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人,她们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一群人,她们诲人不倦,默默无闻;有一群人,她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她们,是教育路上的筑梦人。
——题记
百年前,积贫积弱、风雨飘摇的中国涌现出李大钊、蔡元培、闻一多、鲁迅等杰出代表,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陷入水深火热中的国家摇旗呐喊,奔走相告,唤醒了麻木的国人,而后,越来越多的觉醒青年加入到革命的队伍,开始长达数十年的抗战斗争。
半个世纪前,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多次遭遇西方敌对势力核威胁、打压,研制出自己的核武器变得迫在眉睫。为响应国家号召,邓稼先、钱学森、孙家栋、王希季等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怀着对国家的满腔热爱,在艰苦的环境中自立更生,发奋图强,最终研制出两弹一星,一举奠定了我国国防安全体系的基石。
如今的中国,各行各业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也招来西方国家的敌意侧目,和平时期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涌波动,国与国之间比拼依靠的是发展,而各方面的发展均需要人才,因此,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
新时期,新任务,为国育才成为每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的胸襟、眼界亦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任务决不仅限于把知识教授给学生,更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为光耀门楣而读书,还是像周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十岁左右懵懵懂懂的孩子,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懂得善恶美丑,已形成初步的价值观,作为园丁,我想我应该在他们小小的心中种下一颗爱国的种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教室里,书声朗朗。
“同学们,大家对这首诗都不陌生吧,它的作者是谁?”
“杜甫!”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
“对,那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出诗人的情绪流动呢?”
“感是感伤的意思。”
“恨代表了杜甫对战争的仇恨。”
“老师,泪字说明他伤心地哭了。”
……
我注视着学生畅所欲言,微笑点头,等学生的声音小下去了,我说道:“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捕捉的眼睛,你们回答得很正确,诗人看到春天的长安城里到处都是满目疮痍的景象,由此痛心疾首写下了这首名篇,从‘白头骚更短,浑欲不胜簪’我们可以想象杜甫已经忧愁到了极点,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而这一点,也是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去学习的。”
九一八主题班会,我向学生展示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相关视频、图片,并告诉孩子们“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面对西方国家的恶意制裁,我告诉学生,唯有不断强大自我才能与之抗衡。
“师泽如光,微以致远”。在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道路上,千千万万教育者愿如萤火般前仆后继,有一份光,发一份热,拼尽全力为孩子们擎起一片浩瀚苍穹,相信终有一天幼苗会成为国之栋梁,亦会成为民族的脊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