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收到表哥来电,说10月底要为舅父举行洗骨葬,舅父(妈妈的亲二哥)于2011年去世,到现在也相隔7年时间了,确实是应该举行这个仪式了,要不拖太久骨头会腐烂的,这个重要的仪式肯定少不了我的,从小都是舅父把我养大的,七年前在舅父闭眼时想见他老最后一面我都赶不上时间,对此我久久未释怀,藏在心里的结是要解开的,无论有多害怕,还是要面对的,就像上师说的:这是你的业力!这句话让我坦然面对恐惧与无常!
我提前一个晚上到达老家,第二天凌晨5点就起床了,家族的亲戚们陆续来了,大家吃完早餐我们就分工拿很多挖坟的工具呀,祭神用的食物呀,柴火等,大家排着长长的队赶往墓地去,墓地在村子一公里的山脚下,走几分钟就到了,舅父的坟选在自家的玉米地里安葬,高高的玉米正好围住了小山坟,道工(仙工)已坐在坟前念经,我们在坟前插上蜡烛和香,拜上祭品,道工念完经,示意我们可以挖坟了,二表哥男人们先拿铁铲和锄头把坟上的土挖出来,直到挖到跟地里的水平线,棺材露出来了,棺材上盖着一张塑料,棺材的木板都腐烂了好多,好多白蚂蚁从棺材边涌出来,我屛住呼吸不敢看棺材,离一米多的距离站在那里,想像着万一尸体还没腐烂怎么办呀,眼睛都不敢往棺材那边看,而表姐们像抢金子一样,带好手套,把舅父穿的丧服抖出很多手指骨和脚骨头,直到表姐提醒我带好手套用萱纸来擦干净尸骨,我才敢蹲在萱纸的旁边,跟表姐们一起擦骨头,二表姐和三表姐负责擦舅父的头骨颅,头颅里抖出几个硬币,她们说洗骨时捡到古币最值钱了,可以避邪,可以收藏,也可以保佑家人健康发大财,我这会才恍然大悟,十几年前给外公外婆洗骨时姐她们也是捡到了好多的葬币,她们说洗骨不是白事,不要害怕的,我才蹲下来正式接纳这些白骨,接纳这曾经高大英俊并且长得像某某德华一样帅的温和舅父的遗骨!
我用萱纸小心翼翼的擦着舅父的骸骨,就算有一毫米掉的碎骨我都包在萱纸里,舅父生前有1.7米多的身高,所以腿骨也很长,表姐她们各个惊叹,说骨骸没有腐蚀烂坏,金黄金黄的,看着舅父完好的骨骸,我的心终于放宽了,用心的把每块骨骸擦干净,我们把骸骨擦干净后,用高度的白酒洗净,放在竹炭上的铁网烘干,烘干完后,由有经验的大表哥教我们怎么用铜线把椎骨连起来,头颅,左右骸骨不能错放位置地放进陶罂里,等到吉辰到,就抬过跟外公外婆们的坟边,由风水大师调好全息对应的卦位,整个过程下了一阵雨,过后就雨过天晴,阿弥陀佛,一切顺风顺雨,舅父生前是一个善良的人,善于研究建筑结构和设计建房子,好多人都向他请教,他都乐以帮忙,我们家族的孩子们没有哪一个不喜欢他的,我小时候常常坐在舅父的腿上,喜欢听他讲很多稀奇古怪的传说,我想我的想像力也是舅父培养出来的吧,我嘴里一边念着观音心咒,愿舅父往生净土,离苦得乐!
(在这里,我要普及一下我们这边壮族的捡骨葬习俗:人正常死亡者,以薄木或木疏松的材料为棺,浅理入土一二尺,以使尸体速朽。三、五年后(只取单数)子孙择日揭坟开棺,将尸骨腐肉洗净,按坐姿置骨架于高约二尺,直径一尺的陶制陶瓮内,俗称陶瓮为"金坛",称装骨于金坛内因为"捡金"。金坛内以朱砂洒于骨上,并书死者姓名、生卒年月,封盖深埋于家族墓地,立墓碑。如非正式死亡或夭亡者,亦作二次墓,但不"捡金",也不立碑。苗族葬俗。民间实行多次葬的形式,即初葬后,待棺木朽烂,再备新棺,殓骨复葬,俗称"翻尸"。经多次翻尸,直至捡不出尸骨为止。长江口部分地区汉族葬俗。死者入葬三年开棺拾骨,以被单罩于棺上,意为鬼怕光亮,防其逃遁。然后由捡骨老人将腐骨拾入瓦器内,盖上红纸,外面用石灰密封埋入深土中。所以我舅父到今年正好过世七年,正好是单数,所以是捡骨葬的最佳时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