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过《芳华》这部电影的,一定记得,
电影中的主人翁刘峰,就是典型的好人没有好报,结局让人不胜唏嘘。
刘峰做过的好事:
在食堂吃饭的时候,专吃煮破的饺子;
战友长途跋涉脚底起水泡,为其挑破;
自己钻研修手表的技术,替战友修好了昂贵的手表;
没有人愿意和被排挤的何小萍排练舞蹈,他主动配合
让出了自己来之不易的大学进修机会;
为了给结婚的战友省钱,连夜打造一套沙发送给他们;
刘峰的结局:
被下放离开文工团的那天,瓢泊大大雨中,只有何小萍一人相送离开,
其他接受过刘峰帮助的人,仿佛都失忆了,忘记了刘峰对他们的好。
刘峰退伍后,失去右手的他,只能在海口做小商小贩,
还被城管处处刁难,生活过的十分艰难。
2 .有位杭州做馒头的店主,
看到环卫工和流浪汉吃不上热乎饭,
就好心发起免费送馒头的活动,
让人没想到的一幕出现了,这些人没有感激,反而要求:
要把馒头折算成钱,直接给他们钱,
“对不起,我这里只能送馒头”
“你怎么这么死心眼,直接给我们钱多省事,
让我们吃这种东西,我们也吃不惯,太缺德了”
随后,又有人质疑她做好事的动机,
觉得肯定是无利不起早,背后是不是有其它目的
在店主停止送馒头活动后,有人又上门闹事,破口大骂,
很难忘记店主哭泣的画面,
边说“好人难做啊,本来我们是做好事,想不通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一个非亲非故的女人帮助了他们,没有一点感激之情,
反而伤害了一颗要做好事的心
3.有个人要向好友借2万块钱,
当时好友表示只能借一万,
对方马上愤怒的问道:就向你借区区2万块,你还打折,
我们之间的兄弟情谊难道就只值1万块。
在这个事情之后,就再也没有联系,朋友也觉得十分委屈
在自己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拿出1万帮助对方,
已经算是够意思的了,没想到被对方说成“塑料兄弟情”
在生活中,很多人把别人的帮助当成了理所当然,
一旦没有按他们的预期帮他们,
他们就觉得是故意的难为他们
从此想见如陌路
5. 有时好人因偶尔一次不做好事变成坏人
坏人因偶尔做一次好事变成好人
小刘看到办公室饮水机没水
就一直主动的换水,久而久之,
大家就习惯了把换水当成了他的活
后来有一天,工作太忙,没去换水
同事一看饮水没水,就质问他:你怎么变懒了,没水也不换一下,
同事把他定义为“义务换水”的人设中,
那天小刘走出了“义务换水”这个人设去,
他的同事就会感到很不习惯。
6. 做好事不一定是为了好报,但至少不要把自己给伤害了,
所以必须带着原则去做好事
这样无论对自己还是他人,都是最好的结果
对于自己,不会做了好事,反而受到伤害
对于别人,断了“就是你应该做的”念想
帮他们是情分,不帮他们是本分
7 .第一个原则是:识人
有时看似弱者并非弱者,也未必善良,
在出手帮助别人之前,要对被帮助对象的人品有所了解,
不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只求不要成为现代版的农夫与蛇,
如果对方是人品有问题,不要犹豫,果断拒绝,
如果不拒绝别人的结局就是:好人被累死,还惹了一身骚。
8.第二个原则:量力而为
无论是金钱还是其它方面
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去帮组别人
在别人要求帮组时,一旦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
就果断拒绝,不要碍于面子,答应对方的请求
如果有人要向你借10万块,你把仅有的10万全都借给对方
那你自己抗风险的能力就会下降很多,
万一自己或者家庭有点意外,自己就会陷于被动中
善良不应泛滥,一旦泛滥,就会被当作懦弱。
9.第三原则:帮组别人不一定是无偿的
有一个朋友之前一直无偿借钱给他的朋友
给他们买房买车,当他自己需要钱的时候,找他们还钱的时候
结果都闹翻了,连最普通的朋友都无法做
经过几次后,改变了他处事的观念
从之前一直无偿做老好人,改为有偿
有朋友再找他借钱,他都要收利息,
但利息是按银行储蓄的利息,不是贷款的利息
他对比了一下,自从“无偿”改为“有偿”
朋友之间非旦没有闹翻,反而关系更好了
想找他借钱的朋友也会主动写借条给他
有人问他,朋友找你借钱要收利息,你是怎么开的了口的
“他们到银行原本是借不到钱,我借给他们,
且比银行的利息低,我自己的钱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别人也不再把他借钱给别人当成了“义务”
才有了好借好换,不会最后没了钱,也没了朋友.
愿我们用一个正确的姿势做个好事,
在我们对世界抱之以歌的时候,世界不会抱之我们以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