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是冬季的开始,天气越发寒冷,草木凋零、动物蛰伏,开始养精蓄锐,为春季的勃发做储备。
天地间阴气愈盛,阳气潜藏。天人相应,寒邪当令,人体阳气潜藏、阴气极盛。我们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在养「藏」的大原则下,养足我们的阳气,暖暖和和过冬天,静待春季的生发。
冬三月:养「藏」就是养生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明确地讲了冬季养生的大原则: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是说,冬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这时候水面结冰,大地冻裂,阳气都潜藏到了大地的深处。所以人也要像天地一样,不要扰动自己阳气。和天地一样,早点入睡,晚点起床,一定需等到太阳起床了再起床。
使自己的情志,像潜伏起来,又像藏起来那样。使自己的心绪被保护起来,好像有所得在心内。避免着凉,远离寒冷的地方,靠近温暖的地方。不要使自己身体出大汗,因为肤腠开启而使身体的阳气大量丧失。这是顺应了冬气,养护闭藏的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会伤害到肾气,到了春天会导致四肢痿弱逆冷的病症,用来供奉春季生发之气的能料就少了。
我们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早睡觉,晚起床,多睡会儿。
避免大汗淋漓的运动。
练习静的功夫,比如静坐、练字、绘画,养性静气。
穿得暖和点,护好大椎穴、神阙穴和三阴交。
不要节食减肥,冬天天气冷,人也容易饿,胖点正常。
九种体质:你的体质该如何养足阳气?
天气冷了,我们养生除了不要太作,要内敛收藏之外。最要紧的就是「去寒就温」,别让自己被风寒侵害。虽然暖身补阳气,好像是一件简单的事,暖起来即可。可是不同体质的人,需要通过不同方式的帮助自己身体里的阳气,不足的要补,被困住的,要帮助它解脱,停滞的,要让它流动起来……
①阳虚体质:补中有通养阳气
阳虚体质的人阳气不足了,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畏寒怕冷、面色发白、肌肉不健壮。跟阳虚质的人呆久了,会发现阳虚的人性格大都沉闷内向,穿得比别人多,喜欢安静。所以宅男宅女大都会有阳虚质的倾向。
阳虚质的女生会偏多一些,如果总觉得手脚不温、腰腹发凉,吃喝寒凉容易不舒服,容易大便稀溏,那就得多注意补足阳气了。
给阳虚的人补阳气,最好补中有通,补阳气的同时,得加点理气顺气的东西,这样可以帮助补进去的阳气在身体里流动起来,这样才能真正的生发阳气。
②阴虚体质:阴中求阳养阳气
女人是水做的,却也在每月失血,消耗着阴血。如果你吃辣把夜熬,脾气小暴躁,身体里很可能虚火在燃烧。慢慢灼烧着身体,身体里的津液、水分就会渐渐减少。整个人便会变得干燥,人也会少了「水」的滋润,变得更加暴躁。
阴虚的人,是不是不用养阳气?不是的。阴虚是阴阳失去平衡,明代医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略》中说的:「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
阴虚的人更要养好阳气,因为阴阳互为其根,养足阳气,阴阳二气才能生化无穷。但阴虚的人不适合直接补阳气,容易上火,需要阴中求阳,补益尤其需要阴阳同补。
③气虚、特禀体质:补气睡觉养阳气
「人活一口气」,气虚,便是这口气不足了,推动生命的力量弱了,整个人也变得懒散,无精打采。上楼的时候,会比别人更容易气短,想要运动,或是轻微动一下,就会出虚汗。气虚的人,通常是脾虚,肺虚。容易咳嗽,也容易消化不良,腹胀,便秘,整个人缺少点朝气和活力。
冬天来了,气虚质比别人更难抵御风寒之邪,容易感冒。气虚的养阳气,得靠补气和睡觉。补气的食物很多,我们手边收到反馈最好的就是山药片煮水。但睡觉也很重要,再好的山药片也不如睡觉补气。
如果能每天煮山药片,还能每天坚持还阳卧,暖暖地入睡。气虚的人也可以暖暖的阳气满满地过冬天。
④湿热体质:利水益肺养阳气
湿热体质的人,一照面就能看出特质来,面垢油光、容易冒痘,伸出舌头来看看,会发现大都舌苔黄腻。每逢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或者湿度大、气温高环境都会感到格外不爽。容易心烦急躁,身重困倦,大便黏腻,小便短黄。最困扰湿热体质的往往还有一些难言之隐,比如男生容易阴囊潮湿,女生的话常见带下增多。
湿热体质的人,身体往往很热,那是不是不需要养阳气呢?不是的。湿热体质的人很热,但身体还会出现四肢冷,手脚心有汗的情况。
湿热两个字,是身体的水和阳气,都没有去到该去的地方,而是被困住了。湿热体质要养阳气,得通利水道,把掌管周身水的升降的肺调理好,被困住的水和阳气才能自然的流动起来,身体也会趋于平衡。
⑤痰湿体质:化痰祛湿养阳气
痰湿体质是指因先天遗传或后天偏食肥甘厚味,致津液运化失司,痰湿凝聚,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痰湿体质的人往往胖、特别是肚子大,额头出油,走路沉重,容易有痰,胸闷,打呼噜,爱犯困……
痰湿体质的人是不适合直接进补的,因为如果吃阿胶、鹿茸这种“传统滋补”的东西进到肚子里,反而会滋养了身体的痰浊湿邪。
痰湿的人的阳气,往往被痰和湿困住,要想养阳气,先要把困住的阳气解开,让它们自然的流动起来,而不是停留在痰浊湿邪之中。很多痰湿体质的人也容易上热下寒,好像很暖和,但脚冰凉,大便粘马桶。
⑥气郁体质:疏肝理气养阳气
气郁是因情志不舒,肝郁,身体气机郁结所致。简单地说,是心情不好导致身体气机郁结。容易出现胸满胁痛,噫气腹胀。气郁质的朋友多是林妹妹的气质,多愁善感、忧郁脆弱,经常闷闷不乐,无缘无故地叹气,容易心慌失眠。
气郁的人冬天怕冷,如果不疏肝理气,直接温暖自己,好些人容易打嗝,腹胀,消化不良。因为即使补了阳气,不疏通一下,气还是不顺,身体更不舒服。
气郁质的调理主要在于疏肝理气,舒缓情绪;起居方面要保持室内通风、明亮,避免压抑;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人交往、交流,放松心情;适当运动,多进行户外活动,如爬山、打太极拳等;多吃疏肝解郁的食物,如陈皮、佛手。
⑦血瘀体质:活血行气养阳气
血淤即血液运行不畅,有瘀血。血淤证可见于很多种疾病。一般而论, 凡离开经脉之血不能及时消散和瘀滞于某一处,或血流不畅,运行受阻,郁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都叫血瘀。
身体的气血如果因为气郁,运行不畅,气所随着的血也会相应的代谢变慢,血流不畅,便是血瘀。
血瘀体质者需要从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调理。比如血瘀体质者,其情绪可能容易抑郁,此类人需要保持心情舒畅平和,听轻松愉快、流畅的音乐,做一些使身体舒适的体操,比如八段锦、五禽戏,或者进行能够让人身心舒畅的运动,如散步或者瑜伽,这些都是比较好的运动。
⑧平和体质:不时不食,饮食有节
平和质,是最稳定的、最健康的体质。一般产生的原因是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平和质看起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脏腑功能状态强健壮实。只要随着季节保养得得当便可以让平和持续下去。
平和质简直是人类的幸福典范,适应能力强大,遵循「不时不食」「饮食有节」的原则就好。多吃点天然当季的食品,平时辅以一些通经活络的日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平和健康的状态。
要说推荐什么,就推荐大家吃一点健康的零食,把平时那些高油高糖的替代一下。
来源:百度
我是揽小胜,认真做杂志。举爪支持一下吧~(ง •̀_•́)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