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的新书看了不少,其中,有很多或多或少地触碰到了一个主题:当下和未来。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把五千字的干货放大到了十万字。
但有一本,别出心裁。
我会不犹豫地向你推荐《精进》。因为此书的每一章都被干货充满,而且,还能与我们所身处时代的我们产生共鸣。
是的,我们身处在碎片化的信息爆炸时代,因为习惯性的浏览各式各样不需要成本代价获取的“有料资讯”,我们似乎对寻找“料”本身失去了兴趣。或是在本该愉快的过程中,体会到不该体会的累,产生本不该拖延的拖延。
我们发现自己看了很多道理,但还是过不好生活。
我们学习时间管理,但是学习之后,我们的生活负载似乎没有太多的降低。
我们学习精力管理,但是我们的精力,仍然处于负荷状态。
我们读很多的书,但是读完后,似乎没有得到期待的长进。
我们埋头于爆炸的资讯当中,希望得到武功秘籍,但是,我们往往看到了精美的营销文案。
我们都想过更好地生活,创造更多的价值,但是,我们经常做不出自己满意的结果。然后,我们把原因归结于意志力不足,方法不对,运气不好等等。
但是,在继续按照现有的轨迹发展时,意志力何时会足?方法何时会对?运气又何时会好?
我们追求快,速成,高效率,多正能量,多鸡血,想比别人有更好的状态,但却没有付出比别人更合适的努力。
我们想着先快起来,以便能在职场或者各个领域快别人几步。但却没想到,能让人产生价值的,不是快本身。而是快后面的东西。
就好比你在快速地绕道,最终你会发现,其实慢的是你。更何况,其实根本不存在绝对的快。
难道,就这样了么?
肯定不是,生活就像多菱镜,我们不只有一种解读,也绝对不只有一种可能。只是我们处于惯性罢了。而这种惯性,随时可以打破。
是的,我们拨开生活的迷雾前,不妨带上“七维的武器”。试着能通过这把武器,解决部分的问题。
一维、时间
时间是平的,每天86400秒,从表面上看,它不多不少。但对每个人而言,86400的砝码,足够改变一切了。
时间是一把尺子。用好这把尺子,是掌握生活方法中最必要的一步。
1、过去与未来
我们常常反思过去,畅想未来,当然,这是必要的。但是,这种事往往太多了,以至于多到焦虑。为了迅速克服焦虑,我们带着焦虑,去做一些能获取收益,而这些收益却转眼即逝的事情(比如狭义的打游戏、购物等等)。然后,似乎变得更焦虑了。诸如此的种种问题都离不开对当下的正确判断。
不论是对过去还是未来的思索,我们都是在找寻一条更好的道路。而这条道路是否有价值,几乎完全取决于你走不走。
所以,你得去走。
换句话说,你必须要把从过去得来的经验和对未来提取的计划用到当下,然后积极地行动,不断地改正这条道路,从而真正地做到从过去到未来的连接。
2、收益与周期
刚刚提到了一点关于收益的事情,现在正式地说说。
大家都知道成功一定是靠积累产生的。那么积累从何处来?
其实积累本身,换句话说,把积木搭起来的话,前提一定是积木能长期在那里放着。转换到收益和周期来看,便是长周期的事情。只要能坚持不断地做长周期的事情,哪怕这件事情没有太高的收益, 它也能不断叠加,当你每天进步百分之一时,一年后,你便从1变到37.8,而你退步百分之一的话......而收益肯定会有多有少。(这里引用@采铜老师的采铜法则)
积累可信知识
训练实践技能
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提升审美品位
反思总结
促进健康的行为
建立信任关系,联系好友
寻找稀缺资源
获得高峰体验
阅读经典
......
3、快与慢
我们追求时间管理秘籍,牛人成长秘诀等等,是为了什么?
答案可以用“过上更好的生活”吧?
是的,那么为了过好生活,我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难道依然追求快速高效,然后让事情飞速结束?
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快的事情,然后过好慢的生活。那么如何过好生活呢?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在工作的时候,用好自己学来的GTD方法,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然后抽出大的时间段不断在爱好领域享受即可。比如爱好摄影,每个月就给自己努力生活工作一点奖励,去周边旅个游,去找个靓丽的妹子约个拍hhhhhh?
二维、珍的·选择
选择的时候,我们经常嵌套在固化的思维之中,从而导致抉择的片面。就好比你身处整片雨林,却一直盯着那从灌木,试问这样的模式,如何在雨林活出精彩?
1、四大顽固
我们固化的思维主要是是以下四类:
(1)赛道假设
赛道假设,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假设自己身处赛道之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角逐,于是我们不敢放松生活的准绳,让时间不断地压缩收紧,然后本想放松的我们,却走了貌似相反的方向。
这股赛道,来源于根植于基因的义务教育。从小,我们就被拿去和邻居家的孩子,好孩子,三好生去比较。最后,我们陷入了永无止境的“比赛”之中。
但其实,让生活过得更好,几乎不是来源于从“竞赛”获胜。
(2)低关联假设
该种假设,将自己所学的东西分立。比如,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文,和政史地有什么关系;学习数学就是学习数学;和英语有什么关系。学习画画就是学习画画,和以后的工作有什么关系?因此,缺乏思考,考虑问题时候无法估计全局,于是计划经常赶不上变化。
但是,这些东西,却会相互编织,最终形成了你的格局。
(3)僵固型心智
一旦自己学习遇到瓶颈,就会搬出一些看似根本无法改变的因素(比如,我智商太低)。然后,顺着这个借口,走向放弃。
然而,任何一个真正的成功都需要克服障碍,甚至完全无法克服。
(4) 零和博弈
这种心态,在于认为资源有限,同时别人需要的正是和你相似的资源。因此,陷入了完全竞争,拼了命地想把东西掠夺过来。于是丧失了和别人基本合作的能力。
其实,双赢一直在那,不离不弃。
2、几根稻草
面对选择,这里有一些稻草,可以让你在选择焦虑后,抓上一抓:
(1)目标悬置
解决同时具进行多个目标的方法。
假设有A、B两个目标。A、B不是很相关,但非常重要。
若我们想同时做的话,很容易每天忧心忡忡,压力巨大。经常无法将两者全部顾及而焦虑。
如果必须先做好A,接着做B。那压力同样会很大,因为你做A的时候,不断想着B。一旦A受到影响,B势必受到牵连。于是你陷入恶性循环,做A不专注,做不了B,最后连A也没做好。
于是新的方法产生了。
将A、B拆分。先入门A,然后入门B,有宏观上初步的了解后,深入A,然后再深入B。于是,A和B在时间线上互补,让你不会感到重压。
(2)能力嫁接
这个很简单,就是将你的爱好或者其他事情,和你的任务结合。比如你喜欢摄影,同时,你要写一份月度总结。那么你便可以将本月摄影活动分享上去,让你的爱好和你的工作结合,又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业余生活美好。
之后,你得到好的反馈。一方面,可以加强你对摄影的情怀。最后,或许在圈子里不知不觉地就成为了IP。
能力嫁接要产生反馈,得输出内容(比如一份画,一本摄影集,一片文章等等)。
这种内容展示后,会对你有非常强的激励效果。
(3)特性改造
将任务的特性转换。
比如你喜欢画画,画画对你来说,其特性是愉悦。
你要做一份工作报告,你很厌倦单纯的工作报告。工作报告对你来说。其特性是烦躁。
在这种前提下,你可以用思维导图或者手绘的方式,将你的爱好和工作报告结合。 于是,工作报告的负载值会大幅度下降。
(4)反复修正
选择这件事情,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可能在一开始就作出完美的选择。
在道路上,你需要对你的选择不断修正。换句话说,真正好的选择,是在通过反复实践修正时不断优化的。
所以,永远别把选择放得太高。想着作一个选择就必须完美。也别放得太低,低到让你随手就丟,毫无羞耻。
(5)维度优化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件事情有多个选择,而这些选择从表面上看,差别不大。
这时候,为了更好地作出相对客观合理的选择,我们需要对选择要点进行列举。第一步,是穷举,把你对做这个选择的关键要点全部列出来。第二步,去网上搜索要点进行补充(比如你要做职业选择,然后去搜一下职业选择要点)。第三步,作出要点权重,按照你的意愿,对各个要点进行加权。第四步,对每个选择进行逐一的要点评估。第五步,求和(评分*权重)。
经过这些维度的优化后,你的多个选择中,会有一个或者几个脱颖而出。没错,就是它了!
现在的你,由无数个选择堆砌而成,而明天的你,是从你下一个的选择开始。留心了,伙伴。
三维、即刻行动
让我们走向远方的东西是行动。这个道理,其实我们都懂。
所以,我们经常因为自己的拖延,推卸责任等行为而感到焦虑。
为了更好地行动,我们需要一些求生技巧。
1、清空碎片
大脑的工作容量是有限的,
笼统地说,很快就能完成,并且很简单的事情,就是碎片。
我们的潜意识经常会浮现出一些东西,其中有极具价值的灵感,也有一些未完成事件的提醒(尤其是杂事小事)。如果你想在脑海里浮现出更有价值的东西, 你便需要为其腾出空间。
腾出空间主要有两个方法:
(1)将回忆起来的东西,记录在待办事项中。
(2)把事情处理了。
把头脑碎片及时清理,有助于你主程序更好地运转。
2、行动第一
我们经常想在作好充分的准备后,才开始行动。
但其实,准备从来都难以衡量,何为充分?何时准备?
其实,行动不需要太多理由。理由中,有太多是为拖延而生。
去做一件事情,其实没有那么难。只要你放下执念,直接开始就行。在行动的同时,其实你之前欠下的准备,也会因为你的需求而不断优化,直至满意。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做一件事情最好的时间,是以前,其次,是现在。
3、逆向优化
很多时候,我们总想从正面地去解决问题。比如之前说到的做准备,就是正面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其实,从正面出发,效果可能往往不是最好的。
与之相反,如果你从逆向出发,你能创造出更多可能。
何为逆向?
其实不难,逆向就是从做的事情得到反馈,然后用反馈来对事情进行优化。就是俗称的反馈。
在行动后,补上反馈,以促成更好地行动后,再反馈。
那句话怎么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逃 ⊙ o ⊙
4、拆分模块
一般大型的事件是由很多模块组成的。
比如你做一个PPT,较为高效的手段,是先理清楚框架,然后定好要点,定好模板,之后开始填充,再补齐动画交互和配图,最后整体修改,图片化,PDF化等等。
反过来,如果你每一页都是顺着撸过去,那么做到一半,发现前面的排版不合适,反过来调整。做到后面,发现又不合适,再改。改的同时,花费精力再去配几个图,调整下位置,找几个icon。然后一不小心看到了针对你投放的营销广告,被领入淘宝剁手。
这时候,你便需要拆分模块了。
刚刚的PPT案例,很明显地体现了一点,就是项目工作里,会有需要不同思维的模块。
比如图像,找图,修图,放图等。
比如文字,调大小,写文案,统格式等。
比如交互,调切换,调动画,找动画块等。
这些东西,其实都是运用不同思维的事情。
模块化,就是调用不同思维把这些模块逐一击破后,再在宏观整体上进行调整的工作方法。
运用模块化的方法,你可以把一个整体花费十小时的事情拆分成十个一小时,拥有十小时的块状时间,不可能,所以顺着撸,等于绝对地要被打断,而打断后,肯定心累。
而一个小时的块状时间,基本上人皆有之。同时,要记得模块中,有几块决定了你整体是否完美。
比如架构层,战略层的东西。在开始行动后,再进行修改,可能非常困难,会付出很多成本。所以,关键模块一定得用心投入。换句话说,其实你只要把关键模块搭好,其他模块就算随意点,整体上也不差。同时,关键模块往往是非常有限的一些精髓,不会需要大量的时间。
所以,模块化,真的值得一试。
5、最小化输出
为了证明你自己,你必须要有东西能拿出来摆在那里。在今天,表达自己的形式已经非常充分而且简单了。原始人要想表达自己,估计得用石头刻上几年。而你,传达同样的东西可能只需要几分钟。
最小化输出,看起来很简单,很轻松,没什么分量。但其实,其分量却是最重的。它包括了上面所有要点。甚至包涵了所有领域。
之前说过,行动是远方的必需品,而成功,是行动产物的堆砌。这里出现了产物。
一个优秀的摄影师,一定有照片。
一个优秀的PPTer,一定有ppt。
一个优秀的文案,一定有文章。
......
换句话说,一个优秀的XXX从来不是纸上谈兵的。
人人都可以说,我学习摄影十年,是个宗师。但最后,拿出宗师作品的人,成为了宗师。
最需要思维能力导向的哲学界,似乎成为宗师的都有重分量产物。更不用说其他的或多或少带有实操性质的行为。
我们需要行动,需要反馈,需要模块思维,需要高效,需要好的选择,需要当下时间的力量,所以,我们必须形成产物。
有了产物,你能从产物中获得反馈,你能通过模块思维,优化产物,通过更好的选择,创造更优秀的产物,同时,你就活在了当下,甚至逐渐有了梦寐以求的高效和真正的愉悦。
当然,上面说的是优秀,而任何优秀,都是从平庸开始,换句话说,是先有了最小化输出,才有最后的重分量。
请用作品发声
四维、学会学习
学习,在我们的一生里,似乎从未淡出舞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每天,随处可见的读书人们,埋着头,似乎在想些什么。他们中的大部分,停留在了学习的表层。不停获得来自“学习”这个行为所带来的满足。
是的,他们没有找到问题,但却希望能解决问题。
这也没办法,从我们上幼儿园开始,教材和老师就成为了教学的核心。不知不觉中,以教材为核心的学习模式又再次嵌入了我们可怜的脊髓......但是,真正学习的,不是编写教材的人和老师,却是我们自己。
所以,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更是以自己为核心的事情。
这里,有几个方法,让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能更好地学习。
1、带来目的
如果,你不带任何目的地开始学习一个别人推荐的好教程,那么在学习结束之后,你应该会处在掌握信息的阶段。即知心中有个大体印象,可以随便扯上几句。但是,一旦要你进行一下整体地全面地概括,你无法完成。
造成这样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只是为学习而学习。在这里,学习是主人,你是仆人。
现在换下起始条件,假设你带着学习钓鱼的目的开始学习,那么你便能经过一系列的搜索加浅层学习后,你基本能把钓鱼是什么回事,包括什么,怎么入门等等信息输入大脑。基本能达到之前不带目的看教程的结果,而此时,你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少。
之后,你在对该钓鱼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去看那个好的教程,你便能在教程中看出三倍的干货。这时候,稍稍整理加工,你便能进行整体概括了。
在这种基础上,如果你接着进行学习,然后再去实际钓钓鱼,反复修炼技术。可以说,钓鱼,你懂了。
而两种行为的差别,从一开始,就决定了。
2、思考内容
学习一套好的课程,不代表那套课程就是上帝。
任何一套课程,一本书,不论口碑再好,再权威,其内容一定存在瑕疵。
但这种瑕疵,经常被视而不见,很多人认为学好这套课程,看完这本书,就可以成神了。但其实,还差得远。只是看别人钓鱼的话,就算看一辈子,也无法成为钓鱼高手。
任何内容,放到今天,其价值都会或多或少的有所变化。比如两年前价值上万的软件培训课,放到今天,说不定一文不值。所以在学习时,我们需要不断地激活自己的经验,让自己跟好地和学习内容进行互动,最终产生属于自己的知识干货。
在思考时,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1)我在这个领域学到的有什么
(2)我学到什么新的东西
(3)我还可以再去学该领域的什么知识
当我们不断思考,我们就掌握了知识的钥匙。
3、知识解码
对同一个事物,每个人所观察到的内容都是截然不同的。
比如看到同一本书,第一层次的人,看懂这本书说了什么,第二层次的人,看到这本书的内容骨架,第三层次的人,看到了自己写同类书的方法。
学习知识的时候,我们必须注重过程的探索,而不是一味地聚焦于结果。有时候一旦产生结果,也就意味着学习行为的结束。同时,不要轻易归纳,一旦归纳,学习行为再次结束。也别轻易比较,一旦比较,你的潜意识就会认为你掌握了这个知识。
一旦学习行为结束,你的解码就此停止。
是的,学无止境,当学习能够与你的生活相互融合,相互解码。你就能成为高手。
五维、为知未知
今天,我们的非常危险,因为我们的精神世界有太多杂音。每天,在我们的电脑上,手机上充斥着各种干货,各种文章,各种八卦,各种头条,各种标题党,各种......
稍不留神,我们的思维就被杂音带走,飘到九霄云外。
很多人觉得,这个干货别人看了,自己没看,非常焦虑。但是在读干货前,没有思考,读干货时,没有思考,读完干货,也没有思考。然后,干货被收藏,直到发霉。而干货本身非常少,我们看五篇文章,可能真正称得上干货的,就一两篇。
其他的大部分,都是杂七杂八的资讯和爆盆的鸡汤,它们引发你的激情,同情,愤怒,不满,焦虑,情欲,购买欲......或者让你屈服于现状,觉得自己做的已经足够了,丧失斗志(没错说的就是鸡汤!)。
但其实,我们根本不需要这些东西。
好比前不久很火的宝强事件,众多新闻媒体,公众号等等发表了无数的文章,一旦你点开他们中的一个,你就会上套,然后看着各路神仙尽显姿态,爆料的爆料,水军的水军,脑残粉的脑残粉......但是关注这个热点,对你几乎没有任何好处。
既然我们无法从干货中获得太多东西,更无法从那些资讯中捞到好处,那作为一个明白人,我们为何不舍弃他们?
是的,舍弃似乎是不可能的,但至少,你都要了解以下几点:
1、精简信息
所谓精简信息,就是把信息的杂乱度降低,垃圾资讯迅速处理,干货资讯迅速发现,高质量资讯源锁定关注。
这里我推荐两个利器:
APP(豌豆荚一览)
网站(RSS<Inoreader>)
同时,把几个真正对你有用的公众号放到桌面。用屏蔽弹窗助手屏蔽所有新闻弹窗。禁用大部分新闻APP的通知,禁用购物软件的通知。关闭朋友圈红点提示。
2、挖掘信息
在这么多的信息之中,并不是说我们完全不用。而是有目的地用。
如果你发现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领域,不要犹豫,点开知乎,去搜搜这个话题。
如果你发现某个软件很好用,不要犹豫,点开百度就是一通破解。
如果你发现某个方法很好,马上记下来,去尝试。
而这些行为,是需要挖掘的。换句话说,你需要挖掘你需要的干货。
这里我推荐,读书,微课,训练营,社群,垂直领域资讯平台(比如软件领域的,有小众软件,appsolution等)。
千万别别寄希望于五分钟的碎片阅读,从中我们获取的东西真的太少。
3、利用潜能
我们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武器——潜意识,它甚至决定了我们的成功,但是却经常被我们忽略。所有的灵感,创意,都是来自于潜意识的工作。
想利用好潜意识,必须要先做到上面的舍弃大部分资讯的行为,如果你头脑中掺和了太多杂乱无关联的资讯,你的潜意识通路就基本被堵住了。
在舍弃那些无效的垃圾资讯后,我们要为潜意识创造一个相对混乱的环境,之后,让潜意识工作。这种混乱行为是建立在有序上的,即在自己真正感兴趣领域内,进行固定的资讯摄入,然后让潜意识给你答案。
换句话说,就是你在同一时期,摄取的资讯最好是在几个已经与你有所连接的领域内。然后让这些混乱资讯的摄入你的大脑,最终搅和出真正的知识。
4、借用工具
工具领域,非常值得我们探索。写报告,分析商业案例,做头脑风暴,做思路整理等等行为的背后,都有无数成熟的工具可以借用。可以让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最常用的5W1H,波士顿矩阵,六顶思考帽,SWOT分析法,奥斯本检核法等等。
一旦你掌握一些工具后,你的效率一定能大幅度提升。
同时,也可以用思维导图、流程图等非常高效的手段,将你的思维可视化,降低你的大脑热量。
是的,为了知道那些我们需要的未知,我们必须做到舍得。舍弃无关紧要的,然后去得到属于你的。
六维、正确努力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努力都是必要的。但在努力这条路上,不是每个人都能走得出彩。努力是一种才能。
很多人的努力是全方位的,希望在同一时间得到全面发展。但全方位的努力,根本不能让你的长板突出。木桶理论大伙都听过,短的木板决定了你的高度。但是,谁也没证明过,这个理论适用于人。
在我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中,往往是长板决定了你的高度,而不是短板。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会努力。
要正确地用力,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取消否定
千万别轻易说,我不行,我办不到,不是我的错,不是这样的,等等否定的句式。
否定,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当我们想否定一个东西时,多半实在逃避现实。而随着我们不断地逃避现实,我们的生活将变得非常糟糕。
所以,试着把自己的生活变得正向,用肯定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失败根本不可怕,只要不断优化你的努力,失败一定会不断地夭折。
2、少去浅尝
人的精力固然是有限的,就算拥有再强的时间管理,精力控制,知识管理的技巧,仍然不可能在全部领域同时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而对于大部分没有太强管理能力的人来说,平均用力更是意味着不断地浅尝辄止。
在任何时候,浅尝辄止都是不值得提倡的。这种行为就像毒药,让你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充满了满足感。但是仔细一看,这些满足的下面全是泡沫,轻轻一戳,就会如同多米诺牌一样,轰然倒塌。但在泡沫破灭之前,我们经常意识不到,我们中毒了。
从来没有成功是浅尝辄止的,一个人想要创造出价值,一定是能提供与众不同的方法。而这种方法,来源于专一地深造。唯有集中突破,先在知识城堡的墙壁上开一个洞后,我们才有进入城堡的可能。
3、别高估意志力
我们很多时候往往会把希望寄托于意志力。
产生拖延,我意志力不行,下次注意点,就能搞定了。
产生懒惰,我意志力不行,下次注意点,就能坚持了。
产生剁手行为,我意志力不行,下次注意点,就能不买了。
产生破戒行为,我意志力不行,下次注意点,就不会被打破了。
似乎产生什么东西我们都会托付给意志力,意志力就如同救命稻草一般,从来没有从我们手中离开。
但意志力,无法创造奇迹。
所以,千万别再想意志力了。只有努力从当下做起,审视你的行为,担负起责任。你才能说,意志力是有效的。否则,意志力根本不存在。
想完成一个好的任务,不应该把原因归结于意志力,而应该是由真正的喜爱所导向的。
当努力成为一种正面的习惯后,一切才有可能往好的方向转变。
七维、试着成功
似乎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成功。
这件事情,非常神圣,只有少数的人能够走到这一步,而走到这一步的人,随时有可能跌落。
所以,对于这件事情来说,我们只能去试试。因为,成功往往是副产品。
让我们试着分析一下,成功有何而来。
首先,成功,是你产生了价值,价值得到认可。
价值,来源于你的产物,独特的产物证明了你的价值。
产物,来源于创造,而创造,来源于旧知识的碰撞,来源于对领域的有道见解。来源于实践的凝练总结,来源于对理论的思考升华。
而这一切的基础是你对知识的正确吸收,以及对实践的正确认知。
不知道你是否看清了最后的两点基础:知识与实践。
那么,正确地获取知识,正确地实践,便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1、知识
获取知识,除了之前提到的种种,还得明白一点。我们的成功,是无法复制别人和被完全引导的。换句话说,要想成功,必须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荒野中寻得属于自己的最佳领域。
所以,我们必须主动积极地去探索。没有人能教我们,下一步在哪里。我们必须自己摸索,当然,你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不论你站或是不站,看到那个方向,才是最重要的。随着不断地深入探索,我们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知识资产。
我们所获取的吉恩多知识是在理论的背景下开始论述的。而我们自己去探索的时候,势必要跳出这种循环,去更多地考虑现实的因素。因为成功少不了行动和实践,更少不了现实的反馈。
获取知识的时候,依据于自己的需要。别轻易地听信他人的话,如果你和别人本不在一个世界,那么他的方法真的不适合你。
2、实践
因为我们相当于是在浑水中进行探索,十次能有一次摸到东西,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千万不可灰心。失败了就重新摸。带着必须失败而后才能成功的心态去摸,不断试错,不断改进。
当你发现自己处在一个盲区的时候,不要慌张。或许再来一点努力,你就能走出阴霾,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实践的同时,与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呼应。让知识的现实因素更好地契合在实践之中,然后再用属于自己的独特实践,反馈于知识,最终形成一个二维循环。
其实,成功这件事情,真的是试出来的。道可道,非常道。朋友,在这我就不多说了。或许,你已经有自己的方法了。
结语
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中,我们需要精进的精神。
从现在的节点开始,活在当下,作出合适的选择。在庞杂的知识中,摄取自己真正需要的,并形成自己的体系。辅之以适当的用力。最后在合适的时间,绽放。
正如你现在看到这些文字,对你来说,它们可能是对的,可能是错的,可能部分合适,可能完全不适。如果你带着主人翁的意识,主动地阅读,我相信,你定能从中剔除那些不合适的部分,然后筛选出合适的那些部分。
但是,如果你雾里看花的话,这些文字,无论是否合适,都无法给你带来太多。因为文字本身,非常平庸。
是的,明天起来,我们还会被毫不留情地暴露在这个三维世界里。但若你的手里,多了一个七维武器的话,可能有些东西将会不一样。
降维攻击是致命的。
如果你能拥有自己的多维武器,那么你一定能在三维世界里大展身手。
当然,没有人能为你证明降维攻击的言论是否可信,为你证明你的多维武器是否可信。
但同样,也没有人说,不可信。
不过,有一点是确认的:
如果你不试着去实践,去改变,去探索的的话。
你依然会同过去一样,迷失在变幻莫测的森林里。
直到你决定改变,然后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