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逸老师给我们讲了一节课叫作:非礼了。
什么事儿是非礼的呢?
现在看来,考试和应聘都是“非礼”的,就是说从隋朝到清朝的科举考试都是“非礼”的。内容的确很是有趣。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看很正常的事情,在某个历史时期看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我们来看看熊逸老师怎么说:
今天的历史书谈到科举,总是清一色的正面评价,但从正统礼制的角度来看,科举制的创设实在是一场败坏世道人心的灾难。所以,科举制虽然一直沿用下来,但批评的声音也从来没有断过。
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这是一种毛遂自荐式的行为,而毛遂自荐虽然在今天是一个褒义词,但古人只觉得这是非常时刻里的权宜之计,平时可不该这么做。君子应该矜持,怎么可以自我推销呢!诸子百家游说列国,那是礼崩乐坏的年代,就算在那个时候,也要先有列国延请,还要通过中间人介绍。看看周文王请姜太公,刘备三顾茅庐,这才是人间正道。如果周文王就是不来请,刘备就是不来三顾,姜太公和诸葛亮也不能厚着脸皮找上门说:“我真的很能干,您就给我一个机会吧!要不,您出题考考我?”
如果真的这样,我们就可以说:周文王和刘备被“非礼”了。
但是,姜太公和诸葛亮难道就应该被埋没一辈子吗?
还真就是这样。用孔子的话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有人用我,我就出来做事,否则我就踏实过自己的小日子,不抱怨,这就是成语“用舍行藏”的出处。
就像少男少女,虽然会有很强烈的异性相吸的感觉,但也不该自由恋爱,必须要等“父母之命,媒妁(shuò)之言”,否则就会被人轻贱。这个类比是孟子讲的,他的下文是:“古人不是不愿意做官,但必须通过合乎礼义的途径,否则岂不是和自由恋爱一样了!”
以上内容选自熊逸老师的课程,读经典系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