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黄老师聊天,说20号婆婆就回去了,估计带到两岁就出不来了!婆婆的意思是把孩子放老家去,他们给带,在杭州的话,就来不了,家里实在是走 不开,黄老师如此聪慧又懂养娃之道,是无论多辛苦都不会把孩子放老家去的。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不愿意生二胎的原因,养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当妈妈的基本上3年的时间什么都干不了,全都在孩子身上了!再看看中国的父母,也真的很累,因为他们不但养大自己的孩子,还得养子女的孩子。他们大部分不是含饴弄孙,而是被逼无奈。
这话说出了我们现在大部分老人的普遍状态,城市里的年轻父母因为有工作,大多数自己带不了孩子,需要老人帮忙。在我们国家农村,不仅仅是老人帮着带孩子,应该说是老人帮着抚养孩子才更确切。年轻的父母丢下年幼的孩子出去打工,美其名曰为了孩子美好的将来,随意将孩子撇给年迈的父母。于是,这类孩子便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
中国“留守儿童”的父母到底挣了多少钱?不知道。反正挣钱不挣钱,他们都将抚养教育下一代的责任轻易地卸掉了。他们的青春没有虚度,他们的精力十分旺盛,他们的日子舒心惬意——因为,他们已忘了自己的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中四世同堂、儿孙绕膝是件很美好的事情,是家庭生活中彼此温暖、合理互助的种形式。现在,绝大多数老人都会帮子女照看孩子,这既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家庭成员间很现实的关怀。但这件事应该做得有度,如果“隔代帮忙”变成“隔代抚养”,就会过犹不及,变成帮倒忙。
很多家长在孩子刚过了哺乳期,一岁左右, 甚至更早,就把带孩子的任务“承包” 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即使生活在一个家里, 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一切事务,全部由老人包办,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只是业余角色。更有一些没条件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家长,干脆把孩子全托给老人,一周见孩子一次,或一月甚至一年见一次。
中国民间有种说法,孩子要屎把尿把地亲自拉扯才会亲, 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血缘固然是一条纽带,但仅靠血缘沟通亲情,恐怕不够。如果和孩子早期相处不足,彼此间的情感联结就会比较稀疏,而这种联结是有时间段的,错过了就很难再建立新的联结。这点也已被现代心理学研究所发现和证实。
所以,作为我们新代的父母为了不走自己父母的老路,我们要学会如何当父母,如何变成合格的父母,既不给父母添麻烦,又不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充满无助和凄凉。
简书作者:
孙瑞华
全科生涯咨询师\新生代儿童天赋教育家
微信号:1875710682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