。
3、拿起镜子,学会赞美自己。
4、学会原谅别人,也放过自己。可以在镜子里和他们对话。
5、记得多能自己留一些耐心。
我们发出的爱自己的电波,能吸引我们爱的人。
幸福感的认知。幸福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习得的。只有心灵的淡定平静,继而产生身心愉快,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幸福力修炼方法:
1、做个感恩本或感恩墙,每天写下小幸福。
2、这个世界上最不可能的一件事,就是你感到一直幸福。要允许自己有人的各种正常情感,包括消极情绪。
3、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暗示。
4、善于发现自己性格的优点。外向型的人能够提高主观幸福感,内向型的人你花了更多时间认识自己,所以只要你相信自己,对自己有着较高的评价,也会提高幸福能力。
5、保持运动和锻炼,人才会更有幸福感。心理学家发现,每周三次,每次30分钟的定期锻炼,可以排除大脑中的有害物质,相当于服用抗抑郁和抗焦虑的药物。
6、多关注自身的点滴进步。不用证明自己,而是每天比昨天的自己进步。313法,3个月罗列1次自己的3个新变化。
7、偶尔假装自己很幸福,慢慢可能真的变得幸福了。行为影响感受。
暴饮暴食的认知。弗洛伊德关于口唇期人格分析,0-1.5岁为“口唇期”。婴儿吃手、咬东西等行为如果经常受到抚养者的过分限制,会形成3-6岁咬人、咬东西、吮拇指、咬指甲、啃铅笔等习惯。成年后易有烟瘾、酗酒或贪吃等不能自控的成瘾行为,压力越大,行为越明显。
洁癖者的认知。洁癖的做法好像很卫生,却感受不到幸福,只感到紧张和痛苦,特别累。洁癖的人反而容易生病。弗洛伊德称1.5-3岁为“肛门期”。如果父母训练过严,会导致“肛门期人格”。一种是肛门排放型性格,表现为邋遢、浪费、无条理、凶暴等;另一种是肛门便秘型性格,如过分干净,过分注意条理和细节,固执、小气、忍耐等。所以,父母应注意儿童大小便的训练不宜过早、过严。
“心身性疾病”的认知。乐观者之所有乐观,是他们有较高的心理弹性。悲观者之所以悲观,是因为他们更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而不可自拔。现代医学发现,癌症、动脉硬化、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月经不调等65-90%疾病与心理压抑感有关。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和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卡斯提出了“蜥蜴脑”概念。每个人身上都有“蜥蜴脑”,它运转极快,能量极大,能在极短时间内轻松做出准确判断,在不知不觉中控制我们的绝大多数行为,包括事关生死的重要行为。“蜥蜴脑”不能分辨负面情绪来自恐惧的想法还是现实中的真正威胁,它会自动判定“我身处危险中”进而产生应激反应,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受到刺激,启动战斗或逃跑机制,交感神经产生响应,免疫系统关闭,身体做好远离危险的准备。当身体处于应激反应时,身体的自我维持和自我修复功能都迅速停止。也就是说,身体会忽略掉睡眠、消化、再生等诸多功能,而集中注意力于逃跑、呼吸、思维、供氧和能量,以帮助个体逃生。如果这些负面情绪仅仅存在于心理层面,而不是由现实中真实危险引发,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长期负面的情绪刺激下,应激反应不断重复出现,身体一直得不到有效放松,免疫系统就会变得越来越弱,不能完成足够的自主修复。身体发炎、伤口愈合慢、抗感染力下降、器官受损、过去癌细胞能被免疫系统消灭,而现在只会迅速扩散、自然生长,最终导致各种疾病发生。
神经心理学家用大量的实验研究告诉我们,人类有能力控制“蜥蜴脑”反应的发展方向,诀窍就在于让大脑多生产“积极的想法”。当我们感受到关爱、交流、亲切、愉悦和希望时,下丘脑就会停止产生应激反应。你在生活中乐观积极,感受到爱与被爱,受到鼓励与支持,心理健康或性生活和谐时,放松反应就会自然取代应激反应。此时,交感神经系统会关闭,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指标下降,副交感神经系统开始工作,免疫系统恢复正常,身体又开始进行自主修复,防止各种疾病的入侵。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生中有50%的快乐由基因决定,10%的快乐由改变生活环境带来的,剩下的40%由我们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决定,属于自己可制和影响的部分。乐观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我们能有效控制那剩下的40%。乐观培养法:
1、每天写一篇感恩日记。经营好家庭和朋友关系,做做义工等。
2、使用ABC乐观思维训练法。塞里格曼提出的培养乐观思维法。A代表负面事件,B代表解读,C代表结果。由于B是自动化、潜意识的,因为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当意识到悲观想法已经产生时,分散注意力,打断自己深入思考,缓冲“钟牛角尖”的情绪。与自己辩论,寻找其他可能的解释B,这可能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处理挫折感受的方法:1、利用酸葡萄效应和甜柠檬效应。2、合理宣泄消极情绪,可以痛哭或找朋友倾诉。3、转移注意力,升华挫折感。整理房间、逛街购物、做运动、听音乐、练瑜珈、看剧等。通过写作、画画、雕塑等创造性工作升华挫折感。
三、心理学在婚姻关系中的应用:
爱情,是世界上最神秘的情感现象,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
爱情与喜欢的区别:1、爱情的依恋程度更高。2、爱情的利他性更强。3、爱情的亲密程度更高。
斯腾柏格在1988年首次提出爱情三元论,包括亲密(重视彼此、喜欢、理解与期待)、激情(魅力与性吸引)、承诺(决定稳定发展关系)。亲密是情感、激情是动机、承诺是认知。
营造亲密关系的四层自我暴露:
第一层:情趣喜好。与陌生人聊这些也没压力。
第二层:态度。对某件事的看法、对某产品的评价。同事和一般朋友在这一层。
第三层:自我评价和人际关系。比如:自信、焦虑、自卑等自我评价,与家人、上司的敏感关系等。一般跟亲密爱人和多年好友提及。
第四层:隐私方面。属于自我最深层的方面。很多时候不会告诉别人。
婚姻的本质是亲密感。两人长时间频繁互动,互通想法,交流观点,分享态度;共享很多活动,拥有共同兴趣;相互影响很大。
四、心理学在亲子关系中的应用:
一个爸爸对孩子最好的爱,是好好疼爱孩子的妈妈;而一个妈妈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欣赏并推崇孩子的爸爸。当你指责孩子像伴侣一样时,对孩子造成的直接影响是他们对爸妈都不会尊重,而且肯定会出现你指责他们的行为。你越不尊重自己的伴侣,孩子就会越像对方。
吴李琴 2019年2月2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