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瓦尔登湖》第五篇:离群索居

读《瓦尔登湖》第五篇:离群索居

作者: 小哥阿民 | 来源:发表于2024-03-14 16:39 被阅读0次

牛蛙的聒噪迎来了黑夜,吹皱了湖水的微风传来了三声夜莺的啭鸣声。桤木和杨树枝摇曳多姿,我岂能无动于衷,几乎连气都喘不过来。---梭罗

离群索居的人,通常会被认为是孤独的人。在现代社会中,应该是一个奇怪的,或是一个有社恐的人。但梭罗的离群索居并非如此,至少在心灵上并不孤单,他是一个充实而充满快乐的人,因为他有着思考的力量,有着一颗被大自然所包容的心。他说他“更乐意接近我们生命不竭之泉---大自然。”

他说,人们常跟他念叨,认为他独自生活在那里准会孤独,总是想让他和人们住近些,尤其在下雨和下雪的日日夜夜里。梭罗回答,“我们居住的地球,充其量只不过是宇宙中小小的一个点儿,那边天空中的那颗星星,连我们的天文仪器还压根儿估量不出它有多大,你想想,它上面两个相距最远的居民又能有多远的距离呢?那我怎么会觉得孤独呢?我们这个地球难道不也是在银河系吗?”他说,“人的两条腿不管怎么使劲走,也不能让两颗心挨得更近。”

有一天晚上,梭罗在走回瓦尔登湖畔的路上,遇见一位赶去城里做买卖的乡友,这位乡友也好奇的问他,“你怎么会心血来潮,把生活中那么多的安逸全给放弃了。”梭罗回答,“我非常确信,我真的很喜欢这样的生活。”他和乡友一路走一路聊,分开后,乡友赶往做生意的城镇的方向,梭罗回到了自己湖边的小木屋,上床安歇了。

其实梭罗并不是一个天生就爱孤独的人,尤其是在他的那个时代,电力还没有出现,每当夜晚来临,尤其是独居于森林中的木屋,周围一片漆黑,可以想象在那样黑暗的环境中,又有谁会不怕。即便是在白天,他说他仿佛是生活在遭人遗弃的大森林,在好几平方英里内都人迹罕至,他说,“我的邻居离我最近也有一英里之遥,而且,除非登临小小地山顶上,在我住地方圆半英里以内,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看不见一所房子。”他说,“我住的地方就像在大草原上一样孤单。”对此,梭罗也并非不曾没有疑虑过,在他刚刚住进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时,他说,“那是我走进树林子几周之后,我曾有过一阵子怀疑,对于一种宁静而健康的生活来说,有个近邻相互交往是不是须臾不可离。”他为此苦苦思考良久,一次正当犹豫时,细雨纷纷的飘洒下来了,他写到,“在每一滴淅沥的雨声中,在我屋子周围每一个声音和每一个景点中,都有一种无穷无尽和难以表述的友情,有如一种支援我的气氛,使我原想与人毗邻而居的念想已经一无可取,打那以后,我再也不曾有过那种想法了。每一根细小的松针都富有同情心,仿佛渐渐长大,成了我的朋友。”他说他从此不再感觉孤单,他说,“实际上,我倒是有我自己的太阳,月亮和星星,还有一个完全属于我自己的小小天地。”

作为一名超验主义团体的主要成员,梭罗独居于森林湖畔的小木屋是一场试验,梭罗说,其实“我们都是一种实验的对象,我对这种实验还颇感兴趣呢。在这种情况,难道说我们干脆不要这个留言蜚语的社会---用自己的思想来鼓舞我们自己就不行吗?”在此,梭罗引述孔子的话说,“德不孤,必有邻。”有思想的梭罗不孤单。

梭罗说,“就算是最好的伴儿,没多久也会感到厌倦,无聊。我爱独处。比独处更好的伴儿,我从来还没有发现过。”而,“一个人在思考或者工作的时候,总是独个儿的,他乐意在哪儿就在哪儿,孤独不能用一个人跟他的同伴们隔开多少英里来衡量。”

梭罗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但并非以此来对抗现代社会,他也并非是完全去接受像野人般自然的生活,而是选择结合自然和文化的田园生活。在他不在木屋的时候,也常有不速之客到访。在他回到木屋时,常发现“他们都留下了自己的名片,有的是一束鲜花,有的是一个常春藤编的花环,有的是用铅笔在一片黄色胡桃木叶子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他们难得入林一游,常把树林子里的小玩意儿,拿在手里一路把玩,离去时,有的故意,有时出于偶然,就留在了寒舍。有一位把柳树皮剥下来,编成一枚戒指,丢在我的桌子上……”他们都是梭罗的朋友,因此梭罗也并不是纯粹的孤单。他更不是一个厌恶文明社会的人,虽然他以素食为主,却不是素食主义者。作为一名虔诚的清教徒,他也支持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这些看似矛盾的生活,都只为着一个探索真理的目标,不论是返璞归真的归于自然,还是回到社区的正常生活,都是在探索如何才能使心智健全的实验方式。“通过心灵有意识的努力,我们就可以超然独立于各种行动及其后果之外;世间万物,不管好坏,就像激流似的打从我们身边逝去。我们还不是浑然一体地融合于大自然之中。”作为一名对大自然的崇拜者,他的文章阐述了研究环境史和生态学的发现和方法,对后世的自然书写的影响甚远,梭罗的自然主义思想奠定了现代环境保护主义。在他的世界里,“太阳,风雨,夏天,冬天---大自然的纯真和恩惠是难以描述的---它们永远提供这么多健康,欢乐,还有这么多同情,他们始终给予我们人类,而且如果说有人为了正当理由而感到悲伤,那么整个大自然都会为之动怜:太阳就会黯淡无光,风会像人们一样呜咽叹息,云端会潸然落泪,树木会在仲夏季节枯萎落叶……”梭罗的文字有着心灵上的震撼,他喜欢大自然,拥抱大自然,他的文字透着一股大自然浓浓的气息,他的文字是有机的,他说,“我从自己的全部经历中发现,我的生命源于大自然……”

相关文章

  • 《瓦尔登湖》读后感

    也许我也是一个寂寞的人,所以喜欢读《瓦尔登湖》这样寂寞的书。我能体察到作者离群索居的快乐与安宁。加油努力为...

  • 什么时候能做到像梭罗那样就好了!

    在读梭罗的《瓦尔登湖》时,我对梭罗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能放下一切,远离人群,来到瓦尔登湖,离群索居,用两年的时...

  • 慢慢走,欣赏啊

    《瓦尔登湖》之柏克农庄 周末,读《瓦尔登湖》,跟着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畅游,跟他去柏克农庄,...

  • 活着的代价

    之前看<瓦尔登湖>,看到作者在那个时代离群索居后探索生命的意义,有了传世的经典,到如今看反而更深刻,更令人向往,但...

  • 2021-11-28《瓦尔登湖》

    今天又学到了些什么。 今天决定重新开始看《瓦尔登湖》,是散文集。梭罗的眼光独到,选择离群索居,追寻自然生活。 我在...

  • 找寻心中的瓦尔登湖

    找寻心中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读后感 《瓦尔登湖》是一部圣书,当我静静地读...

  • 读《瓦尔登湖》有感-一段一标题必要性。

    1 读《瓦尔登湖》的原因 记忆中最起码有3次读《瓦尔登湖》的经历,但最终没有坚持读完。读此书的原因是想从书中...

  • 百转千折后才明白的

    刚看了《瓦尔登湖》中的《离群索居》部分。昨天也断断续续看了一些,说实在的,没有想象的好,总感觉这个版本的翻译有点问...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泓瓦尔登湖

    ——读《瓦尔登湖》有感 翻开《瓦尔登湖》,行至湖边,远眺梭罗的小木屋与夕阳交辉相...

  • 心中有湖

    梭罗写瓦尔登湖,不是因为他在湖畔才写了那本书,而且因为他心中先有了那本书才会找到湖。 我读瓦尔登湖,读不透,读不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瓦尔登湖》第五篇:离群索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few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