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正真做到是身体的主人、情绪的主人、认知的主人、感觉的主人、心理的主人、精神的主人,孩子就开始走向完整的成长了。
现实中,几乎每个孩子都背负着许多期待,这期待有来自外在的有来自内在的,有时让孩子难以承受,让“考试”这个常态的事多了一些阴郁色彩,甚至出现“谈考色变”,这是不利的方面。
考试是一个人成长中的一部分、一个经历,由此带来的情绪也是成长中的一部分、一个体验。而成人由之产生的各种感受,也是自己内心深处考试情节的一个投射,孩子会敏感的捕捉到。
慢下来,用心陪伴自己、陪伴孩子去感受这份经历和情绪,对大人和孩子都是一次成长。
随着中考、高考的改革,同样是考试,考试的内容和方式都在发生变化,简单的重复和题海战已无法应对,聚焦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核是重点,对人朝向思维能力、心理品质、系统阅读分析挑战,这又倒逼着我们的生活形态(包括家庭中)都要发生变化。
以年夜饭为例,当和孩子会商并让孩子参与设计、加工、介绍的全过程时就在历炼孩子的素养。孩子在书本上学了发酵,在家庭生活中或食育课上亲自实践发面、做各种面食,让学科知识指导生活,从课内搬向课外,学中做、做中学,孩子才有深刻的体验,体验到的才是教育,体验的过程才是学习。
这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提供这样的环境支持和资源支持,我们的亲子时光里或师生时光里要加进这些。当限制这些时,无疑也正在削弱孩子的应考能力,更是在抑制孩子素养形成。
所以,考试,考的是活生生的生活,考的是对待考试的态度,考的是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习惯与思维能力,考的是见识和积累,是有道理的。我中考那年(1991年)已经开始考当时演的电视剧《渴望》。后来听说有的同学作文很有文采却得分不高,有分析说没按要求审题,也有说观点太消极,现在我发现了,正是思维品质和人格品质所致,这些同样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本身……
孩子从小就应对各种考,大考,小考,还有各种评判与比较,“考试”、“学习”成为许多孩子被问得最多的话题,或喜或忧或恐惧,能经历住各种问、各种比还能坚持下来,也真得不简单。
寒假到来,让我们回归到生活日常中来,不悲不喜,平和以待,与孩子共同经历丰富的生活考验。考试本身重要,而对待考试后的态度及从中作出的生活样态的调整是更重要的。祝福我们同孩子共同享受成长。[玫瑰][玫瑰][玫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