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穿越,大体是穿越到古代,或者是未来,怎么是穿越现代?诸位有所不知,当代科技日新月异,用历史的角度来看,用科技大爆炸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过去遇到问题一般去问长者,而现在,遇到问题去问年轻人吧。我们越来越活得像个老古董,故谓穿越现代。
如果是国内的城市游,首选北京,有历史的厚重,有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古建筑群,有最大的博物馆,还有很现代的鸟巢和鸟蛋。至于上海,我的想象是人多车多房子高,不看也罢,但老婆大人总是念叨,今天终于成行。
游记应写成什么样?网上也看过一些,或流水记账式,或抒情怀古式,或风景描写式,或游玩照相式,我就来个随笔式,不拘泥于格式,自由洒脱一点吧。
从温州到上海,坐高铁更方便,只需3个半小时,坐在椅子上来个葛优躺翻两个身就到了,简直就是地上飞,比离弦的箭快多了,这世上所有的动物中也只有飞得最快的尖尾雨燕拼了命才能追得上。
第一次坐火车,追溯到上世纪末,也就20年前,从襄阳到武汉,300多公里,几乎走了一夜,电扇呼呼作响,窗外夜风拂面,看着漆黑的树林的魅影,偶尔点点灯光的闪烁,也是感慨万千。快与慢是相对的,已习惯了慢节奏的生活,坐在时速80公里的火车上,近处的房屋一排排快速的倒退,竟然有种风驰电掣的感觉,印象最深的却是,火车走交叉轨道或拐弯时,车轮与钢轨摩擦的咔咔乱叫,声响如雷,伴随着车身剧烈的抖动,整个人也紧张起来,总想这不会脱轨吧,自然也是睡不着的。
后来,坐火车成了常事,有普快,有特快,火车上有了空调,舒适安静了很多。有一年春节,从襄阳到温州,需在武汉转车,没有出站,从一个站台穿过轨道到另一个站台,刚好赶上去温州的一列加开绿皮车,那时候管理不严格,又是春运,没有票,车已鸣笛准备启动,我们拖着行李往火车门口奔,检票员竟然让我们上去了,刚站稳,火车摇晃一下就开动了,谢天谢地还找到了位置坐下来,火车很简陋,没有空调,冬天还能忍耐,当然票价也便宜,只要60几块,像捡到了东西一样高兴,坐了一天一夜,越到后面越着急,可气的是,这种绿皮车还特别有礼貌,遇到任何车都停下来礼让三分,常常龟速推进,像走错了路一样,小心翼翼的,终于到了温州,整个人已磨得没脾气了。 穿越现代——火车现在出门常坐动车,令人惊讶的倒不是动车的速度,而是时间的准确性,几乎是数着秒进站的,12点40上车,39分了,动车还没来,正怀疑是不是可能晚点了,只剩几十秒的时候,只见轨道的那一头如蛇头一般的动车由小变大呼啸而来,威风凛凛的,伴随着轻轻的刹车声,稳稳的停在你的脚边,你所乘的车箱的车门刚好正对着你,不前不后,车门缓缓打开,车箱面与地面成一个平面,不高不低,你只需提脚轻轻跨过,就像跨过一条线一样。
一般的常识,火车轨道需留伸缩缝,以防热胀冷缩的威力无比的破坏,所以火车行驶时,会发出哐当哐当的撞击声,以前从北京到广州的钢轨间留的缝隙加起来竟有2000米长。
坐高铁,有谁听到过哐当哐当的撞击声,没有,这都是无缝钢轨的功劳,那又有谁想过,无缝钢轨怎样攻克热胀冷缩的难题的?问度娘,也没完全看懂,据说这不是一两本书的描述和计算能解决的,是几十年的经验技术的结晶。不管这些了,都交给工程师吧,我们只管亨用即可。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基础学科的重大发现,牛顿告诉我们,大自然这本书所用的书写语言是数学。好吧,又是数学。 穿越现代——火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