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央美术学院戴士和老师所讲

这是我在大学毕业前夕所作的听讲笔记,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亲切,现将此发上来与大家共享:
今日有幸能听到中央美术学院戴士和老师的一番话,受益良多,只可惜我只三三两两的记了几句,在此做一小结,望能吸收其精华之所在。

他谈到了艺术教育是一门很特殊的教育,在这里面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是一个很灵活的事物(艺术个性,千人千面,因材施教)。而当前的困境是主流文化体系(其他教育体系)与艺术教育相悖(艺术教育同其他学科教育不能一概而论),这样其实已经将一种灵活的事物做成死尸。其中他谈到英语问题,这是一个很普遍而错误的问题,他也认为不能用外语来限制艺术学生,英语好坏跟画画好坏没关系,但这不等于说不要学英语或英语不好。他说,艺术教育面临的苦难不亚于这次汶川地震灾难。
他说到当今大学里已经是没有什么人来求学,没有人追求真理是什么,也没有人追求信仰,而是来找“就业机会”。提到对于做学问的人,蔡元培对那种崇尚实际利益的世俗态度恨之入骨。
大学里“本科”、“专科”的差异,“本“是学问之本,大学无“本”不是大学,“专”就是学问之“专”。
艺术教育的内涵与文、史、哲、宗等处于同一层次,而外在的是“工匠式”、“行当”,光说不算。这就是艺术教育之特殊。
艺术学生要敢于对所有金科玉律的东西说“不”,要勇于去挖掘所有零乱的事物背后是否存在着一条规律,要向权威发问:果真如此吗?这才能证明大学精神是否得到体现。
关于“放松”,大师的放松并非放肆,而是全神贯注,如履薄冰,游刃有余,从心所欲,你别以为人家就真的是放松了。
“自我边缘化”,走夜路,不要赶时髦,面对困难敢于探索。碰到挡住去路的一条河,敢于往前走,当你走过一段路程再回头看时你已经在河的对岸了。罗丹,印象派。


当前美展:“我想得奖,我想买钱”;这样的展览不想看,也不想参加。
关于写生:你画所见,你的心灵必定在画面透露,艺术是心灵的体现。不能误解为这样就可以画一些心灵的东西,那样很做作、虚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