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经常跟着大人去田里拾禾穗(主要是跟着祖母)。因为劳累与忙碌,田里打完早稻或晚稻,尤其是“双抢”,颗粒归仓是很难做到的。虽然说不是“挂一漏万”,但遗落在田间的禾穗仍然有不少。你若勤快,手脚利索,一天可以捡半篮子呢!黄灿灿的稻穗,颗粒饱满,欢喜得不得了。物质匮乏的年代,拾禾穗也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差不多人人都有此经历吧?
好多年不拾稻穗了,但那情景难忘,毕竟童年往事刀刻斧凿一般留在脑海。近年来又拾“禾穗”,不过不是老家的田间地头,而是在微信朋友圈。今天早上匆匆浏览了一下,便捡到了非常珍贵的“禾穗”。王老师在朋友圈发布了大诗人邓老师的一首短诗《疼痛》,是他诗歌专集《峥嵘或审视》里的一首。诗很短,八九行而已。而且很容易记住:把天空擦拭干净/留下太阳/把大地打扫干净/留下村庄/该开花的开发/该败落的败落/留下泥土 爱/疼痛。看似普通,没什么神奇之处,若细细品味,多咂吧咂嘴几下,又觉得有回味,耐咀嚼。就像一个其貌不扬的女子,人家却在《中国诗歌大会》上摘金夺银,你不得不另眼相看。
很多回在岳麓山看到火红的枫叶,觉得没啥,老家也有嘛!但历经冬春夏秋四季的麓山枫叶却蕴含着阳光的味道,诗的味道,“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万类霜天竞自由,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枫叶不比你老家的枫叶有格局,有胸怀,有见识,有意境一些?寺庙处处有,为什么只有南岳山的香火鼎盛,人们不远千里蜂拥而至,虔诚膜拜?同样是几千方块字,几个标点符号,为什么到别人笔下是虎虎有生气,熠熠生辉,犹如秀外慧中的姣美女子,叫人喜欢得不得了;而到了你笔下却是干巴巴的枯燥乏味的糟老头子,讨厌得不得了呢?同样一句话,从别人嘴里吐出来是锦心绣口,比蜜还甜,比花还美,比锦绣还未央。但从你嘴里说出来却是浑身是刺,恶话伤人六月寒呢?区别大着呢!
吴老师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大作家路遥生前对“创作”的一段震耳发聩的精辟论述。他说伟大的作品不靠天赋,而是靠勤劳,靠汗水,靠苦写苦读,苦思冥想弄出来的。所以我看了之后很受启发,如雷贯耳,便留言说,他说的几个品质,如坚毅、吃苦耐劳、不断否定自己等等,一般的人根本没法具备。尤其是国人,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一门心思盼着在生时趁早出名得利,好好享受人生,谁会像路遥那样苦熬苦创作呢?也许还会说,出名了,创作出了好作品,人却死了,“名垂千古”有什么用?所以现在写出特别好的作品的作家凤毛麟角,少之又少。我以为从事创造性劳动的个体作家,若耐不住寂寞,耐不住清贫,耐不住诱惑,自然无法写出好作品来的。写作唯淡泊名利,方可宁静致远。《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西游记》等等都是无欲无求的落魄文人弄出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