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三个方法的共性是:关于人生的目标、我们的热情、兴趣都可以从过去的经验中得到答案,都强调自我的叩问与反思。
方法一的问句,更强调“兴趣”与外部世界发生的互动、反馈,并强调兴趣的创造力,未来可以对他人的帮助,可以与外部世界产生更多的连接、联系。
方法二的问句,更强调兴趣过程中个人的情绪感受、是否享受、是否已经在孜孜不倦地投入其中。
方法三的问句更为开放,给到足够的空间和自由,由人自由联想,强调“我真正的”,则有剥除外在世界标准和他人眼光的倾向,发掘人内心深处的、属于自己的想法。
方法三我之前尝试过,用了1个半小时,之后写出了“看见我自己”,很触动。询问心理学的同学,说可能是“剥洋葱”,把外界标准一点点剥掉的过程。再之后去写,就没太写出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今年年末的时候再试一试。
办法二的问句可以合进办法一的第2步,在与外界联系的基础上,要先找到自己做这件事本身的热情与享受。即使没有反馈,我也依然愿意做的事情。
信息来源:《打开心智》
【why】
理念:兴趣不是先存在的,而是要我们先行动、得到反馈后逐渐形成的。
个体寻找人生价值要从“高于个体的事业”(应当做且值得做且我愿意做)中寻找。
个体的自由体现在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事业”。
【how】
1、【基于当前生活】
停下来,每天找到一段不受打扰的时间,暂且不去做别的事情,安静地想一想:
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我对现在的生活有哪些地方感到不够满意?
我的生活中如果能够再增加一点什么,我会更满意?
2、【现有的个人能力呈现】
针对第1步里的思考与回答,抽出一点时间,去尝试做一些新鲜的、没有接触过的事情。如果找不到,可以用这三个问题来辅助。
从小到大,我被夸奖、肯定得最多的地方是什么?
有没有哪些事情我做起来最得心应手、最容易受到别人肯定的?
如果我能向身边的人“出售”我的时间,他们会愿意花钱让我来帮什么忙?
3、【个人过程中的感受】
在以上这个过程,尽可能沉浸其中。同时问自己,
我对它的感受是什么?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我感到开心吗?我得到成就感了吗?
我是真的愿意继续去做这件事,还是只是把它当成打发时间的无聊之举?
4、如果你从第3步里面得到了激情,你发现自己对它产生了兴趣,那么不妨问一问自己,
我是否可以为它设定一个成就,让自己想办法去实现?
我是否可以通过这个事情,去尽量影响、帮助更多的人?
我是否可以努力去推广它?让它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喜欢?
以上三个问题彼此独立,每一个都可以成为将它变成事业、为之努力的方向
信息来源:《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如何寻找自己的兴趣?
> 你是谁?你喜欢什么?对这个世界,你最深层的热爱是什么?
1、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拿出A4纸和笔,写下你想做的所有事情。写下那些曾经让你投入其中,忘记时间流逝的事情——那里埋藏着你的兴趣
2、思考为什么会喜欢?发掘自己的需求与价值观。寻找兴趣领域背后的临界知识。
> 天赋不是神奇的能力。不是看起来高大上、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是你自然投入而熟视无睹的事情,是你不由自主、理所当然去做的事情。你的优势就是那些让你感到自己很强大的事情。
信息来源:圈外同学
“10分钟找到人生目标”
方法: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无人打扰,A4纸上写下“我真正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写下100个以上的回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