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与你同行

与你同行

作者: 张烤鸭 | 来源:发表于2018-12-23 17:04 被阅读89次

    又到年终总结时,这篇内容来自一个命题作文。在探讨博客大赛除了干货还能写点啥时,有位同学建议我写写工作中对我有过较大影响的人和事。回想起来在工作中还真受过不少帮助,于是捡其三四成文。

    虚拟的畏惧

    其实在收到话题建议的当下,我脑海中便闪过好多个片段,幻灯片似的在眼前放映,但是在真正落笔的时候却犯了难。写东西要面向对象,即在落笔之前就要明确哪些人会看到这篇内容,他们的认知背景是怎样的。一想到要发在博客大赛,我就有点畏手畏脚了,怕这些内容太私人,怕被误解,甚至想搞一个删减版出来。怕这怕那,说白了就是安全感不够高,这恐怕也是很多同学乐于写干货内容,而不愿谈及文化、职业发展、个人成长等软性内容的原因之一。在边想边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想起了周五晚上跟若诗的一段对话,在聊到一件我正在忧心的事情时,她提醒我,“很多事情我们只是有种虚拟的畏惧,这个畏惧是本能的,属于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障碍。”

    仔细想想,好像是这么回事儿。在我手头负责的事情里,在我的能力范围内,会产生让自己无法承担的后果吗?好像没有,那个bottom line永远都在可控范围之内,那些曾经让我百爪挠心的事情,无非是过程曲折了一点。甚至很多困难,完全是自己虚设的,从始至终都没有发生过。

    这又回到一开始提到的安全感,安全感是什么?我想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平庸吧,怕承担不了后果、怕被challenge,于是只能待在安全区里谨言慎行,直至泯然于众人。若诗常常跟我说要探索边界,我还挺喜欢“edge”这个词的,无论是在什么边缘,都是在自己大概能兜底的前提下,进行那么一点冒险、一点试探,挺好玩的。

    更重要的是,看清楚这其中有哪些是有迹可循的畏惧,哪些是一戳即破的泡沫。

    明确的界限

    凯峰是我在工作中接触最多的人,从进公司起就开始跟他pair做内容,说实话最初的磨合还是非常痛苦的。做内容这事儿有点玄学,有时候技能如何反倒是第二位,首先要看的是内容运营者与这家公司所要传递的气味是否相投。

    我刚来的时候,哪知道这家公司要对外传递什么味道?只能凭着自己的一点观察和猜测行事,常常走歪,每次必被怼。有一次从同事那儿接过一个发布软文的需求,当时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便允诺了可以发布,怎知会被后来得到消息的凯峰一口回绝,理由是与官微定位不符。被拒绝的当下心里特别不好受,“官微不就是发布官方消息的地方吗?如果不服务于这个目的,官微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抱着这个执念,两个人还针尖对麦芒的吵了几句,最后以我的妥协告终,当下心里有很多委屈。

    而时过境迁,随着对内容品牌理解的加深,自己慢慢变成了那个say no的人,才意识到拒绝的可贵。拒绝的意义在于界定边界,内容要媒体化,就要尽可能的撇去厂商味道,这条线只能靠运营者自己去守,在一次次的坚持中明确定位。

    除了在内容运营方面,界限感的确立对我的日常工作也助益良多。凯峰曾多次提醒我,“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同时也不要让别人不知节制的消耗你的精力”。这句话的重要性,在多线程工作的当下,愈来愈显出其中的价值。

    OPEN的交流

    Open是一个带有光环的词语,我很敬佩那些对事物拥有最大包容和接纳度的人。

    有一次跟倩倩(鄢倩)在外吃饭,席间聊到“如何面对分歧”,我表示自己是一个非常不喜欢争论的人,倒不是怕起冲突,只是大多情况下觉得没必要。每个观点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你的观点是对的,不代表我的就是错的,既然如此说服对方对我而言就毫无吸引力。这种无欲无求的态度,让我一度被团队称为70后的老人家。

    面对我的佛系论调,倩倩表示出了截然相反的态度:咱俩想的不一样?那你来说说你为啥想的跟我不一样。于是这顿饭就变成了他一直在捍卫自己的观点并试图拉我进入讨论,而我则是一脸老母亲的微笑,表示“你开心就好”。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还不禁想到了去年冬天在华为搭台子办展时,倩倩和帆叔过来帮忙,结束后他俩在食堂守着一个肯德基全家桶争论系统性思维到人家关门,在你来我往中越辩越明。

    尽管当时顽固的像一块石头,但这段对话却让我在后来常常想起,并有了不一样的思考。我发现在自己看似佛系的背后,其实有一个预设的前提——就是我认为讨论是要有明确产出的,必须有一个人被说服,这其实才是一种执念。Open的做法是,我们交流思想,却不强求对方。就像萧伯纳说的,“你和我各有一个苹果,如果我们交换苹果的话,我们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当你和我各有一个想法,我们交换想法的话,我们就都有两个想法了。”这样想来,便觉得交流不是那么无趣的事情了。

    无愧的选择

    这个感悟来自于庆敏,很多同事都一篇不落的读过她的女性专栏,知道在这近十年的时间里,她有过很多角色上的转换,不断在新的领域中跟自己较劲,也都做的很棒。这一点我非常敬佩,但是心底也曾升起过疑问,“如果没有这些转变,而是坚守在最初的岗位上,会不会做的更为深入杰出呢?”

    在这个处处充满诱惑的时代,相信很多人都曾拷问过自己,究竟是在一个领域深扎下去,还是在新的风口到来时及时站上去。从现实的角度考虑,这二者的风险都是真实可见的。我相信努力一定有所收获,但是这收获跟付出成不成正比,跟选择、运气还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一次闲聊中我忍不住向她抛出了这个问题,庆敏略带思考之后给出了一个我认为特别棒的回复:

    我也有过类似的考虑,但我天性是一个期待新挑战的人,新的事情会激发出我最强的斗志,并从中挖掘出我新的潜能,这样的选择让我痛并快乐着。一直坚守在一个领域或许我会做的更好,但这不是我内心的选择。

    所以,哪有啥万能法则啊。利弊总相关,无愧于自己就好。

    写在最后

    回首入职这两年多,收获远比付出多,还结实了许多私交甚好的朋友,非常幸运,非常感谢,而对我有过影响和助益的,远不止以上几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你同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fmf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