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在抱怨:为什么我这么爱他,他却不爱我?为什么我为了孩子付出这么多,他还说不听话?为什么我对他百依百顺,他还是讨厌我……原来每每听到这些抱怨的时候,我总会对抱怨者表示同情或怜悯,而对抱怨对象表示鄙视甚至愤怒。但是,读完武志红的《为何越爱越孤独》这本书后,我开始对上述的这些抱怨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我想,这应该就是好书的魅力吧。
正如书中所述“我们都有一堵超级自恋的墙“,这堵墙让我们只能看到自己的存在,而看不到其他事物和其他人的存在。所以,人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只能看到自己对别人的爱,自己对别人的付出,自己对别人的顺从……而看不到有些问题却出现在自己身上。
自我实现预言,即如果我有了一个什么样的预言,我就会只关注与合格预言相符的信息,并且将事物朝我所预言的方向推动,如果这个事情背离了这个预言的方向,我就很容易收到刺激,所以会抱怨。
而对于以上抱怨进行分析的话,会引入心理学中的投射性认同这个概念,常见四种类型:权利的投射性认同,依赖的投射性认同,迎合的投射性认同,情欲的投射性认同。而前两者则是最常见的孤独游戏。具体分析如下:
发出“为什么我这么爱他,他却不爱我”的抱怨,这是权利的投射认同,内在逻辑是我对你好,但你必须听我的,否则你就是不爱我。所以,你对他好,并希望他用你渴望的方式爱你,如果他做不到就是不爱你。
发出“为什么我为孩子付出了这多,他还是不听话”的抱怨,这也是一种权利认同,内在逻辑是我为你付出这么多,对你这么好,所以你必须听我的话,否则就不是好孩子。
发出”为什么我什么都听他的,他还是讨厌我”的抱怨,这是依赖的投射性认同,看起来依赖着似乎柔弱无助,但其实依赖症的背后藏着威胁的信息:你必须按照我苏希望的方式对我,否则我就会离开你。
殊不知,以上这些模式会给对方带来压力甚至伤害。
以爱之名要求对方用你渴望的方式爱你,忽略了恋人自己的真实存在,使其改变自己去适应你,长时间恋人会感觉很疲惫,当疲惫达到一定车孤独,对方你就会先离开你。
以付出之名要求孩子什么都听你的话,忽略了孩子自己的真实存在,使其违背自己的意愿听你的,长时间孩子会心理逐渐变得叛逆,当叛逆肆意发展,孩子可能会更加忤逆父母。
以顺从为名要求别人认同和喜欢你,忽略了别人的真实存在,使其只顾及你的感受一味地迎合你,长时间会给对方一种无形的压力,当压力达到极限,对方可能就会先疏远你。
我们都不容易看到并尊重对方的爱的逻辑,相反我们都执着在自己的爱的方式上,并认为这是唯一正确的,这就导致了孤独,并且越爱越孤独。所以,我们要打破自恋这堵墙,打破自恋的幻觉。
要打破自恋的幻觉,一个关键是彻底明白自己开始某事的初衷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是自己的选择,所以是自己为这一选择负责,而不是别人为你负责,明白这一点,我们更应该知道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对恋人,我们要如实的看到恋人的真实存在,爱恋人本来的样子,而不是自己头脑中想象的样子,这样爱情才能让两个人更亲密。
对孩子,我们要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孩子如何探索世界,是孩子的自由,这样孩子才能身心健康的成长。
对其他所有人,我们只有真正放下“小我”才能够真正看到其他的事物和其他人的存在,才能与所有人处于一个和谐的关系中。
请不要以爱的名义去伤害,而是用宽容,理解和帮助去滋润爱,这样的爱才能更加长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