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半,没有张信哲的宽容,只有一桶泡面。实在睡不着,想着今天上午江伟老师给我的专业指导,让我对说明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课程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再加上自己上死的那节背影,王校和语文组同仁给我意见和建议,反反复复听了教研的录音,有了一些自己更新的看法。
第一,对于教研课的看法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对于课程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最为关键的是我对于之后自己今后的工作有了一个比较明晰的方向。顺便说下,和江伟老师沟通的相对流畅的原因,对于专业,教学上的东西,直言不讳。哪些做的不到位直接提出,甚至可以给出具体的做法。比如:我说我的背影上的很不好,他会说,正常,你刚去。我说那不是上不好的理由。我甚至还没有在原来的学校上的好。他就说,你想不想上好?我就说想。他就会说,那好,你别说话,听我给你讲讲教研课的一套流程。首先是备课环节,不管是讲什么,大课程也好教材也好,你先要要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讲,不讲行不行?如果不行,那么要通过这些给予学生什么能力。所以,教材解读这里就很重要,你的教材批注和解读太简单了,我看了。作为教研课肯定不行。教研课,教材解读至少要写3000字左右,否则,文本解不透,你理解不到位就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设置。只要教学目标出问题,那么,后面都不会好。根据你说的情况,我觉得你的课堂死掉的原因是你课堂的终点就是学生的起点,所以,课堂讨论不起来。课堂不是讲挑战单,挑战单只是测学生的现有水平,而且,你的挑战单问题设置的不好。就是,没有趣味性,(第一次听说语文问题要有趣味性)他说,比如,我最近上了一节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挑战单上设了一个问题,你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打几分?学生一打分我就知道他理解到啥地方了。这样我的课堂就把问题改了,那就是,给百草园打几分,给三味书屋打几分?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比较有趣。测出学生现有水平之后,你就要想如何有目前的水平往更高的水平上上。不能讲,讲只是信息的传递,只是刺激,当然短期也会有效。那你就要考虑你需要设计些什么问题,既要有趣又要能达成你的教学目标。下来就是技的层面,可以讨论,可以通过一些图片音乐等辅助手段。
我说,如何才能把文本解读写到三千字?他说,两个方向,第一,就是你自己在阅读的时候哪里打动你了,你为什么被打动了,写出原因心路历程,也就是你对文本(这里我理解的是不是自己看的孙绍振等名家的一些解读。)最有感觉的地方,就是你能带给学生的东西,打动不了老师的文本,几乎不可能打动学生。第二,就是,你对于文本模糊不理解的地方,分析出原因,然后自己想办法弄清楚弄明白的过程,就是查了那些资料,也可以借助课前教研。大家一起帮你弄懂。这是文本解读。
下来就是课前挑战单,这个设计题量要适中,要能测出学生的现有水平,否则上课也会很麻烦。想办法设计一些让学生觉得有意思的题目,他们只有想做,认真做,才能真正测出他的水平。
下来是进课堂,在进课堂前一定要把准备工作都做好,如要处理字词也要一并放入。开始上课的时候最好能录像,然后把课堂实录整理出来。下来教研的时候,把教研记录一并整理好。
我说,这样就可以保证上课不上死了?
他说,进课堂前没人知道他这节课会活还是会死,课堂是生成的。这样的一个流程做来,自己进步会很大。这是我最近在整理之前的东西,发现了数学老师成长比语文老师成长快的原因。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办法。
我说,那是因为,数学有高手,框架搭建起来了,课走出来了,所以,后面的人可以照着做。可初中语文难。我连框架都不知道。
他说,不是,你理解还是有问题,这样一套做下来并不能够保证课一定会成功,最关键是,后面的人,可以省去做很多工作,而且,课上死的原因太多,这样一个流程做下来,不管是活是死你都会知道原因出在哪儿。是准备不足,还是课堂技巧不当,还是问题设置有问题。
我的最后一个问题,这样上课,节节这么搞会累死。他说,所以我说,一个学期两三次就够了。我暗想,这倒是适合我
下来具体讨论了对于说明文的看法。对于说明文我的认识就是运用不同于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方式把一个东西(可以是具体的物件,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亦或者是一种现象)说清楚。这样的话,课堂可以从这个角度下手,于是我做了说明单元的单元目标,就是通过一篇文章让学生学会写某种文体的文章,比如:通过学习石拱桥让学生学会写事物说明文,通过蝉学会写动物,通过苏州园林学会写景物。
然后,他就问我,你为什么要将说明文,我说为了让学生会写。他说,学生为啥要会写?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更上位的问题。接着问,考试考吗?我突然想到,不管是中招还是高中从来没有考过说明文,是啊,那为什么要写呢?有必要吗?如果单从考试的角度这个说明文就可以不上。是啊。那我就会想,什么时候会用到说明文呢?什么时候会需要说明文呢。那就是如果将来有一天,有孩子有发明创造,他要把他的学术观点分享众人。这会就要用到说明这种文体,他要描述他的实验现象,他要呈现他的学术观点。好了,到此为止,那我就要考虑我的学生在初中这个阶段他要达到怎样的水平?这不正是王校强调的以终为始的教学目标吗?好了,知道了为什么要上,下来就是怎么上的问题了。那么书中的四篇文章,我可以用他来做什么,学生的写作我要怎么搞。那就从描述最简单的事物说明文开始吧。写什么呢?离学生近,还要有意思,还要有区分度。我突然想到,那天问数学老师,为什么0.9的无限循环就等于1?怎么可能?只能无限接近于1坚决不会等于。我就不能理解嘛,可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很牛说,你看看我们用的这根筷子,它的长度是不是一定的?我说是啊。他说那你能测出他的长度吗?你设想下,用一种非常精密的仪器能测出来吗?我突然意识到,仪器越精密其实是越测不出来,也就是越接近,不是无限不循环是什么。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些筷子厂家似乎也无意搞清这些问题,筷子不是卖的照好?他说不一样,承认了这个就相当于承认了实数是连续不断的,你知道数轴上的点,他是不是可大可小,如果找到不能再小,那线是怎么来的,我勒个天哪,我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线就是点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小的不能再小的点如果不是连续不断的就无法解释了。所以,这个,在数学上意义重大。后来这个大神给学生讲为什么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我再次被倾倒,我要是这么学数学也不至于……因为他要用这个来讲为什么-2的平方和负的2的平方答案不一样,也就是读的时候停顿不一样而已。就是乘方高于乘法一级。因为那个是乘法高于加法一级。下课了,我说,你太牛了,他说,你知道吗?这不符合王校的要求,王校不叫讲,教学生探究出来。我还是讲出来了。天啊。疯了,数学太厉害了。这是个插曲,咦?我不是再讲说明文,学科融合啊。啊哈哈,我的写作内容有了,下来就是设计的问题了。王校叫,玩游戏,学数学。我叫,玩文字学语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