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书笔记 | 必然

读书笔记 | 必然

作者: Lady韩小茹 | 来源:发表于2017-07-23 12:28 被阅读106次
    必然

    设想一下,如果你现在处于30年后,你会怎么评价2017年?你可能会说,那时候真好!到处都是创业机会,很容易就找到商机,可以去改变世界。那么,回到现在,我们去畅想一下未来30年科技发展的趋势,又有什么是“必然”会发生的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叫做《必然》,正是一本介绍未来三十年科技发展趋势的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凯文.凯利,绰号KK,他是世界著名科技杂志《连线》创始主编。1994年,他预言未来科技发展的传奇著作《失控》横空出世,十几年后,文中所指相继实现。从此,KK的一言一行都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风向标”。《必然》是KK三部曲中最新的一本,也是近些年来最受科技圈期待的一本书。雷军有一句著名的话,叫做“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说的就是趋势的力量,而能站在大师的肩上来解读未来趋势,对于我们来说非常有价值!

    KK在这本书中将未来三十年科技中的最新趋势归纳为十二个动词,他把这些称为“必然”。“必然”是一个强烈的措辞,它会引起部分人的警觉——这些人相信,没有什么事情是必然的,人类的主观意愿可以对任何趋势加以扭转和控制。而KK认为,科技在本质上有所偏好,使得它朝往某种特定方向。而这种特定方向,一定会发生,这就叫做必然。

    比如说,因特网的形态是一种必然,但搜狐、新浪的产生就不是必然;长距离传输语音信息的电话系统是必然的,但iphone不是;四轮车辆是必然的,但SUV不是;即时信息是必然的,但微博不是。

    读书笔记 | 必然

    下面我们就从这十二个动词来说说未来三十年科技发展的趋势:

    第一个趋势叫做“形成”,就是所有的东西都会通过升级迭代实现变化,而这种变化就是“形成”。

    过去人们认为,这种“形成”的过程是缓慢的,是可以被我们察觉的。然而在最近几年中,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能感受到所有事物都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中,并且还在飞速地消耗。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高度组织化的生物当中,还发生在石头、钢铁、钢管、碎石路和纸张这些最死气沉沉的东西上。持续不断的升级对科技系统来说至关重要,重要到这已经成为主流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和部分软件应用中的自动功能。而在这背后,机器也会更新自己,随时间慢慢改变自己的功能。这一切循序渐进,所以我们不会注意到它们正在“形成”。

    这意味着,在这个“形成”的时代里,每个人都会永远处于“菜鸟”的状态,因此我们应该永远保持虚心和学习的心态。

    第二个趋势叫做“知化”,字面意思是赋予对象认知能力,也就是我们今天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

    过去传统的看法认为,超级电脑将首先成为人工智能的载体,然后是家中的个人电脑,接着我们会把它放进我们的个人机器中。人工智能将是一些有界限的实体,而我们能清楚地区分我们和它们的思维。事实上,真正的人工智能不太可能诞生在独立的超级电脑上。它会出现在网络这个由数十亿电脑芯片组成的超级组织中,它将是轻巧、嵌入式的,没有固定形态,并且内部的联系松散。把它的思维和我们的区分开会很困难。可以说,这种人工智能连接了70亿人的大脑、数万兆联网的晶体管、数百艾字节的现实生活数据以及整个文明的自我修正反馈循环。

    近60年来,人工智能的研究者都预测人工智能时代近在咫尺,然而直到几年前,人工智能似乎还是遥不可及。人们甚至把这个时代称作人工智能的冬天。然而,KK对此仍抱有积极的态度,他认为近期的三大突破将开启人们期待已久的人工智能时代,这就是:廉价的并行计算、大数据和更深层次的算法。

    而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所带来的颠覆效果将直抵我们生活的核心。或许很难相信,但在本世纪结束前,如今人们从事的职业中有70%很可能会被自动化设备取代。不用说,亲爱的听众,你的工作也将被机器取代。换句话说,机器人取代人工是必然的,一切只是时间问题。这不是一场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竞赛,而是一场机器人参与的竞赛。如果和机器人比赛,我们必输无疑。未来,你的薪水高低将取决于你能否和机器人默契配合。90%的同事将是看不见的机器,而没有它们,你的大部分工作将无法完成。我们需要做的,是让机器人接手。因为机器人能干哪些我们正在干的事情,而且远比我们干得好;它们能从事那些我们从事不了的工作,能做那些我们从没想到需要去做的工作;它们还能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新工作,发现那些让我们拓展自身意义的事。

    这一切都是必然的。让机器人代替我们从事现在的工作,让我们在它们的帮助下去构想有意义的新工作吧。

    第三个趋势就是“流动”。KK将互联网比做世界上最大的复印机,它将我们使用它时所产生的一切行为、一切特征、一切想法拷贝成了复制品。而数字经济就是这样运转在自由流动的复制品河流中的,,进入这个系统的复制品能够通过网络无休止的流动下去,就像超导线中的电流一样。这种超级分配系统已经成为了我们经济和财富的基础。

    我们文明早先的经济,建立在堆满实体货品的仓库和工厂之上。这些实体库仍然必要,但对于财富和幸福来说,只有他们已经不再足够。我们的注意力已经从实体货品的库存上,转移到了无形产品的流动上。比如说马路上停泊的实体汽车,已经转变成了由滴滴、优步按需提供的私人交通服务。

    KK把流动分为4个阶段:固定、罕见;免费、无处不在;流动、分享和开放、变化。他认为,以上4个流动的阶段适用于所有媒介。对于某些种类的数字媒体爱说,我们已经开始进入第四个阶段,但对于大部分媒体来说,我们还停留在第一个阶段。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基础设施,还有很多有待液化,但它们终归会变成流动的信息流。稳步朝着减物质化和去中心化的巨大转变,意味着进一步的流动将会是必然。

    现在,请畅想这个世界正在流动。

    第四个趋势是“屏读”,顾名思义,就是在各种屏幕上阅读,不仅包括阅读文字,还包括了观赏文字、阅读图像。今天,超过50亿张的数字屏幕在我们的生活中闪烁,数字显示器制造厂商还会每年生产出来38亿个新屏幕。这几乎相当于地球上的每个人每年都会得到一个新屏幕。

    文字已经从纸浆里转移到了电脑、手机、游戏机、电视、电子显示屏和平板电脑的像素当中。屏幕占据了我们的口袋、行李箱、仪表盘、客厅墙壁和建筑物的四壁。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将永远不会远离各种屏幕。屏幕将会成为我们寻找答案、寻找朋友、寻找新闻、寻找意义、寻找我们自己是谁以及能够成为谁的首选目标。

    第五个趋势是“使用”,也就是说我们对事物的占有不再像曾经那么重要,而对事物的使用则比以往更重要。

    比如优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车公司,却不拥有任何出租车辆。脸谱网作为世界上最流行的媒体平台,却不创造任何内容。阿里巴巴作为最有价值的零售公司,却没有任何库存。Airbnb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短租供应商,却并不拥有任何房产。

    KK提出,在我们向使用权靠拢并远离所有权的长期进程中,由五个深层的科技发展趋势起着推动促进的作用。这五个趋势分别是:一、减物质化,即用更少的物料制作更好的东西;二、按需使用的及时性,比如当你预约一辆车时,你无需告诉滴滴你在哪里,你的手机会去做这些,你也无需去处理最后付款的事情,你的手机同样会去做这些;三、去中心化,指的是互联网正推动我们的世界从中心化的组织向更为扁平化进行转变;四、平台协同,比如苹果、微软、谷歌、脸谱等公司,所有这些企业现在已成为最富有的以及最具破坏性的多边平台,他们都是借用第三方供应商来增加其平台的价值,并且普遍开放API的使用来促进和鼓励他人参与进来;五、云端,它储存我们在网络上、手机上做的大多数的事情,虽然我们看不见,但是云端运作着我们的数字生活。

    在未来的30年里,减物质化、去中心化、即时性、平台协同和云端的发展将继续强势发展。只要科技进步使得通信成本、计算成本继续下降,这些趋势都是必然。而当我们推进这五个方面的发展时,使用权将逐步取代所有权。可以说,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对事物的使用将会胜过对其拥有。

    第六个趋势是“共享”,相信大家对于这个词并不陌生,滴滴、Airbnb、摩拜单车等共享产品已经深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举个例子,过去十年里创造了最多商业财富的三家公司——谷歌、脸谱网、推特,正是通过意想不到的方法从共享模式中提取出了自身价值。最初的谷歌之所以成功击败了当时搜索引擎行业的领头者,就是利用由业余网页制作者所创建的各种链接。每当有人在网站上添加超链接时,谷歌就会把这一链接计作被链接网页的“信任票”,并根据这一票为由此伸向网络的所有链接赋予权重。可以说,谷歌是第一家从消费者点击的共享搜索结果中获利的公司。一位普通用户的每次点击都在为那个网页的有效性进行投票。所以仅需使用谷歌,粉丝们就会将谷歌变得越来越好,并且具有更大的经济价值。

    KK大胆预言,未来30年中的最大财富和最有意思的文化创新都会出现在这一领域。到2050年,最大、发展最迅速、盈利最多的企业将是掌握了当下还不可见、尚未被重视的共享要素的企业。任何可以被共享的事物——思想、情绪、金钱、健康、时间,都将在适当的条件和适当的回报下被共享。任何可以被共享的都能以上百万种我们今天尚未实现的方式被更好、更快、更便利、更长久的共享。在我们历史的这一时刻,将从未被共享过的东西进行共享,或者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共享,是事物增值的最可靠的方式。

    读书笔记 | 必然

    第七个趋势是“过滤”。通过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我们借助各种各样的方法对铺在面前的令人眼花缭乱的选项进行筛选。

    我们现有的过滤方法包括:通过权威、媒介、管理者、品牌、政府、文化环境、朋友以及自身。而在未来,我们就要发明出更多类型的过滤方法了。当所有商品的费用都在向零靠近时,唯一一件还在增加费用支出的事情就是人类的体验。而除体验以外的每样东西都在逐渐变得商品化,逐渐变得可以过滤掉。

    “过滤”的作用,举个例子来说,谷歌、脸谱网的光芒夺目,以及其他网络平台的空前繁荣,都源于它们有着大量的基础设施负责过滤这些对于商品的注意力。

    而进行更多的过滤是必然的,因为我们在不停的制造新东西。而在我们将要制造的新东西中,首要的一点就是创造新的方式来过滤信息和个性化定制,以突显我们之间的差异。

    第八个趋势是“重混”,这个概念是由纽约大学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提出的,他认为真正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并非源于新资源的发现和利用,而是源于将已有的资源重新安排后使其产生更大的价值。

    随之而来,重混会对传统的财产观念和所有权概念产生巨大的破坏。就好比一段旋律是你的财产,就像你的房子一样,那么未经授权或支付相应报酬的话,我对于它的使用权就会受到极大限制。

    但事实是,现阶段全球经济都在远离物质世界,向非实体的比特世界靠拢。同时,它也在远离所有权,向使用权靠拢;也在远离复制价值,向网络价值靠拢;同时奔向一个必定会到来的世界,那里持续不断发生着日益增多的重混。而在一个重混的世界里,对已有材料的利用是一种值得尊重而且必须的实践活动。

    在未来的30年里,最重要的文化作品和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将是重混现象发生最频繁的地方。

    第九个趋势是“互动”,更准确的说,作者指的是“虚拟现实”,在这个虚构的世界里,人在其中的感受是完全真实的。

    而推动当前虚拟现实技术快速发展的两大亮点是:现场感和互动效果。“现场感”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卖点,可以说电影拍摄技术发展史上的所有变革最终都转化为提升现实感,先是从声音效果方面,再到视觉颜色、3D模式,以及更快的帧速率。而现在的电视、电影之所有变得“更有意思”,是因为我们可以与他们进行“互动”,做各种各样有趣的事。

    第二代的虚拟现实设备会依靠一种新研发的“光场”投射技术以取代屏幕呈现。基于这种技术设计的虚拟现实设备将直接将影像投射到眼睛里,所以你无需佩戴黑色的眼罩设备。这使得投射出的“现实场景”可以与你不戴眼罩时通常看到的现实场景进行叠加。这种场景的叠加被称为增强现实。

    你或许已经看到上述技术的到来,而比起这种穿在皮肤上的技术更进一步的唯一方法,就是延伸到皮肤表层下。我们让它们进入我们的大脑,将电脑直接与大脑连接起来。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我们将继续拓展更多可以与之互动的事物。拓展将遵循三个方向进行:一、我们会继续给自己制造的事物添加新的传感器和感官功能。二、互动发生的区域将会继续向我们靠近。三、最大程度的互动会要求我们欣然融入技术本身。

    在人类短短几十年的寿命期限中就能“扰乱”社会发展的第一个技术平台是个人电脑,第二个平台是移动电话,它们都是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引发了社会中一切事物的变革。下一代颠覆性的平台就是虚拟现实,而它已经到来了。可以这样说,未来的技术发展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新型互动方式的发掘。在未来的30年里,任何无法实现密切互动的事物都将被当做“坏”掉的东西。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十个趋势“追踪”,它指的是我们用微型数字传感器对我们自身参数进行的记录,而这些涉及自身的实验已经开始改变我们队医疗、健康和人类行为的看法。

    自我追踪的范畴远远大于健康。它涵盖了我们的整个生活。微型可穿戴的数字“眼睛”和“耳朵”能够记录我们一天中每分每秒的所见所闻,从而帮助我们记忆。我们储存的一连串电子邮件和信息构成了记录自身想法的日志。我们还可以记录听过的音乐、读过的书和文章以及去过的地方。我们日常的走动和会面,以及非常规的事件和经验中的重要细节,也能被数据化,并汇集成基于时间顺序的流动信息。

    第十一个趋势是“提问”,今天要找到答案很容易,你可以问百度,可以问谷歌,甚至siri。大多数与事实相关的问题,人工智能都能迅速准确的找到答案。尽管机器能够无限拓展答案,但我们提出新问题的时间却有限,可以说,提出一个好的新问题与吸收一个答案的时间不成正比。因此,在未来,答案将变得廉价,而问题会变得更有价值。

    KK举了维基百科的例子来说明这个观点。刚开始,他和许多人一样,认为维基百科不可能成功,如今它却已经众所周知。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在线参考资料,出人意料的是,无需许可,全世界任何人都能随时对它的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根据自己20年的上网经验,KK觉得不能信赖一个随机的陌生人提供的内容,而一群随机内容提供者聚集在一起将造成一团混乱。由专家创建的网页,如果没有编辑过也不能让人信服。一部未经编辑的百科全书,完全出自业余人士乃至不学无术者之手,似乎注定没有价值。然而,事实上,维基百科的成功不断超越他的期许。根据2015年最新统计,它拥有3500万篇文章,涵盖了288种语言。美国最高法院引用它,全世界的中小学生依靠它,所有的记者和终身学习者借助它迅速了解新知识。维基百科的成功说明,借助恰当的工具,重新找回被破坏的内容比创建一篇破坏性的文章更容易,因而好的文章会更普及并且质量逐步提高。

    那些被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如今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过去,大家都曾经认为,人们不会分文不取的工作。即便真的不要报酬,没有老板,也制造不了有用的产品。然而今天,一些在软件工具上实现的经济成果完全是由志愿者不计报酬或是在没有老板的情况下创造的。过去,大家都曾经认为,人们天生希望保护隐私,但现在,从早到晚完全公开分享这种”不可能“的事情还是出现了。过去,大家都曾经认为,人们大多数时候总是懒惰的,他们宁愿观看而不愿意去创作,永远不会离开沙发创作自己的视频,数百万业余爱好者制作的几十亿小时的视频应当不可能出现——和维基百科一样,Youtube在理论上市不可能成功的。但是,”不可能“的事又一次在实践中成为现实。

    而这些”不可能”的事都体现了一种更高级的新型结构,它们是大规模分享带来的,更准确的说,是大规模合作和大量实时社会互动的结果。

    最后一个趋势是“开始”,千年之后,当历史学家回溯过往时,会认为第三个千禧年的开端是一个古老的绝妙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地球上的居民首次把自己与一种巨大的事物相连。未来,它的规模将会继续增加,但是如今,你我正生活在它刚刚苏醒的时刻。未来的人会羡慕我们,希望自己也能亲眼见证它的诞生。现在,正是一个最好时代的“开始”!

    开始的过程将会持续一个世纪之久。前进的道路也并不明朗,常常因为太过平凡而被人忽略。但事实上,就像温度和压力慢慢升高,当这些事情持续稳定的发展,我们会到达一个拐点,或是一个复杂的临界点,在这里,变化是不连续的,于是相变发生了——我们会突然处在全新的阶段,那是一个具有新常态的不同世界。

    可以说,我们正站在开始的时刻。一切已经开始,当然,也仅仅是个开始。

    读书笔记 | 必然

    总结一下,这本书为我们展示了未来三十年科技发展的趋势,分别对十二种必然的科技力量加以阐述,它们分别是: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以及开始。虽然对于每种趋势的论述都是独立成章的,但这些趋势并非独自运作。相反,它们是高度叠加的力量,彼此依存,相互促进。

    这些转变并不全都受欢迎,比如说:我们的工作会被机器人所取代,现有的职业会逐渐消失。然而,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抵抗或逃避,而是睁大眼睛,以一种警醒的态度来拥抱新科技,因势利导,最大程度的获取到科技所要给予我们的。唯有如此,这些科技才不会弃我们而去,从而让我们获得更加幸福的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 | 必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fxm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