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讲道理,还是讲故事,都离不开逻辑,逻辑是终身的修炼。我们读书,写作都会发现“逻辑”几乎伴随着一切。我个人学习和成长的经历中也有关于逻辑训练的切身体会。
我读书期间学的是历史学,专攻历史文献专业。毕业后到当地一家科研机构就职,至今已有10年时间。我最初参与的工作是在类似图书馆的部门协助一些日常事务。参加工作当年,在年终述职报告会上,部门领导给上级领导介绍我的时候,说“她是我们部门的110。”
一句话逗笑了在场所有人,我也没想到领导会这样评价我一年来的工作。他说,我总是在重要的事情、困难的事情中勇于承担责任,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帮助部门解决了很多临时难题。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那半年时间我都只是打杂而已。
第二年,我逐渐熟悉了岗位工作,领导也熟悉了我的工作能力,将当时部门最重要的一块业务,也就是我们单位的“官方网站”交由我来负责。这个岗位的工作内容更类似新闻编辑,因为网页是早就设计好的,不需要改动,只需要负责每日稿件更新就好了。
具体来说,就是负责文字和图像编辑兼新闻采访工作。即,对别人投来的稿子进行编辑校对,然后从网站后台上传至网页,另外就是当各部门举行任何重要活动的时候都会通知我到场,进行现场采访,收集素材,然后回来写新闻稿。
由于我是新手,一开始写的稿件,领导都要看过之后,修改到没有问题了再上传。短短几百上千字的稿件,我写得很吃力,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每次都需要领导修改。我当时就注意到了他帮我修改的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
其实字词句都没有问题,问题就出在“逻辑”上。虽然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与“逻辑”之间的关系,但是我发现,领导在改稿的时候,都会帮我分析说,要先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然后再说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事情由谁发起,发生发展的顺序是什么,然后哪些重要领导作了什么样的发言,发言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最后结果如何等。注意到这样的逻辑关系后,很快我就可以独立推进这项工作了,写的稿子不需要再经过领导的修改了,而且也极少出错。
也是从写新闻稿开始,我在后来的研究工作中也注意到了用逻辑关系处理我的写作材料和论证过程,经过不长时间的训练,我的论文质量也提高了很多。
直到现在,多年前积累下来的对写作逻辑的零星思考,依然不断支撑着我各方面的发展。
读书的时候,我会有意识着重研究这本书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写任何文字性材料时我都会下意识将所有材料按照一定的关系罗列起来,要么是按照时间顺序,要么按照类别分段,而不是胡乱堆放;演讲前整理PPT的内容,也是按照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或由因到果的关系组织材料。就连后来学习理财知识,也都无不受到这些习惯和技能的影响。很多学校请我讲课,学生请我指导论文,结束后都会赞叹一句,“听你分析简直太清晰啦,一下子就明白了很多!”
其实,我心里知道,很多人之所以下了很大功夫,做了很多努力,依然踟蹰不前,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最大的原因就是逻辑训练不足,大脑一篇混乱,面对海量信息和材料,无从下手,理不清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