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资源稀缺比如金钱,人脉,这些资源的短暂匮乏,其实并不可怕,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再获取。
但是可怕的是稀缺心态,它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那么什么是稀缺心态?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讲,稀缺是指拥有的比需要的少,这是个宏观的概念,那么一旦产生稀缺,我们就会有稀缺心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比如时间稀缺:当你被规定一周内完成一个任务和一天内完成一个任务,你的行为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一天对你而言时间非常紧张,不够宽裕,这个时候其实就产生了稀缺心态,你就会全力以赴专注当前这个任务上,效率非常高。
比如金钱稀缺:当你被公司解雇后,你需要度过没有收入的日子,这个时候和你往日对待生活的态度完全不一样,同样面对一个消费品,你以往不会去思考,立马下单,但这个时候,你会去思考要不要购买,会去权衡。
除了这种客观上的稀缺,另外一方面主观上也发挥了作用,这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事物,每个人想要拥有的量和意愿是不同的,这和我们的文化环境等相关。
比如你想觉得收入1000就够了,但对于富人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这对他们而言是稀缺的。
以上就是稀缺会影响你行为和思维的一些方式,所以资源稀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稀缺心态。
为什么这种稀缺心态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思维?
一旦这种稀缺心态产生,我们的大脑注意力就被虏获。
我们就会专注在这件事本身上,这会让我们做事情更加专注,比如工作时间减少,你会更加专注工作效率上。
但同时我们往往会因为稀缺而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
带宽(bandwidth) 就是心智的容量,包括两种能力,分别为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稀缺会降低所有这些带宽的容量,致使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我们的执行控制力
比如穷人因为金钱稀缺,往往不会购买保险,整天精打细算,结果大病到来的时候,很可能看病都看不起。
这就是稀缺带来的不良后果。
我们如何运用这种稀缺心态呢?
前面提到稀缺会俘获我们的注意力,并带来一点点好处:我们能够在应对迫切需求时,因为专注,所以做得更好。
如果你想克服拖延问题,那么可以运用番茄工作法,刻意给自己规定时间完成任务,这个时候,你很快提升效率。
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损失更大:我们会忽视其他需要关注的事项,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变得不那么有成效。
所以可能需要让自己的注意力不能完全被虏获,不能整天都忙的不停,而是可以留出时间和注意力来思考长远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