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解读《银河补习班》,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变得不一样了。比如电影,原来解读到的是电影中觉得传达出来的情绪及电影传达的价值观,现在会尝试从电影想要传达的主旨、工业水平、剧情是否合理、甚至一些镜头在电影中起什么作用?
“桥塌的时机”,有人质疑桥怎么会那么的巧就在当天就塌了呢?首先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讲是可以的,但按照胖子后面表现出来的业务能力他是不大可能做到那么精准的计算的,其实这无需从这个维度去分析,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刻桥塌了更能强烈的表达冲突,桥塌是马浩文的一生都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桥在那个值得骄傲的时候塌了,他心里的桥也塌了。马浩文后面还能保持“不认输“,这种冲突更剧烈,但在电影中这种强烈的冲突却表达得很隐晦。
“还好不止是鸡汤”,电影中马浩文的鸡汤全被小高老师喝了,这种鸡汤在当下的环境中观众已经很难被当成是积极的内容从而起到积极作用。编剧在这段表现还是很棒的,马飞被水困,马浩文的那一段话才是真正有力量的,这也是我解读到马浩文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会给这段镜头打高分。
“冲突不够鲜明”,其实电影我认为在说两个教育的维度,“大环境下的中国教育”与“父母如果对待孩子的素质教育”,首先电影其实特别大的篇幅通过闫主任和马浩文当作中国教育的两种方式的辩方,可惜只是用了闫主任性格中的“严厉”和一句可有可无的梗,用了马浩文的理解和“鸡汤”,没有围着一件特别清楚的事件做周旋,很难让观众重视“教育”这个这么严肃的话题,后面解决这个冲突的并不是闫主任本人,而是通过其他老师的辅助侧面的阐述了中国教育正在被改变,甚至把闫主任这么极端的对待教育的原因引至了父亲的身份,对此我只能给编剧一句话“莫名其妙,荒妙绝伦”,中国教育这么大的话题竟然放入了个人情感,即使是以小见大也不应该如此私人,竟然要挑战就更明确,不应该如此隐晦的表达反而小黑了一下那些有大爱只不过是观念需要进步的为教育做过贡献的人民教师;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马飞的妈妈与马浩文看似是这个话题的双方辩方,其实马文不同阶段的表现才是素质教育最好的佐证。这种方式外的表达是比离了婚的父母互掐高级不少,值得庆幸的是编剧没用两位父亲当作辩方,要不然可能电影的主旨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但解决这种冲突的时候还是情感表达过多。最后那段自救的阐述的不够强烈,虽然是以民族荣誉感这个大的话题做介绍,但其实表达的并不如马飞水中自救那么抓人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