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一位教培行业的学长,发了一组在武昌起义纪念馆游玩的照片,带定位的那种。
看得我心生羡慕,在评论区开了句玩笑,问这位学长:武昌起义中谁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二枪?
本是句玩笑话,估计学长正玩得开心,没听出来。回复了我一句不知道。
作为前历史系兼职学生,迅速查询了好几处资料后跟了一条评论:武昌起义中,好像是熊秉坤同志揭竿而起,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那么,第二枪是谁打响的?
估计是觉得这个问题太无聊,学长没再回复我。
其实,问一下在读的高中文科生,估计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能答出来这个问题: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
具体的第一枪是熊秉坤同志打响的。那么,第二枪呢?
武昌起义,在历史上,绝对可以算得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放出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也被历史记住。
可,100多年过去了,关于谁打响了第二枪,网上没查到任何资料。这个问题,多少也显得有些无聊。
谁会记得住这类琐事呢。
历史如此,现实中,也是一样。
各行各业,能被后人记住的,更多是创始人的名字,和他们流传甚广的创业故事:
提到万达,大家都知道喜欢翻唱崔健作品的王健林,最多加上他那个商业头脑不输自己老爹的儿子;提到360,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周鸿祎了吧;提到李宁,更多人也只知道这是一家由前体操冠军创办的公司,有几个人会去关注这家公司的高层人员构成?
现实就是这样。
把这个道理再延伸一下,回到我最熟悉的教育行业:学生们求学这么多年,听过无数老师的课,但真正能让他们在很多年之后记住的老师,又有几个?
这两年在线教育很火,主打在线少儿英语教育的纯线上机构vipkid,为了能够赴美上市,创始人团队也是操碎了心。但因为盈利能力欠佳,加上自身模式原因,上市计划一再搁浅。
为什么会这样?
纯在线教育的基因,决定了教师队伍的质量参差不齐,导致管理难度上升,进而导致教学质量这一培训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石一直得不到稳固。
一句话:见过太多老师的学生们,记不住你,自然,也就记不住你的课堂。
武昌起义中,没人会在意谁打响了第二枪,只有打响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得以彪炳史册。
作为老师,除了做好切实帮学生有效提分这一本职工作之外,如何让学生记住你,甚至一辈子都忘不了你?
一句话: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这是我个人的理解,你们觉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