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责任机制不完善的企业里,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责任机制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推行和落实这个体系。这就涉及到一个监督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稽核。稽核是执行力的有效保障,是责任机制得以生根发芽的沃土。那么,如何做好稽核工作呢?笔者觉得做好稽核的准备工作是个重要环节。
首先,要提前做好“功课”
稽核专员在稽核之前必须做好“功课”,即准备工作,包括熟悉稽核内容,预估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稽核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等。我们有些稽核专员,尤其是兼职的,对此不重视,因而往往准备不足,在稽核过程中,出现问题则束手无策。例如,在稽核流程、制度时,由于本身对流程内容不熟悉,没吃透,所以遇到问题时就突然不知所措,更不用说对责任人进行指导,给其整改意见了。因此,提前做好“功课”非常重要,只要提前做到位,我们就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去查,而且也知道怎么去应对。这样稽核的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其次,要清楚稽核的达成目标
稽核工作也是可以考核的。每次稽核要达到什么效果?要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完成?这些都是每个稽核专员必须清楚了解的。就像流程稽核,每个环节要做到什么程度,需要什么手续,什么时候完成,谁签字才有效等等这些细节,都是可以考核的,也是每个稽核专员必须清楚的。如《进料检验作业流程》仓库报检后,进料品管员在收到仓库报检的《送货单》后多长时间向仓管员回复检验时间,什么时候进行现场检验,这些都是目标,是可量化、考核的。有了这些具体目标,就犹如有了把尚方宝剑,一把度量尺,拿着这个东西,工作完成与否就一目了然了。
再次,要有操作性强的稽核方案
如何去查?从哪点开始入手?查核顺序怎么合理安排?这些都应该有个合理、可操作的方案。这一点是否做好,直接影响到稽核的效率和效果。如在专项稽核调查中,譬如返工调查,事情经常牵扯到很多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如笔者曾经调查过的一项大批量返工事件中,相关部门有六个部门,相关责任人竟有二十人之多。对于这么庞大的调查群体,调查顺序非常重要。若排程不当,浪费联络、取证以及在路上等环节的时间就会占去很大的比例。那如何设计稽核方案呢?笔者认为方法因具体情况而异,但有几个“流”可以考虑。一是物流,二是表单流,三是信息流。这几个“流”基本上都有固定的流动方向,顺着这个方向查,往往能发现问题所在,同时也省去走许多弯路。如以上提的返工事件,顺着物流的方向去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要充分评估稽核结果的影响
稽核就意味着要追究责任。在一个责任被不当回事的企业里,员工已经习惯了这种企业文化,责任意识淡薄。当加入稽核这个外加力量时,他们就会不适应起来,甚至逃避。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不想承担责任,互相推诿,互相扯皮。因此有些问题就可能会在中基层管理层面上解决不了,而提报到高层来处理。这样的事情多了,自然会影响到各个管理人员的工作,中基层管理者越来越不敢拍板职责范围内的事了,对高层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了,高层每日的工作量突然增多了,而处理的事情却很多是小问题。如此以来,可能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在稽核的过程中就要充分评估稽核处理结果的影响,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并在这个过程中达到改造员工的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