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守护是站在孩子身后的安全感。在奶蜜盐2,孩子不小心摔跤了,父母要怎么做?这一篇文章里,张文质老师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朋友的女儿告诉他,自己摔跤了,奶奶给他贴了创可贴以后,她就不哭了。张老师告诉小女孩儿,不管哪里摔疼了,你一定要哭,一定要大声哭,一定要好好哭。哭完以后再贴创可贴,再去奔跑。张老师的意思是说孩子的成长其实就是在不断的摔跤过程中长大的。不断的摔跤会让他吸取经验,以后就不会再摔跤了。
怎么避免孩子少摔跤张老师说不是告诉孩子慢点,或者不让孩子跑,而是守护在孩子身后减少摔跤。
怎么守护?张老师特意用另一个故事讲了自己陪伴女儿学骑自行车,轮滑时自己像个小老头时刻跟在孩子身后的事。这样做孩子就不会摔跤吗?不是的。张老师的女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摔过无数次跤手摔破过,脚摔破过,甚至于脸上还缝了针。
但是在这个陪伴的过程中,张老师发现女儿的运动本领增强了。而且张老师还发现,父母时刻守护在孩子身后,让孩子从摔跤开始学会成长的时候,孩子的胆子是特别大的。这样的孩子,他爱运动,爱折腾,胆子大,不容易宅在家里,也不容易陷入对网络的痴迷,而且非常愿意跟人交往。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守护”的真正意义?而对于守护孩子这个问题,我们作为父母的有些时候却没有正确的理解。守护不是让孩子丝毫不受伤,让孩子宅在家里,守护是父母守在身边给孩子安全感,让她减少摔跤。甚至是摔跤时,因为有父母守在身边,可以大声哭后继续摔。因为看见父母在身边,她们对摔跤不在畏惧,勇于挑战。
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守护的意义以后。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摔跤”问题,就能正确处理。奶蜜盐中提到健康的孩子是皮肤黝黑,牙齿洁白,浑身有劲,而我们现在家校为了避免孩子安全隐患,害怕孩子摔跤让本该在运动中长大的孩子,因缺少运动而过早的带上了眼镜。甚至于因为孩子在校的一些摔跤问题而引发家校矛盾。
比如孩子在校期间,如果因和同学玩儿耍,而造成的意外伤害,我们父母怎么对待?在奶蜜盐1永远站都要站在孩子的身后,这篇文章中作者指出我们无条件站在孩子身后,其实不是无条件站在孩子做的事情身后,而是无条件地站在孩子生命的背后。
父母要把孩子的生命安置于任何的是非对错判断之上。保护孩子并不是一种没有原则的溺爱,而是父母对孩子人身安全的一种责任。要做到这点,父母是需要有某种抉择与担当的。
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不要因为大人间的利益冲突,而伤害孩子。只有当我们理解了守护的内涵,才能真正做到守护,才能给孩子安全感,给孩子创造和谐家校共育的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