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366)
抚顺市赫图阿拉城
文/石岩磊
“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这是对满族老式民房的生动描述,他们的房间为敞开式,因形似口袋而得名“口袋房”,卧室的南、西、北三面临墙建有土炕,与“万”字类似,因此称作“万字炕”,由于屋顶用茅草搭建,所以为了防火将烟囱开在了山墙外的地面上。现在这种老式建筑已很少见,而在抚顺市赫图阿拉城中游人可以目睹满族传统的民居。
赫图阿拉城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是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等人的出生地,1616年努尔哈赤在此建立“后金”政权,其便成为清朝前期的第一座都城。古城建于山岗之上,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整个城池分为内城与外城两部分,皇室居住在内城,主要建筑有大衙门、昭忠祠、正白旗衙门、关帝庙、满族故居、罕王井、启运书院、文庙、塔克世故居等,外城现存遗迹有驸马府、铠甲制造厂、弧矢制造厂、仓廒区、堂子、点将台、校军场等。
总体上说赫图阿拉城比较简陋,无论是大殿,还是寝宫,都称不上宏大雄伟,但其功能十分齐全。既有办公之所,也有居住之地,还不乏书院、文庙、监牢等设施,从中可以窥见大清朝能够兴起的端倪。这首先体现在兼容并蓄的包容性上。满族属于渔猎民族,居有定所,他们对于外部文明采取积极的吸纳态度,尤其是注重汉文化的熏陶,供奉孔子的文庙、祭拜关羽的关帝庙以及道教的显佑宫即是例证。
其次便是重视教化工作。努尔哈赤在皇城中设有书院,邀请龚正陆、方孝忠、陈国用等大儒前来教其子侄读书,从小灌输他们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并对这些孩子严加管束。褚英为努尔哈赤的嫡长子,曾是法定汗位继承人,他英勇善战屡立战功,但在辽阳大战中因贪杯贻误军机而被解除兵权。褚英由此多有牢骚之语,努尔哈赤没有宠溺儿子的不端行径,将其软禁在了赫图阿拉城的西大狱。
信仰的不缺失应该是大清崛起的第三个内因。古城中的地藏寺为清朝的第一座寺庙,努尔哈赤每次带兵出征前都要来此焚香祷告,祈求神灵保佑大功告成,这看似在搞烧香拜佛的迷信活动,实则是通过煞有介事的仪式来鼓舞士气稳定军心,让官兵在作战中焕发出如有神助的精气神儿。隆重的形式完全可以转化为笃定的信念,令人对貌似可笑的思想产生神圣的庄严感,这是封建统治阶层屡试不爽的法宝。
走在赫图阿拉城的遗址上,徜徉于复原的简朴建筑间,人们看不到金碧辉煌的殿宇,见不到奢华的珍珠翡翠,但能欣喜地观赏到接地气的口袋房和万字炕,能听到朗朗读书声遗存下的袅袅余音,能望见刚毅面孔浮雕出的海市蜃影,阳刚之气似是在从泥土地上徐徐蒸腾,红黄八旗如在城头飒飒作响,叫人不由得感叹道:赫图阿拉城无愧于龙兴之地的美誉。
2022.4.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