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我7岁了。终于可以上学啦。那时候没有幼儿园,就连小学也只有村校。
我们的村子当时叫华藏寺镇南山大队马圈湾台生产队。村校叫马圈湾台小学。搞不清楚为什么叫马圈湾台,我想大概是多年前一个圈马的地方?亦或是因为有个大转弯的缘故?不想追究了。
我们的村校里至到我小学毕业总共有4位老师,都是我们生产队的人,一个是宋文炎,是校长。另外四个分别是李风英、李秀英、赵忠德。他们当时都是公家人,70年代不知道是按工分计还是领工资,我只知道包产到户后他们是领工资的。
我们村校那时候一、三年级一个班,二四年级一个班,五年级一个班。所以一个教室里按照4排布置课桌的。一年级有2排靠窗而坐,三年级2排靠里面的墙面而坐,中间是一座火炉子。
记得上课时,一位老师先给三年级的学生上课,一年级的孩子自己看书练字。等半节课后,这位老师再给一年级的上课,三年级的自己复习或练字。
相对于别人家的孩子来说,我们姐妹3人都属于学习好的学生,很受老师喜欢。我们写字都很工整,也很细心。田字格中先写满大字,然后在田字格每格外围的线条上再写上小字。既练了字,又借省了纸,一举两得。
不过那时候,本子铅笔对我们而言都是奢侈品,大多时候我们都被老师安排在校院内的土地上,每人一长绺地皮,一个字写一行,有时候我们会写满整个校园,想想也挺壮观的。
认得那时候小学里有练写毛笔字的课。我的字因为写的好,常常被拿去给别人当字帖用,我很是得意了一番。后来练习书法比较容易上手想来大概也和这个有关吧,但如今又被生生荒废了。
76年,据妈妈说,那年的太阳总是乏着淡淡的白光,似乎预示着将要发生什么大事似的。
果不其然,这一年终究是不平凡的一年,3位伟人相继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深深记得我戴着小白花,戴着黑袖罩,跟着大人们去很远的地方参加追悼会的情景,人们浩浩荡荡,从山头,从田间,从小路蜂拥而至,悲痛的心情弥漫在在整个会场,人们是多么的不忍主席的离世啊,一声声哭喊响彻云霄,那是人们从心底深处发出的悲伤,那是我们最亲最亲的亲人啊,怎能不让人心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