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育是什么?学校应怎样?
社会的组成不是因为认为同处一地,而是因为大家具有彼此互通的信仰、目的、意识和感情。怎样培养共同的心理因素呢?杜威说有赖于人们之间彼此进行联系和交通,而教育乃是有效的联系和沟通的渠道。
文字的表达和传达愈来愈依赖于文字,人们误以为学校就是教导青少年识字读书。
教育并不是强制儿童静坐听讲和闭门读书,就预示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
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归宿点,在两者之间,形成了教育历程。
儿童在生长期需要长期抚养才能独立生活,殊不知这较长的生长时期正好蕴藏着他们进行比较复杂而高深的学习的可贵的潜能。
关于教育的归宿点,杜威认为社会或环境并不是静止的或绝对的,是永在变化而无终极之境的。教育的真谛不但是新生一代适应当前的环境,还要养成他们他们继续不停地适应那向着未来而迅速发展的广大世界和日新月异的民主社会。
把成人所需的知识输给缺乏理解的儿童,叫他们痛苦地陷入谜团,如果引导儿童在成长中获得日益丰富的经验,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过渡到成人的圆满生活了。
生长是向上发展的和向上提高的,因而学校的生活并非戏耍取乐。爱默生说:尊重儿童不能叫儿童而流为无政府状态,保持儿童的天真不是叫儿童不加思考地鲁莽蛮行。
有人认为以儿童为中心,会贬抑儿童的职能。爱默生说,这并非给教师开方便之门,叫他们偷闲偷懒,而是要求他们支付时间,善用思考,并具有真知灼见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教师只有道德高尚而学问广博,才能安排妥适环境,诱导儿童好好通过生活改造环境。
以现实为起点二逐步增加生活广度和经验深度,学校就能善尽其责了。
民主主义与教育(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