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归嵩山作 赏析

归嵩山作 赏析

作者: 梦回唐朝_a324 | 来源:发表于2024-08-26 06:28 被阅读0次

《归嵩山作》是唐代诗人王维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绘了诗人归隐途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恬静淡泊的闲适心情。以下是具体赏析:

- 首联:“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描写了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 颔联:“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诗人运用移情及物的手法,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这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

- 颈联:“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 尾联:“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迢递”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这时感情又趋向冲淡平和。

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诗人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却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有精巧蕴藉之妙,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相关文章

  • 归嵩山作

    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

  • 硬笔行书练习

    王维诗,归嵩山作。

  •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溪流两岸掩映着丰...

  • 117、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嵩,...

  • 《送杨山人归嵩山》

    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原文】:送杨山人归嵩山李白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

  • 【文魁大脑实用武林计划第三期】孙承君 第8次作业

    一、记忆《归嵩山作》 王维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

  • 归嵩山作 Poema Escrito Al Regresar A

    归嵩山作 Poema Escrito Al Regresar A La Montaña Songshan 唐代:王...

  • 唐·王维《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清川带长薄...

  • 《归嵩山作 》唐·王维

    整理|费仁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译文...

  • 读唐诗《归嵩山作》-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道,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清清的流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归嵩山作 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fmn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