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电影 | 如何用3分钟影片实力圈粉?别眨眼,一秒40万!

电影 | 如何用3分钟影片实力圈粉?别眨眼,一秒40万!

作者: 今日排行榜 | 来源:发表于2016-11-25 10:31 被阅读0次

数码时代的悄然来临,设计、音乐、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被一根叫做电影的线穿了起来。而在以“喜新厌旧”闻名的时尚界,传统的静态广告已不足以讨得新媒体时代的受众欢心。

如Prada女士所说,想要做好奢侈品就要将历史文化叠加在作品之上,讲得出动人的故事才能包装出高尚的品位。

鲜活立体的微电影以有趣的情节、或华美或凝练的画面,成为一线品牌“讲故事”的新招。即使是像罗曼•波兰斯基这样的电影大师,也操刀拍起了精短,但风味不减的时装电影。

一间考究典雅的诊所,门铃响起,Ben Kingsley 饰的心理医生起身开门,Helena Bonham Carter 饰演的富家女入场,身上那件柔软的Prada裘皮大衣闪着诱人光芒。

看起来不苟言笑的心理医生礼貌地帮她挂了衣服,却流露出艳羡的眼神。

富家女一直没完没了说着自己最近多么痛苦空虚,“钱是一个诅咒,让我孤单至今……”声音逐渐淡出,医师已经听不进一句话了。

心理医生已经被触碰Prada大衣的感觉“吞噬”,眼神简直就像是面对爱人般的娇羞与渴望。

终于他按捺不住站起身...

告诉自己没关系,我就看看。

忍不住再伸手摸一摸...

没关系,我就试一试。

最后屏幕上打上出一行标语“Prada suits everyone.”将幽默进行到底。

波兰斯基的玩票广告,Ben Kingsley的恋物癖结局实在有些狗血,尽管如此,这部可爱的微电影《A Therapy》(心理治疗)也荣获了2012戛纳影展最精彩影片之一。

对于奢侈品品牌来说,无论他们做着一件多么泛滥的事情,也总是能保持其一贯的优雅格调,即使是拍电影。这种具有电影和广告双重基因的述说方式不但能让观者卖账,还是传扬品牌文化的好方法。

诸多时尚品牌似乎对电影向来感兴趣,且不同于相对低成本、“自娱自乐”的微电影,他们往往请来名导、名流来助阵。

今年,Prada拍了部《Past Forward》(回顾向前)的黑白默片,其导演大卫·拉塞尔曾连续三年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斗士》、《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美国骗局》)

影片一开始,穿着Prada经典高跟鞋,背着Prada Donna系列经典包的女人们在城市里游走。

然后三个人像是同时进入了一个超现实的梦境,上演悬疑恐惧的车站逃亡。

黑暗中有三个不同男人的手伸向她们,慢慢从恐怖气氛切换成浪漫的相爱,亲吻,跳舞……

并且在不断切换的场景里,每一对男女都重复上演一样的剧情。

导演说电影的灵感来自和Miuccia Prada在一个晚宴上的谈话,Miuccia Prada提到自己在纽约拜访了一个艺术家,而对方相信未来所有人都可以服用一种药物,以便在同一时间体验全媒体,听起来像是梦境……

对于时尚品牌来说,时尚电影是他们用来强化品牌形象的良好手段。独居巧思的时装电影,不仅呈现了时装的风格,也展露了品牌的气质和文化。

老佛爷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在2014年指导的微电影《Reincarnation》(重生),影片带引领观众穿越至了1950年代。

繁忙的酒店里,超模卡拉·迪瓦伊Cara Delevingne扮演的女招待调皮的站在画像前模仿。

午夜来临,有什么事情要发生的?画像上的人走了下来!

音乐幽幽响起,门童(音乐鬼才Pharrell Williams饰)和女招待化身为奥地利国王Franz Joseph一世和茜茜公主,在酒店翩翩起舞,诡异美丽。

音乐响起,一个童声不断在喊“CC”。而CC是茜茜公主的乳名“Sisi”的谐音,也暗合了香奈儿双C的大logo之意。

镜头扫过酒店前台,值班的伙计在沉睡,对发生的一切毫不知情。

早晨,一切又恢复了正常。门童在椅子上打瞌睡,电梯抵达的声音。马上站起.....

影片结尾,Chanel小姐从电梯里走出,目光停在了电梯员身上。

“where did you get that jacket?”

(你从哪儿弄到这身夹克的?)

电梯员傲慢的扬起下巴

“ They are only made for me”

(它们是只为我量身定做的。)

Chanel 小姐无疑认为这是一个十分棒的回答

“I’m gonna make it for me!”

自带一种藐视众生的范儿。

此片是将Coco Chanel 1954年到访奥地利的故事重新演绎。一次奥地利之旅,Coco Chanel以酒店里升降机操作员的外套为灵感设计了Chanel最经典的外套。意指再造品牌巔峰的美好时光:

穿越时空,风格永恒,时尚重生。”

这些时尚电影所携带的的艺术格调、偶像主义以及奢华场景,虽然不至于让那些年轻消费者们掏钱买下一件当季新品,但通过这种文化投资稳定输出品牌调性与价值,保持品牌曝光度与关注度,营造与消费者之间的亲近关系,是时尚品牌拍电影最大的效益点所在。

时装电影和电影很不一样,就像时装摄影和摄影很不一样。好的时装才能成就一部好的时装电影,故事的主角就是时装。

Burberry家成立160周年,为了做个纪念一部新的广告,名叫《The Tale of Thomas Burberry》(Thomas Burberry的传奇故事),这广告一共三分半钟,精致的让人不相信它是广告(它真的长得很像一部大片的预告!)

整部广告花费了1000万英镑,因为整个制作团队是按照顶级大片级别来配置的。导演是Asif Kapadia,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导演。

广告里的画面特别美,基本上每一个截屏都能做壁纸。

摄影请的可是Dion Beebe,就是凭《艺伎回忆录》拿过“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的那个。

先欣赏下这部广告,千万别眨眼睛,因为平均每秒钟价值40万人民币!

其实,这个故事概述很简单的:Burberry的创始人发明了一种叫嘎巴甸的面料,这个面料能防雨防风,他把这个面料拿来给英国士兵做战服,给探险家做南极科考服,还给世界上第一个女飞行员做飞行员服。

为了真实还原历史,广告里面爬的雪山是真的去现场拍的。

就连飞机降落非洲草原都是实地用飞机取景。

不过,为了几个大场面和大卡司制作就要烧掉这么多钱?值吗?这涉及到一个概念:

“究竟什么是时装?它们究竟能给世界带来些什么?”毕竟衣服是看上去最肤浅的东西。

这就是Thomas Burberry本人一生真实生活的写照:

“外面的世界纷繁骚乱,而你就仅仅是个裁缝,你还能做些什么?”

Thomas Burberry 出生在 1835 年,他成长的那个时代,绝对不是什么阳春白雪的年代,工业化革命,战争,伴随机械化而来的,还有越来越多人想出去探索世界的欲望。

“Your father can imagine the whole world in his head…”

世界一直在变,但作为一介裁缝的Thomas Burberry却从来没有真正去过任何地方探险或者拯救世界,而他手里只有布料,只能通过给这些有梦想的人做衣服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历史上,Thomas Burberry确实在1879年发明了一个可以防风防雨防寒的嘎巴甸(gabardine)面料,它更能承受极端的天气,它曾经帮过很多人:

1、比如一战时期,Burberry给英国士兵们设计了一种军服,就用了嘎巴甸,这款军服叫Tielocken 军装大衣,而它就是后来我们认识的Trench Coat风衣的雏形。

2、里面提到的那个南极科考爵士Ernest Shackleton,在英国的地位大概约等于“徐霞客+郑和”,他去极地探险过三次,每次穿的衣服都是找Burberry用嘎巴甸面料定做的。

3、Lily James演的史上第一位女飞行员Betty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当年她驾驶的那架飞机就叫Burberry号,往返英国伦敦与南非开普敦,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

所以,时装才是这个广告的主角。你可以说时装肤浅,但在某种程度上,它记录了历史,也改变了世界。正如影片中表达的:

"People come to me with their dreams”

时装电影的发展虽然正处于初级阶段,但毫无疑问,它能向人们展示一个真实的时装世界,让人们能了解时装,明白时装是一个让人振奋,充满艺术性和创造力的媒介,它也是我们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积极且愉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电影 | 如何用3分钟影片实力圈粉?别眨眼,一秒40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gbi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