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有两件事是必须要做的,一个是开工前买各种不同用途的保险,比如工程一切险,第三方责任险,工程设备险,团体意外保险等。二是在施工中必须用的水泥,也有各种不同用途不同标号。两个看着不相搭的事物,一个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金融工具,一个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材料,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其实这两样事物在工程建设中很好的反映了我们人性的弱点:因为只看见眼前利益,忘记了根本利益,最终因小失大,后悔不已。
多数人在工程建设中都是把利润无限量的放大,所以在成本控制时,都希望把支出无限度的缩小,在他们的观念里,利润是这样的:利润=收入—支出,因为收入基本上是确定的,所以只要把支出压缩了,利润就大了。只是忘记了一件事,损失风险,没有把风险成本算进去。
所以很多人在做工程施工时,能买到350元/吨的P32.5标号水泥,绝不会买380元/吨的P42.5标号的水泥,毕竟同等用量时,每吨成本就压缩了30元了,算一算整个项目使用1万吨水泥,利润就提高30万元了。但是却没想到,在完工验收做质量检测时,却发现因为当初使用了低一标号等级的水泥,导致混凝土质量不合格,最终返工重建,损失几百万元。这就是算得到成本,算不到风险,用错利润计算式的结果。
在工程建设中,部分项目经营管理者在给工程配置各种保险时也是容易犯同样的错误,想当然的把保险支出压缩到最低,想着事故不是这么容易发生的,或者没了解清楚保险的具体保险责任,反正觉得买有了就行了。一个真实的案例:2019年,南宁,一个合同造价不到300万的小土建工程,在施工快完成时发生了群死群伤意外事故,死亡3人,重伤3人。造成经济赔偿损失近600万,直接导致施工企业停业,至今没完成赔偿。据了解,该项目就是在购买保险时想着省点保险费,没有把该买足的保障买好,最终由施工企业自行承担事故赔偿责任。
水泥,有高中低等级标号区别,对等的是费用也不同。
保险,也一样有高中低等级保障区别,对应不一样的保费支出。
在想着眼前的低支出时,也要想想将来有可能会有你想不到的额外高额支出。因为利润的计算式是这样的:利润=实际收入—一般成本—品质成本,就是说为保证不必要开支的品质成本,必须要算在内,才能保证有合理的利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