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追各种各样的课,在追各种各样的老师,其实无非是想让自己的财富更多一点,情感更美好一些,身体更健康一些,人际关系更顺滑一些,生活更美好一些。今天的了凡四训这个公益分享,我相信您会对“改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其实你根本不用追那么多课,根本不用花那么多钱,根本不用花那么多时间,一切都在你自家门口,一切都在我们古圣先贤的教导当中,所以这个公益课我真的希望很多的家人能够接收到。——心想生
9-2印光序言
圣贤之道 唯诚与明
《自在人生》上半篇是明心,下半篇是诚意。 格物致知是诚意,你感觉不好你得如实的面对这个感觉不好;知行合一是诚意,你内在就是想做这个事情,你为什么不做呢?狂野想象还是诚意,因为你就有渴望,就有憧憬;赞赏感谢还是诚意,你得到这些美好的东西你不感恩吗?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格物致知才能诚意,诚意才能正心,正心才能修身,才能平天下。
修行就两个——明心和诚意,明心就是意识主导论,解读《开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就是让你明心,解读《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就是让你诚意。
9-3祖师原序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一切都是意识,根本没有这个物质世界,它只是你在意识内部去经验自己所产生幻觉,你根本没在这个宇宙当中,而是在意识当中,所以物质不是真的,意识是真的,觉是真的,觉的内容不是真的。
格物致知——“格”就是正;“物”就是人欲;格物就是正心,就是格人欲(贪嗔痴慢疑);这个“知”是良知,是本体,是本自清静,你不用去思考如何赚钱,你不用考虑如何去配平化学方程式,本体会告诉你,这就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9-4印祖序文
每个念都在振动,每个念都有波段,每个念都有频率,这个念与本体、真我是契合还是不契合,“感觉”会告诉你。
当你感觉不好,你一定与本体分离了,一定是不契合了,这个时候就用格物致知这个功课把这个与本体不契合的念拿掉,所以格物致知是从感觉不好的时候开始,这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起觉照,所以在修行、在格物致知、在“觉”的过程当中,觉察是第一步也是最后一步,每个当下觉你的“感觉”,觉你的“情绪”。
9-5推荐序言
你只要格物致知,你就把信念给瓦解了,把情绪给释放了。
只要有一丁点的不舒服,就意味着背后有一个念,这个念违背了良知,这个念与本体分离,导致你的本体不能为你显化美好的人生;你不用去想,你不用去管、不用去分析原因是什么,你只要去觉就行了。
你只要不格物致知它就侵占了你的领土,为什么情绪跟你交流是三个过程:
一、感觉不好
二、身体开始出现病变,焦虑、失眠、疾病、疼痛
三、死亡
所有的疾病百分之百都是情绪引起的,所以觉察是第一步,也是最后一步。
9-6了凡序章
“ 觉懒看书则且看书 ”—— 不是逼着你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懒看书”的前提是因为你想看书,因为你内在有这个触动有这个渴望,但是你又给自己找理由找借口不去做,就是说喜悦之道你不愿意做,知行合一你不愿意做;就是明明内在很想去爬山,可他就是不去,他会说太冷啦、工作没完成等等很多的理由,王阳明的意思就是请你去爬山,觉懒爬山则且爬山,知行合一。
“俾造物不能独擅其权”
你和造物主协同创造,造物主不能决定你的命运,不要认为一切都是老天爷说了算,不要变成一个宿命论者,命自我立福自己求,没有人在掌管你的命运,它给了你充分的自由意志,你百分之百决定自己的命运。
9-7四训前言
“ 名虽有二。体本唯一也。知与意心。兼约自心之体用而言。实则即三而一也 ”
致之、诚意、正心,讲的都是心,都是一个东西的状态,并不是外在的东西把它一分为二;就像自性、本自清静、本自具足、本不生灭、本不动摇,六祖大师这五个讲的都是自性。
“ 格致诚正明五者。皆约闲邪存诚返妄归真而言 ”
格致诚正明五者——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明明德这五个;皆约闲邪—— 都是防止邪思妄念产生;存诚—— 让自己内在光明、自性、圆满;返妄归真—— 远离颠倒梦想,你知道什么是真的,活在意识主导论里面。都是对心下功夫。
9-8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不是为了让你明白诚与明、不是为了让你明白格物致知、不是为了让你明白明明德成为圣人;仅仅是告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为了让你明白因果报应,让你改命。
”改过之法“类似于格物致知,”积善之方“类似于知行合一,只是还不够究竟。
你的命在你没出生之前就决定了。
三世因果是什么?
第一、是剧本;
第二、你当下的感觉,你当下的频率,后天的振频;
所以你今生今世改命很关键,所以不用去管你过去造了什么业,你上一辈子是干什么的,只管你现在,只管你今生今世怎么改命。
9-9训子四篇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所有灵性的教导,包括佛法、道德经、王阳明、儒释道三家都是让你在改因,只不过改因的方式有很多,很多法门,在你没有明心见性之前法门是有高下的,在你明心见性之后法门没有高下,因为都是一个“觉”。
你信因果你就会认真的做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你就能让自己的因一直在改变,就是说你让自己的情绪一直在释放,你的人欲一直在去,你去一分人欲便得一分天理,人欲去到一定的阶段就叫跨过彻底解脱点,所以跨过彻底解脱点,那个点就是人欲去到了一定的阶段,你的天理开始占主导了,你的良知开始占主导了,这个时候你明心见性就很快了。
9-10了凡其人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改过之法”袁了凡把它称为改过第一,“积善之方”袁了凡把它称为行善第二;格物致知第一重要,知行合一第二重要,诸恶莫作是改过之法,诸善奉行是积善之方。
9-11立命之学
如果你剧本中有你一定逃不脱,你认为是偶然,其实不是偶然而是被指引;你能不能彻底解脱、自在人生先看你命中有没有,命里没有,你也做不到。
所以不要管别人只管自己,你命里有你就去修。
命中有彻底解脱你也得修,命是可以改的,你不光是可以往好的改也可以往坏了改,因为你有自由意志,就是你可以随时改变你的剧本。
如果你想靠易经来预测,让自己改命,你做不到。
9-12终身修咎
想要从这个二元对立的游戏当中脱离出来,必须走出无明,这就是这个游戏它这么设计的,一切都无意义,但是它就喜欢这么玩,这个游戏就这么来的;
如果说你能听懂自在人生,你能践行这个功课,就表示你命中有改命的机会。
命是有的,是你累生累世业力你必须要平衡所产生的一个人生剧本,一个生命蓝图,但是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你有改的机会,改命也是命中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在改,只是觉醒的程度不一样,你可能由小乘往大乘跃进,他可能在从小乘往小乘迈进,他还没有这个机缘或业力走入大乘;每个人都是这样的,这个路是不可逆的。
9-13 云谷禅师
你有无数个未来,算命只能看出你其中最可能的一个未来,不要去信算命的,信了只会给你枷锁,你就会朝着他算的方向走去。
人生剧本、生命蓝图是可以算出来的,但你每个当下的感觉是算不出来的,而每个当下的感觉可以修改剧本,所以人生就可以改命了;如果你像袁了凡那样终日静坐、淡然无求,你就一步步开始改命了。
妄想和渴望是两回事,渴望是你没有目标的,没有对象的;妄想是你明确指定对象、目标、方式、方法、时间、地点。
能够调节驾驭自己情绪的人才叫真豪杰、大丈夫。
9-14 栖霞山中
你能改命也是剧本中一部分,但是你有自由意志,你可以选择加快或是推迟。
外在没有受害者,也没有救世主,每个人都是自导自演、自作自受、自设自限,所以不要指望有佛来指引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也不要指望有上帝来拣选你进入天堂,都是信念系统,都是幻相。
“你把铺满宇宙的金条拿来去捐赠、布施,你的福德都比不上你觉悟、觉醒”
得大涅磐可以同时有妻、有子、有财富、有情感、有健康、可以成佛成圣的;但如果你妄求,就变成了凡夫,所以随顺。
证得佛心之后该来的会来,不该来的你也不会去妄想执着,你就会像镜子一样,照着一切。
9-15 坐而论道
王阳明 —— 去人欲存天理 ;
佛陀 ——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意思就是你本来就是佛,你本来就该求财富得财富,求男女得男女,求富贵得富贵,求长寿得长寿,你为什么没做到?因为妄想执着,这个妄想执着就是贪嗔痴慢疑,就是分别心,妄想执着是由分别心引起的,就是离开了中道,所以就产生了众生百态。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
在社会生活当中90%的人是向外求,他不知道功名富贵和道德仁义都在我内在,所以他不断的找机会,找贵人,找项目,这样做根本得不到你想要的。
9-16 反躬自省
千金之人命有千斤,百金之人命有百金,你如果现在没有钱,是因为你命中不是百金千金的命,它跟你的能力没关系,跟你的学识没关系,跟你的道德没关系,跟你的人品没关系,跟这个社会的制度没关系,跟领导对你如何没关系,跟机会的多寡没关系,就是命中你不该想千金财富而已,所以只跟你命中“有”“没有”有关系。
每个人的剧本不一样,不是那么绝对,看你渴望什么,人生不是因为“没有”才痛苦,而是“没有”还想“要”才痛苦,如果你没有财富,一点这种渴望都没有,那就是你累生累世已经修到了 ;但如果你没有财富你极其痛苦,这就是你给自己造了一个业,又让你渴望又让你得不到你才会痛苦,所以首先得给你欲望,欲望有了还让你得不到,痛苦就开始了。
不要去努力赚钱,去努力消业障吧,你业障消了,福德具足了,你走在路上都能踢到黄金。
9-17 面授机宜
告诉大家真正重要的是自在人生的26堂课,这个才是真正系统的、落地的、实修的、实操的、改命的,其他都是补充,解读《开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 》、《了凡四训》等都是为了让你更加的确信,更加的相信去明心见性。
命运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第一是剧本,第二是频率;剧本是你来之前设定的,改不了,那你只能调整频率,频率就是“感觉”,所以最终你是来调节你的感觉,你频率一变你的剧本就变了。
改命的关键是调频,自在人生的功课—-狂野想象、赞赏感谢、格物致知、知行合一都是在调频,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是频率对了才成功的,不是你的学历能力。
9-18 拜而受教
传统文化的因果法则就是佛法里讲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在易经里面也有类似的表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因果法则就是你给出去什么你就接收到什么。“因”是你给出去的感觉,“果”是你接收到的境遇,这就是因果法则。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什么都可以空,但就因果空不掉,什么都可以逃,但就因果逃不脱。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善”不只是做好事的意思,是循天理,天理就是本自清静、天理就是乐,具体到生活当中落地就是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如果一个家庭如果一个人,他经常循天理就是积善,他必有余庆,余庆就是会越来越好。
【心想生】了凡四训1-精华分享
网友评论