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这封信是回给父母的,内容不多,只有一个主题:和睦兄弟,所有的责任在己。
唐浩明的点评让我感触颇深。
面对诸弟的怨责,曾氏既不摆长兄的架子予以呵斥,亦不以翰林的尊贵予以轻蔑,而是当作自己应尽的责任予以理解,以设身处地之心予以宽谅。
一是对兄弟的宽谅。
个人利益(曾氏俸禄)是小我,家族利益(兄弟外出求学及和睦)是大我。牺牲个人利益,帮助兄弟外出求学及维护兄弟和睦有利于家族利益。
对标到现代社会,有的家族兄弟姐妹抱团取暖,会帮会扶。有的家族兄弟姐妹之间则争风吃醋。亦或兄弟之间本和睦,耐不住妯娌之间有嫌隙。
做父亲的,总希望自己的每个儿子都成材成器。因为四个儿子的外出求学要耗费长子一笔不菲的银钱,免不了责备几句以求得长子(尤其是长媳)的心理平衡,但内心里无疑是巴望长子这样做的。曾氏善揣父意,不说为了父亲,而说是自己为了“和睦兄弟”,减轻了父亲心头上的压力。这实在是孝子的苦心。
二是对父亲的孝顺。
人生在世,做人处世,真是一门大学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