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挺喜欢《吐槽大会》的。
一开始看的时候是因为薛之谦上了这个节目,我挺崇拜薛之谦,要写词有才华,要生意有头脑,上综艺赚钱不要面子。都说南薛北张嘛,但是大张伟的北方感太强了,像春天北京满城刮的柳絮,好看,但是鼻炎患者一闻到吧就喜欢不来了。
第一季的时候因为版权的原因我就只看了老薛的那一期。大概还是两年前,当时看到李诞一头粉色的杀马特发型,搁那张绍刚和池子还捧着说“哎呀,蛋总”。我看,素人上节目,响应国家政策,怼人也挺狠啊,为了怼嘉宾没少做功课,挺敬业,佩服佩服。
时隔两年,他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大众视线里,除了总策划的《吐槽大会》,还上了隔壁的撕逼节目《奇葩说》当了导师,包括各种网综,接广告,迎娶了白富美,甚至因为婚后行为“越轨”上了微博热搜。
他在节目里也没少宣传自己的新书《冷场》,我没买,看了下简介就连智能阅读也省了。
但是我今天想说说他的早期作品《笑场》。
做综艺的人无非就是博众人一笑。让人笑挺难的,特别是让看多了综艺的人就更难了。我记忆里最深的综艺就是《快本》,从我儿时开始一直陪伴到我上高中为止,因为高中全封闭式,一个月就回家一次,周六晚上就守着电视机,一看娜姐就想笑。感觉在这之前的十年里,我们除了《快本》以外就没有其他的娱乐感了,直到近几年浙江卫视的《跑男》和东方卫视的《鸡条》的播出,也是同样的用明星流量带起播放量。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崛起,涵哥的《火星》带火了杨迪,《奇葩说》带红马薇薇,李诞的红是趋势下的必然结果。
但是李诞之前说自己是写严肃文学的。
但是严肃文学这圈子不仅难混,甚至难混到会把自己给饿死。他上许知远的节目,在节目里他表现出来的表面的“痞”跟内心的“严肃”让人觉得十分可怜,至于为什么可怜,我想大概是每个内心带有理想但是不能通过最佳路径实现的人的矛盾、无奈和妥协。这种挣扎感,像是被命运扼住了喉咙,你要是能挺过来,还能喘一口气,你要是挺不过来,这世上有你没你,都照样转。
他以前还会笑场,后来越来越老练了,就没怎么发生过这种不专业的事故了。
《笑场》里面,我挺喜欢最初章的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我不知道李诞为什么会以这两人作为故事主人公,也不知道他小时候他爸是不是给他讲过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从前,山里有个庙,庙里住了个老和尚和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山里有个庙……”反正我爸讲过,还不如自己先乖乖睡着来的好。
书里有段是这样讲的:
“师父,清早听到一阵爆竹响。”
“山下有人结婚”
“结婚为什么要放爆竹啊?”
“想必是给自己壮胆儿吧。”
似乎挺有道理,那就是这么个理儿吧。
师父号空舟,说无人可渡,无法自渡,到不了彼岸,所以只能任凭自横。
小和尚澈丹动凡心,喜欢叫小北的姑娘,喜欢到内心独白成一个文邹邹的诗人。
他笔下的人,善良,但也坏,但这种坏是痞坏,是有点缺心眼儿的坏,是要嘴上占便宜的坏,但是你就是挺喜欢,和尚也是人,但凡是鲜活的生命就会有缺点,有软肋,有喜怒哀乐。
你看李诞最近剃的光溜溜的脑袋,是不是挺像和尚。看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的时候,我觉得李诞是懂佛家的,甚至是通透的。这跟他在综艺节目里表现出来的,似乎是同一个人,又似乎不是。所以说,在看书的时候总觉得是他在耳边絮絮叨叨的说话,而不是在看一个人写的严肃文学。特别是对一个喜欢开二倍速视频的人来说,本想在书里求的一方净土,结果又被他魔性的声音一把拉回了现实。所以说,要么就认真做综艺红遍大江南北,要么就不要抛头露面认真写书无人问津,又吐槽又写书,你这不是折腾人呢嘛。
看和尚篇的时候会有一种让人恍然大悟的感觉,也会让人莞尔一笑。但是这种莞尔在细品之后,体会到的是确实无尽的悲伤。世间一遭,大抵不过如此。我想他在这里是有写严肃文学的功底的,是会让人着迷的吸引力的。
如果李诞去做导演,大概会跟毕赣一样,可能要一个长镜头到底。可能与他生在内蒙古有关,有一些场景他写的很有西部世界的感觉。但是他的结局又是欧亨利式的结局,总是在出人意料,让人感觉“怎么会是这样的?”但是又会觉得“这样写才有意思”。
再看看其他讲魔法的故事,又有点魔幻现实主义。
《笑场》是一本杂录,但录的都是人的故事。
这样才是李诞。
再说到书最后收录的一些诗,没什么好看的,就不太值这个价钱了。人的才华是不是有限我不知道,但是做策划,做编剧,做脱口秀,写文学,都证明了李诞是个有才华的人。
李诞是个悲伤的人,但一个悲伤的人在做逗别人笑的事。
我也是。
有点英雄惜英雄的意思,所以就不黑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